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強6月15日抵達澳大利亞開始進行訪問,這是七年來中國總理首次訪問澳大利亞。專家認為,澳中關係趨向穩定,但澳大利亞仍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為重要原則。
貿易交流看好 但雙邊關係不會恢復到過去榮景
中國總理李強本週出訪新西蘭、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他在訪問新西蘭後於6月15日抵達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展開為期四天的訪澳行程。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 及南澳大利亞長馬林瑙斯卡斯等到機場迎接。自2017年中國前總理李克強訪澳以來,李強是訪問澳大利亞的最高級別的中國官員。
李強在抵澳後的聲明中呼籲與澳大利亞擱置分歧,重申兩國間應「求同存異」。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通報,李強到訪期間,預料澳中官員將商討有關簽證、大熊貓及雙邊經貿等事項。李強預計6月16日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會面,也將與澳大利亞農夫、金融等企業代表會晤,並參觀礦業公司。
澳大利亞政府高度重視李強的這次訪問,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和黃英賢為了接待李強決定不去瑞士參加烏克蘭和平高峰會。阿爾巴尼斯6月12日在《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上發表文章“與中國有效的合作將使區域內所有人受益”,介紹了已趨穩定的中澳關係。
雪梨科技大學(UTS)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James Laurenceson)認為,李強此訪的目的是互惠互利。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去年阿爾巴尼斯訪華奠定了澳中全面恢復最高層政治對話的基礎,雖然過去兩年澳中關係不能說是一帆風順,但李強此訪透露的信息是只要採取冷靜和專業的態度處理外交分歧,雙方的政治關係就能穩定,這也將使得雙邊的貿易和民間交流蓬勃發展。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安全研究與犯罪學教授黃呂琛(Roger Lee Huang)認為,澳中關係比前幾年更加穩定,但不可能恢復到十幾年前的友好程度,因為澳中的價值觀差異會造成雙方意見不合,勘培拉必然以維護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為最重要的原則。
他告訴美國之音:「尤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幾年來,在印太地區比較危險的行為,造成澳大利亞軍人的安危的問題。上個月澳大利亞才參與了菲律賓跟美國的軍演,這些都代表著澳洲還是會以美國為國防跟國安的原同盟的盟友為最大的外國友人。
黃呂琛指出,阿爾巴尼斯的投書中特別凸顯了澳中經濟交流與持續對話的重要性,但同時也聲明澳美堅定的盟友關係,並表達澳大利亞支持《聯合國海洋公約》以及尊重鄰國主權、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的意旨。
任職於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澳中關係專家鍾錦江博士(Mike Chong)在接受美國之音的訪問時表示,澳大利亞是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對外貿易在澳大利亞GDP的佔比高達三分之一,並支撐著澳大利亞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而中國在15年來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
李強訪澳對於恢復自疫情以來跌至低谷的雙邊經貿關係然大有幫助,也符合澳洲的經濟利益,但是澳大利亞最根本的國家利益依然是維護自由與安全,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因此勘培拉在穩定澳中關係之際,也積極地加強與其它民主國家的各種合作。
他說:「由於中共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促使澳大利亞朝野把提升國家實力和加強與聯盟國關係的作為優先選項,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各項合作,包括建立美、澳、日、印聯盟(Quad ),以及澳英美軍事聯盟(AUKUS)等。
鍾錦江指出,在經濟之上,維護國家基本原則與價值才是澳大利亞最不可忽視的立場,也因此社會正在關注勘培拉是否會向李強提出有關安全、人權等議題。
勘培拉將提出人權議題
李強抵達澳大利亞之前先訪問了新西蘭,該國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6月13日與李強會晤後表示,他向李強提出對於人權、外來干預議題的擔憂。
澳大利亞華裔作家楊恆均被中國逮捕五年後,今年2月5日被北京法院以間諜罪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勘培拉是否會向李強提出關於人權的議題,引發國際關注。
任職於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澳中關係專家鍾錦江博士多年來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他認為,勘培拉與北京在人權議題是始終是各說各話,因此澳大利亞在這方面成效甚微,但基於澳大利亞的立國原則,該說的話還是要說。
他說:“我認為澳大利亞政府希冀通過直接對話取得來處理問題的做法,會堅持下去,因為至少這樣做,能使的澳大利亞政府在與中國的交往中給澳大利亞民眾一個交代。”
鍾錦江指出,澳大利亞政府必須不斷地向中國表達對楊恆鈞案的關注,因為這樣做至少將對楊恆鈞在中國的處境有所幫助。
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認為,勘培拉一定會向李強提及人權議題,特別是楊恆均案,但不太可能因此有重大的改變。他表示,楊恆鈞有可能被中國釋放回澳,但這需要在相當長時間穩定雙邊政治關係的前提才有機會。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安全研究與犯罪學教授黃呂琛表示,澳中在人權方面不會有共識。
他說:「澳大利亞當然會提出一些人權上面的一些關心,尤其像說西藏、新疆、香港等等的議題,可是不太會以之前的澳大利亞政府(莫里森政府)的大聲公外交那樣,大聲的批評中國的一些人權上面的議題。
黃呂琛認為,勘培拉將持續關注楊恆鈞,以及一位被港府以《港區國安法》起訴的吳政亨的情形,呼籲中國勿以人質外交的手段恐嚇澳大利亞。他說,中國這樣的作為是造成澳洲社會在澳中關係逐漸回暖時依然對中國高度警戒的主因之一。
給中國機會改善澳大利亞民眾對華觀感
根據澳大利亞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6月2日公佈的年度民調顯示,仍有高達71%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接下來20年,可能成為澳大利亞的軍事威脅。針對“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夥伴還是安全威脅”,53%受訪者認為,中國更像是安全威脅,44%認為是經濟夥伴,低於2020年的統計。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安全研究與犯罪學教授黃呂琛認為,中國在區域的軍事威脅造成澳大利亞民眾的高度警戒,勘培拉也藉由李強此訪緩和情勢,讓中國有機會扭轉印象。
他說:“澳大利亞政府這次也給了中國一個舞台,當然這幾年來中國也慢慢的放棄了之前所謂的的戰狼外交,澳大利亞這方面也是給了李強一個機會去凸顯熊貓外交。”
黃呂琛指出,李強抵澳的首站就是探望阿德萊德動物園裡由中國租借的熊貓,其們南半球僅有的一對熊貓,今年11月約滿,因此外界關注李強是否會宣布延長熊貓10年的租約,或是贈送新的大熊貓給澳大利亞。黃呂琛表示,李強也很可能藉由與阿爾巴尼斯的會談宣布解除龍蝦進口的禁令。
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指出,《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報告顯示,雖然超過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亞人對澳中關係表示擔憂,但也有51%的人表示澳大利亞應專注於穩定與北京的關係。他認為,澳中之間的觀念差異是造成民眾焦慮的根源,而處理這些焦慮的最佳方式是與中國持續接觸,並非脫鉤或對抗。
任職於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澳中關係專家鐘錦江博士認為,澳大利亞民眾對中國不信任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不斷使用欺騙、威脅的手段對待澳大利亞和其他民主國家,抱持接觸固然有助於經貿發展,但該設防的地方還是不容忽略。
他說:“如同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所說,要區分中共和中國人民的關係,把它理清楚。再者,我覺得要堅持反對外國干預,抵禦中共,尤其是中共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