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 簽署全年水文數據分享協議

  • 美國之音

柬埔寨金邊郊區的代埃特村,一名小販和他的貨物乘小船渡過湄公河。 (2020年7月22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 簽署全年水文數據分享協議

中國上星期與湄公河下游國家簽署協議,全年分享湄公河上游的水文數據。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造的水電站被控破壞了湄公河的自然生態,加劇了近期的乾旱。

中國過去19年來在6到10月份的旱季一直與湄公河下游國家分享上游湄公河源頭的兩座水電站的水文數據。

中國星期四與湄公河委員會正式簽約,全年分享這兩座水電站的數據。委員會成員柬埔寨、老撾、泰國和越南過去多年來一直敦促北京方面分享水文數據。

里程碑協議

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安·比奇·哈達(An Pich Hatda)稱這份協議是與中國關係的“里程碑”,有助於下游國家進行洪水和乾旱的預報。

專家說,全球數據應該能夠幫助為湄公河沿岸的農業和捕魚業社區得到水位突然升降的提前警告,水位的突然升降可能導致潰堤,殃及河邊作物,並讓漁船擱淺或被沖走。

國際河流組織東南亞計劃主任加里·李(Gary Lee)說,“它應該能對泰國北部和老撾以及湄公河下游的其它地區提供一些幫助,因為你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更準確地預計並預報河流水位和水流的情況。”

李說,愈是下游的社會就愈得不到準確的水文預報,即使中國一直分享的數據都比應該提供的時間要晚,有時只提前幾天提供。

世界自然基金會亞太水文負責人古碩(Marc Goichot)認為新的數據將會對預報提供幫助。但他表示,更大的禮物可能是它能夠解釋湄公河季節水位的變化與湄公河過去的水文變化不同步的原因。

他說,對此的揣測集中在三個方面:氣候變化可能破壞降雨週期;土地的重複利用可能讓雨水無法充分滲入土壤,只好更加迅速地流入河中;最後就是水電站。

中國迄今在湄公河上游建造了11座水電站,有些擁有大型的水庫,存儲了大量的河水。

美國氣候研究公司“地球之眼”今年早些時候指出,儘管中國境內的湄公河水位高於平常,中國水壩的蓄水能力還是加劇了2019年湄公河下游盆地的乾旱。

中國對此提出不同看法,堅稱上游盆地的降雨少於平時。

更加透明一點

古碩說,中國答應提供的新數據可能會幫助揭露真相。

古碩說,“你如果能夠接觸全年的數據,你就會更好地理解那些水壩的作用以及它們是否改善或加劇局勢。所以說就此而言,事情肯定稍微透明一點。”

他同時表示,這可能會幫助湄公河下游國家與中國進行談判,試圖他們漁業和農業方面的損失和中國在發點方面的收益進行更好的平衡。

但也有人不相信新數據能夠做到這點。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東南亞項目和能源、水利和可持續性項目的研究員韋瑟比(Courtney Weatherby)說,“談判只有在中國進一步分享上游水壩的信息時才能進行。”

中國即將提供數據的兩座水電站只有景洪水電站位於湄公河上游,後者是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造的11座水電站中最靠南的一個,蓄水量也遠遠不是最大的。

韋瑟比說,湄公河下游國家真正需要的是更為上游蓄水量最大的水電站的更多數據,包括放水量和時間等。

韋瑟比說,“當你考慮中國在雨季和旱季的總體貢獻時,就必須了解景洪上游電站的運行方法,因為上游電站才是真正的蓄水站。你只有在這些電站才能看到限水和放水時水壩水位的巨大升降變化。”

韋瑟比又說,“所以如果需要弄清中國水電站的運行和雨季蓄水旱季放水的方式,以及會對下游國家依賴的年度洪水脈絡產生怎樣的影響,那這些新的數據是無法回答這個大問題的。”

湄公河下游盆地的自然洪水補充了很多漁業資源,滋養了富饒的泛洪平原,幾百年來讓那裡的社區得以休養生息。

比如說,柬埔寨每個旱季都依賴洪水讓淡水漁業資源異常豐富的洞里薩湖的湖水增加四倍。但過去幾年來乾旱讓洞里薩湖的水位降到歷史最低點。專家們儘管大多認為是降雨缺乏,但上游的水電站也加劇了形勢的惡化。中國對此加以否認。

更加透明

韋瑟比,李和古碩都認為,中國即將開始提供的全年數據是向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但還遠遠無法拯救湄公河。

古碩強調說,需要了解水電站排放了多少沉積物。沿湄公河流向下游的沉積物不但會影響河流的形態,坡度和深度,還會讓越南魚米之鄉的三角洲地區避免沉入南中國海。至少一半的沉積物來自中國境內的湄公河盆地。

古碩援引湄公河委員會的數據說,中國1990年代中期開始修建湄公河水電站以後,湄公河的沉積物就銳減77%。

李說,湄公河上游的水電站和它們位於老撾和柬埔寨境內的分站也應該分享更多的操作數據,以便下游國家能夠更好地了解他們自己的發電項目會對河流產生怎樣的影響,而不光是中國的電站產生的影響。

他說,“越往下游就有更多的變數”,“這就是其他湄公河國家政府和湄公河下游盆地大型項目開發商能夠提供數據也十分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