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中共精英政治的權威學者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 教授星期日(2月11日)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去世,享年88歲。他長期在麻州劍橋的哈佛大學擔任教授。
他的家人說,馬若德死於心臟病。
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官網發布了馬若德去世的消息。
北京1989年學運領導人之一王丹表示,馬若德是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老師待我,恩重如山,來不及見最後一面,實為終身遺憾。老師研究了一輩子中共政治,是美國學界對中共始終保持警惕立場,頭腦一以貫之地清醒的少數之一。”
來自中國的政治學者裴敏新的哈佛導師之一也是馬若德,裴敏新曾告訴美國之音,馬若德很有名氣,幫了他很大忙。
《北京之春》雜誌名譽主編胡平表示,他早在文革時期就讀過馬若德寫的有關文革的文章,他曾多次見過馬若德;馬若德對中國的關注、對中共歷史的研究之深令人難忘。
美國之音在1980年代採訪過馬若德,使用的是他的譯名麥克法誇爾。評論人士何清漣說, 麥克法誇爾為中國人熟知。幾十年來美國之音多次報導過他的論述,
2015年美國之音對他做過專訪。
2015年10月,北京大學主辦了世界首屆“馬克思主義大會”。據人民網報導,大會邀請了海內外400多名“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和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參加。中國現代史專家、哈佛大學教授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也譯麥克法誇爾)做了主旨演講。
一些參加會議的北大學生在微博上表示,85歲的馬若德在演講中委婉地質疑了當今中國社會形態與“馬克思主義”究竟還有多少聯繫,同時他還表達了對六四評價、中國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擔憂。
然而光明日報和環球時報在後來的報導中,卻編造了馬若德的講話,說馬若德演講中談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創造性發展,將對人類發展產生重要貢獻和積極影響”。
事後馬若德本人和一些與會的北大學生都表示,光明日報和環球時報的報導不實。
環球時報只在英文版中就不實報導道歉,並未在中文報紙或社交媒體上道歉,環球網上的中文報導並沒有撤回,至今仍可看到。
馬若德當過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與英國議會下院議員,並出版了《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部曲以及《毛澤東的最後革命》等多部專著。他認為,習近平的權力甚至超過了鄧小平。
馬若德還曾在香港大學作了“轉型中的中國以及習近平的影響”的專題演講。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有三卷:首卷名為《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人民內部矛盾,1956~1957年》,中卷名為《大躍進:1958~1960年》,下卷為《浩劫的來臨:1961~1966年》, 剖析了中共領導層在1961至1966年期間的嚴重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