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準航母“加賀”號準備赴南中國海和印度洋

去年3月服役的日本第二艘最大型護衛艦“加賀”號(海上自衛隊提供檔案資料)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日本準航母“加賀”號準備赴南中國海和印度洋

日本防衛省與海上自衛隊正在準備今年派遣最新銳護衛艦“加賀”號前往南中國海和印度洋,這是繼去年被國際間稱為準航母的“出雲”號首次到南中國海和印度洋活動受到國際矚目後,日本另一艘與“出雲”號同級、去年剛服役的“加賀”號今年可能亮相南中國海和印度洋的一項展望。

據英國路透社週三(7月4日)引述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來源報導,日本正在調整“加賀”號8月下旬出發,9月起將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活動兩個月,包括停靠菲律賓和印尼等南中國海沿岸國並訪問印度、斯里蘭卡等印度洋國家。報導還說,“加賀”號不打算仿效去年“出雲”號在南中國海參加國際觀艦式等大型活動,而是準備參加與美軍及他國海軍聯合訓練,主要是對潛戰等高水準戰術。

報導同時引述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消息來源稱,儘管日本正推進與中國改善關係,但看不到中國在東中國海的軍事行動有放緩跡象,而中國在南中國海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建軍事據點並通過“一帶一路”擴大影響力正延伸到印度洋,依舊是日本的重大憂慮,派遣“加賀”號是作為日美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環節之一,既是支持美國的“自由航行作戰”,也可通過停靠南中國海、印度洋國家來顯示日本維護這些海域的存在感。

中國官媒社評

到週五為止,日本防衛省對有關報導持續沉默,海上自衛隊拒絕證實消息。一名海上自衛隊官員說,本週二“加賀”號前艦長和一名副艦長被檢察廳提出業務過失指控文件,該計劃現在也面臨“不宜高調的氣氛”。

二戰後日本基於憲法約束至今未持航母,但持有搭載多架直升機的大型護衛艦,在國際上被視為“準航母”。全長248米、排水量可達2.6萬噸的“加賀”號(DDH-184, JS Kaga)最多可搭載14架直升機,與2015年服役的“出雲”號一起同屬海上自衛隊最大艦艇,主要任務是對潛戰。去年3月“加賀”號服役後,開始向日本各地民眾展示艦艇內外的活動。去年7月在石川縣金澤港實施公開觀覽期間,一名參觀者從電梯口失足跌落重傷,艦長已易人。

儘管日本尚未宣布,中國《環球時報》週四已發表社評“南海不該是日本軍艦表演的地方”,內容說:“對中國人來說,這無疑是個蠻刺眼的消息,和中日關係正趨於改善的整體氛圍很不協調。它對應了坊間流傳的對日本外交表現的一種評價,那就是東京的語言和行動經常發出相互矛盾的信號,有時候我們難以搞清它是故意這樣做,還是不了解言行不一可能對中日關係的改善進程造成損害。“

社論分析說,日本既可能是向美國交差,也可能是牽制中國,還可能想讓日本軍力走得更遠。而日本準航母巡航南中國海,第一不構成對中國的實際威脅,尤其影響不了中國建設南中國海島礁;第二無論日本艦艇打什麼旗號去,都會被看成是對中國政治和外加的挑釁;第三日本此舉肯定會負面影響中日關係,中國會對以某種手段報復。

構成例行趨勢

中國在南中國海大規模填海造島的行動引起國際關注後,美國2015年起實施“自由航行作戰”、派遣軍艦到南中國海巡航。初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權立場是支持美國,但不參加巡航。當時日本不少分析指出,安倍政權擔心如果涉及南中國海紛爭,中國可能會在東中國海生事。

伴隨中國在東中國海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周邊海域巡邏常態不減,並加快建設南中國海軍事設施,日本開始改變方針。 2016年4月日本派遣一艘練習潛艇和兩艘護衛艦到菲律賓,隨後再派遣大型護衛艦“伊勢”號訪問菲律賓和越南,加強援助南中國海沿岸國。

2016年7月海牙國際法庭判決中國主張的南中國海主權依據違反國際法,中國斥為“廢紙一張”後,日本增強了力度,去年派遣準航母“出雲”號到南中國海,除了訪問菲律賓、越南、新加坡、斯里蘭卡等沿岸國外,也在印度洋參加了日美印“馬拉巴爾”聯合軍演。

從去年派遣“出雲”號起,防衛省已吹風說日本派遣該級別艦艇到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將會長期化。這次計劃派遣“加賀”號,路透社形容“在中國擴大對這一海域的影響力中,日本派遣海上自衛隊艦艇中最大型、令人矚目的搭載直升機的航母將使長期活動固定化”。

《環球日報》週四的社評說:“南海不應是日本尋找存在感的地方,它是這裡典型的域外國家,南海通道對日本商船一直保持了完全的開放,它在這裡應該是以德報德的姿態,它對美國南海行動的配合必須克制,充分考慮中國的感受,這裡也不是它與中國開展博弈的合適地點。”

域外國生命線

日本廣泛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建軍事據點,是欲用力量改變迄今為止自由航行的現狀,而日本雖不是主權紛爭國,但99%能源進口通過南中國海,中國壟斷航行將直接威脅日本生存。

嘉悅大學教授高橋洋一指出,在近代地政學上,海洋重要性已遠大於陸地,制海國家才能稱霸,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大陸國家近代熱心海洋戰略的出發點,也是中國把長年擱置的台灣歸屬問題、爭奪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主權作核心利益,並建設南中國海人工島來壓迫菲律賓、越南的原因。高橋認為,中國執著海洋的另一原因是軍事技術發達了,尤其是目前最強大武器-核潛艇,中國想統治南中國海,在那裡部署核潛艇與在南中國海巡航的美軍驅逐艦對抗。

日本一些軍事分析指出,除了南中國海,中國還對印度洋虎視眈眈,謀求核潛艇的活動擴大到印度洋,以便也能與建立了印度洋航道的美國對抗。

高橋指出,日本雖是南中國海、印度洋域外國,但蘇聯崩潰後,中國劃定對美防衛的第一島鍊和第二島鏈也把日本西南沿海地區劃入作為軍事界線,第一島鏈內囊括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第二島鏈包括了日本沖繩、近畿沿海,所以日本不能無視。儘管美國已表明《日美安保條約》適用於尖閣諸島防衛,但只要中國維持獨裁國家體制,對日本就是潛在威脅,而中國如在南中國海部署核潛艇,那麼所有通過的日本商船都要受威脅,日本的經濟生命線受威脅。

指責言行矛盾

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隊前司令香田洋二也在公開場合指出,中國在南中國海建軍事基地並擴大活動到印度洋,直接威脅日本安全和國家活動,日本必須全力從政治和外交兩方面阻止中國的野心。政治上,日本應基於與美軍配合的“盾與矛”的關係,擁有切實、有效地防衛國土和保護海上交通的作戰“盾”力,以便美軍順利展開“矛”的作用。外交上日本應援助菲律賓、越南顯著不足的海洋能力和沿岸各國整體上缺乏領海、領空認識,協助這些國家構築收集和共享海空領域情報的機構。香田也認為,中國對外戰略的意識裡充滿與美國較量的意識,當美軍切實地協助南中國海沿岸國家提升能力時,中國才首次認真地與這些國家討論南中國海糾紛,而日本與這些國家都有良好關係,所以能發揮的作用很大。

日中領導人關係去年下半年起開始改善,中國總理李克強今年5月首次訪日出席日中韓峰會並邀請安倍今秋訪華。李克強在東京與安倍雙邊會談中也討論過如何構築信賴關係,把東中國海變成和平、合作、友好海洋的目標。但6月29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宣布,中國又有新的移動式挖掘船投入開發東中國海油氣,為此日本抗議中國違背2008年兩國達成的共同開發協議,單方面開採。河野說:“在海洋界限未確定前,這種行為不利於兩國友好親善”,外務省已向中國駐日公使提出抗議。一些日本輿論指責中國言行矛盾、不守信用,並廣泛認為日中實質關係並沒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