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嘗試在招聘網站刊登徵才廣告,一個月下來卻只收到幾份寄履歷表。而訓練一個可以拿出應付到客人的項目的工程師,需時是以年為計算單位,」香港一所擁有接近百名員工的科創企業老闆張先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感嘆香港人才短缺的狀況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近年來社會陷入動盪,加上中美關係緊張,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以及三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發展舉步維艱,就連股市都不斷跌至多年新低。尤其是香港政治和社會環境的急劇轉變,導致數以十萬計的香港居民告別故土,背井離鄉,遠走英國和加拿大等歐美國家定居,結果香港的人才流失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人力資源公司近期公佈調查報告,指出接近八成雇主認為明年香港仍面臨持續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
人力資源服務商萬寶盛華大中華有限公司,在今年十二月十二日公佈2024年第一季度「就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在受訪的525名雇主當中,有44%預計未來三個月會增加人手,只有15%表示會縮減人手,其餘40%雇主則表示未有計畫調整人手。另一方面,有78%受訪雇主表示明年將面臨人才短缺,逾四成受訪雇主認為,香港最缺乏的人才是資訊科技及數據技能;其次是永續發展及環境相關技能以及工程技能,兩項技能均同樣有23%雇主認為是香港最缺乏的。
張先生在他的香港科創企業擔任主席兼行政總裁,卻因擔心影響公司在中國大陸的生意,而不願意公開全名。他坦言,香港的科創產業一向面對人才嚴重缺乏的情況,不過三年肺炎疫情令世界各地的人們生活模式轉變,嚴重加劇了人才缺乏問題。張先生告訴美國之音:「疫情加速了網上購物業發展,令不少行業的業務需要調整,科創行業也因此需要做出重大轉變,例如現在對網上客服和宣傳的需求增加,於是我們也急需這方面的專才。只是整個行業都要重新請人,一窩鋒來請人又怎可能請到合適人選呢﹖雖然大學是按照市場需要培訓人才,但是課題無法追上時代巨變,AI科技的急速發展和應用,令科創行業的市場配套轉變得更大。”
近年來香港出現的移民潮,更是讓科創行業難以培訓合適人才。張先生以自己營運的公司為例子,說明科創產業在培訓人才方面的困難。他說:「AI技術急速發展,令更多從事數位創意的同事被大型企業挖走,於是我們唯有從勞動市場培訓新人才。只是移民潮令不少年輕人離開,可選的人才相對減少。同時我們需要有經驗的人才培訓年輕人,只是大企業本身也因移民潮流失員工,而挖走了不少我們公司的有經驗人才,於是只能由我們老闆親自負責培訓,令我們相當痛苦。另一方面,從事工程的專才必須從相關專科畢業才可入行,所以很難找到合適人選。”
礙於預算主以營造優異環境挽留人才
另一方面,礙於目前香港經濟低迷,張先生也坦言只能按可負擔的預算招聘人才,所以改善工作環境,例如最近將辦公室搬到地理位置更方便的觀塘區,以及提供更多發揮空間,作為挽留人才的方法。
於1977年成立,會員人數近五千的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行政總監呂肇勤,亦透過書面回覆美國之音的提問,指出該會在今年10月發表的《未來勞動力研究》顯示,近半數的受訪員工認為「工作與生活平衡」是推動他們繼續任職於同一間公司的重要因素。超過76%的受訪雇主也相信,推動員工健康和福祉的措施可吸引和挽留人才。
香港於2019年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激化了民眾與香港政府的矛盾,令香港政府翌年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推行《維護國家安全法》,大幅收緊言論自由。加上英國政府於2021年放寬限制,讓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居民在英國居住、讀書或工作,俗稱BNO「5+1」移民英國計劃,引發香港新一輪移民潮。英國內政部於今年十一月表示,自開放BNO「5+1」計畫後,已有至少逾十六萬六千名持有BNO護照的香港人移居英國。雖然香港統計處於今年八月公佈,今年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49.8萬,較去年同期的734.6萬,人口上升2.1%。不過曾任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兼任講師的梁啟智,在社交網站發文分析指,香港人口回升只因疫情結束,開關後大批外地港人回港暫住,這些人只是回港探親,不是移民回流。同時人口回升15.2萬,與同期高達34.7萬香港居民淨移出的數據有落差。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行政總監呂肇勤亦指出,該會在今年9月進行有關員工流失率調查發現,在受訪的102家公司中,有52%資深僱員於過去半年選擇離職的原因是移民,僅次於54%的尋找更好工作機會。
經濟低迷加深挽留人才難度
同時,縱然新冠肺炎疫情結束,香港的經濟復甦仍乏力。香港政府統計處於十一月宣布預計今年GDP成長3.2%,比之前預期成長4%至5%縮小不少。恆生指數亦創近年新低,截至十二月十九日收市,恆生指數跌至16,505.00點,比今年最高的22,566.78點下跌超過六千點,是自2009年重返17,000點之後,近十四年來第二最低位,僅次於去年十月的14,863.06點。
經濟低迷及轉型,令香港企業難以留住人才,以及取得合適人才填補空缺。
在香港一所銀行擔任反洗錢合規部門主管的李偉略表示,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以及近年虛擬銀行興起而引發的挖角潮,令不少傳統銀行難以留住人才。他告訴美國之音:
「行內人士通常要透過轉工獲得大幅加薪,所以我們遇到的情況是,我們希望請擁有四至五年經驗的員工,但因為他們之前已轉過數次工作,所以他們要求的薪金已超出我們的預算。同時,經驗較淺的員工有不少是抱著賺取經驗,然後在不久後跳到另一所公司,所以流失率很高。而且大家現在都開源節流,以往或會透過獵人頭公司招募合適人選,但需要付出應徵者的兩至三個月薪金,所以現在會取消這一筆開銷,改為在網上刊登招聘廣告,或透過同事介紹徵才便算了。”
因此,李偉略坦言能找到合適人才的機會自然減低,公司其他部門甚至超過半年也招募不到合適人才。於是只能以簡化流程,甚至放棄部分不緊急的工序。
另一邊廂,俗話說「有危便有機」。部分產業因為經濟低迷而導致不少企業結業,為勞動市場帶來不少因失業而來的勞動力,讓仍存活的企業在徵才方面有更多選擇。
不過縱然如此,經濟低迷帶來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更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勞動力縱然增加也未必符合雇主需要。
在香港營運一所擁有十名員工的船務公司的鐘致堅,坦言近期也因新聘員工無法符合期望而忍痛辭退。他告訴美國之音:
「近年來很多同業結業,所以要找一般員工是沒有困難。只是我希望為市場拓展部聘請可以找到新業務的資深員工,在今年已聘請了兩個擁有四至五年經驗的同事,可惜他們沒有找到新業務,所以在兩個月內已辭退他們。”
鐘致堅補充說,另一方面船務業在香港已飽和,所以近年來已將市場拓展方向放在大灣區,所以反而在深圳聘請到了六名員工來拓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