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習近平政權應考慮與國際協調帶來的重大價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7月12日面對媒體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7月12日面對媒體

海牙國際海洋裁判所週二發表南中國海糾紛的仲裁結果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迅速發表書面《談話》說:"我國一貫主張追求解決 海洋紛爭不是用力量和施壓等,而是用法治和平解決的重要性。這次仲裁是基於聯合國海洋法條約規定的最終判斷,對紛爭當事國具有約束力,當事國有必要遵循仲裁。我國強烈期待當事國通過遵循仲裁,與今後和平解決南中國海紛爭產生聯繫"。

《談話》發表前數小時,岸田還在記者會上更具體地說明了日本政府的立場:"對我國來說,基於國際法和平解決紛爭的目標,有利地區用法治維持秩序和發展,從這樣的觀點來考慮,支持菲律賓通過聯合國海洋法條約來活用仲裁手段是我國的立場。"

" 中國輸光"

仲裁結果雖然沒出日本意料,但到週三(7月13日)為止,各大傳媒、輿論也都意外"結論對中國很嚴峻",紛紛形容"中國輸光"。

《讀賣新聞》等多份大報週三的社論也評論南中國海仲裁結果,其中立場一向親中國的《朝日新聞》的社論標題也是"南中國海判決中國應遵守法律秩序",內容說: "是做個通過國際法秩序來發展的有責任國家,還是做個挑戰國際秩序的國家,是中國習近平政權該覺醒遇到了叉路"。

社論批評中國"背向裁判、否定權威的中國政府有關人士的發言是輕蔑國際法秩序,不是有責任國家的態度。中國以獲得許多國際贊同來指責裁判的非正當性,但爭取多數也不能動搖正義,而這種無謂的外交聲張倒恰是中國意識著國際社會視線的證據。"

社論還說:"中國自己以往也是依據海洋法條約作為對外主張;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足跡,中國難道不是在各方面把本國和國際規則結合起來,成功地提升了國家繁榮和國際地位嗎?中國在周邊海域的軍事行動和單方面開採資源,加強了鄰國憂慮。離開國際秩序框架的國家不能長期發展,習近平政權應熟慮與國際協調帶來的重大價值"。

言行未必一致

研究中國外交和國防的東京財團研究員小原凡司指出,中國崛起讓世界看到的是企圖在各方面強行改變國際秩序的野心,但中國自己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國際機構的重要成員,很難方方面面與國際對抗,說是說給國內輿聽,做卻要宏觀考慮。

中國周三發表了有關南中國海問題的《白皮書》。小原說,海牙仲裁結果是沒強制性,但引導著國際社會看待南中國海紛爭的是非概念,中國不能無視。他預測中國今後的應對可能有三種手段:"第一是用錢解決問題,第二是加大支援國家的陣營,第三是繼續推進在南中國海的建設行動,但無論哪一種都不容易,還要顧慮國內一邊倒的輿論壓力"。

菲律賓現任總統有意與中國改善關係,兩個當事國如何解決兩國之間紛爭,可能影響正在觀望的越南、印尼等當事國今後的取向。

針對日本

週二起除了台灣與中國不接受裁決以外,南中國海糾紛各當事國和包括美國、日本、南韓等在內的非當事國紛紛發表聲明或表態,敦促中國接受仲裁結果,和平解決南中國海紛爭,聯合國也加入敦促行列。

面對國際社會的巨大輿論壓力,中國再次選擇針對日本。週二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發表評論,對岸田《談話》說,希望日方基於中日關係和地區和平、安定大局,反省唆使南中國海問題的做法,不要介入。陸慷還譴責國際海洋裁判所所長柳井俊二參與仲裁是從一開始就政治化,判決也是無效的。

有苦難言

不過在日本,直至週三並沒有歡呼仲裁結果的場面,幾乎所有大小傳媒、輿論在強調中國九段線劃分領海法被仲裁無效,少數傳媒也說明中國造島不獲200海里經濟海域的判決;高調反饋中似乎傳媒、輿論也在刻意忽略日本稱之為"沖之鳥島"(中台稱沖之鳥礁)的日本造島局勢正遇到同類處境。

今年4月,日本以沖之鳥島周邊200海里為日本經濟海域為依據,逮捕"非法捕魚"的台灣漁船船長,令日台圍繞沖之鳥是島還是礁的紛爭,也是因2005年東京都前知事石原慎太郎建設沖之鳥島,從而有200海里經濟海域依據而起。

橫濱市立大學名譽教授矢吹晉說,國際海洋裁判所對南中國海紛爭的仲裁判決,不承認中國人工島擁有周邊200海里經濟海域的結論,對日本的沖之鳥島前景影響很大。他說:“仲裁判決是南中國海沒有島,都是礁岩。按照這個標準,兩塊榻榻米大的沖之鳥島當然也是礁岩,不是島,而人工造島周邊不存在200 海里經濟海域。”

研究中國的矢吹還認為,仲裁判決對解決中國與菲律賓紛爭南中國海主權沒作用,雖然中國可能嘗試與菲律賓解決紛爭,但"絕非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