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賢:中國的婚姻危機

  • 美國之音

一對穿著婚禮服裝的夫婦2018年5月19日在北京觀看照相機背面的照片,身後是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宣傳口號。

編者按:這是易富賢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易富賢:中國的婚姻危機

家庭是人口再生產的基本單位。婚姻是“人之終始也”、“治亂因之,興亡系焉”,攸關文明的興衰,因此“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但是近日中國民政部發佈了《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卻顯示中國面臨著嚴重的婚姻危機。

結婚數 九連降

中國結婚數從2013年的1347萬對下降到2022年的683.5萬對,下降一半。對出生影響更大的初婚數從2013年的2386萬人下降到2021年的1158萬人。初婚佔總結婚的比例從1980年的98%降至2010年的89%、2021年的76%。2020年北京、吉林、上海的初婚佔比只有55%、58%、60%。

中國歷年的結婚數(萬人)

中國歷年的結婚數 (萬人)

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55%的孩子是30歲以下婦女生的,86%的孩子是35歲以下婦女生的。2022年的20-24歲結婚數只是2011年的四分之一,25-29歲結婚數只是2014年的一半。降幅如此之大,既是因為結婚年齡推遲,也是因為1990年後的出生數比官方公佈的要少得多。

推算2023年的出生數

總結婚數、初婚數、20-34歲結婚數都與下一年的出生數呈極強正相關關係。官方公佈出生數從2016年的1883萬下降到2022年的956萬。根據2022年的總結婚數、初婚數(約1035萬人)、20-34歲結婚數(1000萬人),用擬合公式分別推算2023年出生738萬人、859萬人、837萬人。考慮到2022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預計國家統計局會公佈2023年出生800萬左右。

2016-2021年出生(萬)

結束新冠清零政策後,2023年上半年結婚數同比增加5%,預計全年的結婚數與上年相當。考慮到2023年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那麼2024年的出生數將與2023年相當,甚至有所減少,而不會回升到一些人所預測的1200萬。

城有怨女,鄉多曠夫

台灣、韓國、新加坡歷年的結婚率與生育率正相關,離婚率、離結比(離婚/結婚)則與生育率負相關。2022年韓國的結婚率只有3.7‰,離婚率為1.8‰,離結比高達49%,生育率只有0.78。

孟子期望“內無怨女,外無曠夫”。但是現在結婚卻從必需品變成了奢侈品。中國的結婚率從2013年的9.9‰下降到2022年的4.8‰,低於台灣的5.4‰;其中上海只有2.9‰,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最低,生育率也最低。

中國的結婚率下降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光棍危機,抬高了房價、彩禮和婚育門檻。目前男性初婚年齡為28-32歲,女性為26-30歲。2020年初婚性別比高達125,其中農村更是高達134,而城鎮為120。很多男性農民工對城市婚姻市場望而止步,被迫回鄉相親,因此農村的性別比比統計數據更高,而城鎮的則更低。由於獨生子女承載著父母的所有希望,很多城市女性對婚姻的期望值很高,加上女性的生育窗口更短,讓她們更有焦慮感,因此在相親市場上女性更多。

獨生子女政策還破壞了婚姻的穩定性。中國的離婚率從1980年的0.3‰飆升到2000年的1.0‰、2019年的3.4‰。2019年中國的離結比高達51%,離婚率是台灣和韓國的1.5倍、日本的2倍,其中東北更是高達4.9‰,全球最高,生育率也是全球最低。

為了避免衝動離婚,降低離婚率,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中國民法典》,與很多國家一樣實行離婚冷靜期,加上新冠疫情,使得2021年、2022年的離婚率降至2.0‰,但仍比日本的1.5‰、韓國的1.8‰要高。2022年中國的離結比仍有42%,比台灣的40%、日本的35%要高。結束新冠清零政策後,2023年上半年離婚數同比增加30%。

中國傳統結婚送親隊伍出現在北京街頭。(2010年9月12日)

男大不婚,女大不嫁

生育的時間窗口是非常短暫的。孔子主張適時結婚,“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於此而往,則自婚矣。”目前世界各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普遍在16-18 歲。1980 年中國為了推行獨生子女政策,將法定最低結婚年齡推遲到男 22歲、女 20 歲,並鼓勵晚婚(男 25 歲、女 23 歲)晚育,至今未變。

隨著婚育年齡的推遲,男女生育能力都不斷下降。“生育障礙率”是指生理上難以成功活產孩子的比例,30 歲 以 下 婦 女 為 11%,35-39 歲 增 至 39%。30 歲以下孕婦的自然流產率為 10%-15%,40 歲增至 35%。婦女懷唐氏綜合症孩子的概率,20 歲只有1/2000,35 歲 升 至 1/350,45 歲 高 達 1/30。男性婚育年齡推遲,除了生育能力、養育能力下降外,培養新一代的激情也下降。

東亞地區的初育年齡是全球最晚,生育率也最低。2017 年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的婦女初育年齡高達 31-32 歲,而美國不到 27 歲。相對於其他東亞地區,中國大陸的婚育年齡有“後來居上”的趨勢,男、女初婚年齡從1990年的23.6歲、22.2歲推遲到2010年的25.8歲、24.0歲,再推遲到2020年的29.4歲、28.0歲。

20-24歲結婚數佔總結婚的比例從2005年的47%降至2015年的26%、2022年的15%,而同期30歲及以上結婚數佔比則從19%上升到34%、48%。

如果男、女初婚年齡不能控制在 27 歲、25 歲以下,生育率是難以提升到更替水平的。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對教育、社會、經濟進行範式改革,縮短學制,提高青年就業率。但這種改革難度極大。而中國政府目前的所作所為,卻背道而馳:青年失業率攀升,以“人才紅利”為由延長教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