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與中國防疫有何共同制度特色?

  • 美國之音

俄烏戰爭與中國防疫有何共同制度特色?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俄烏戰爭與中國防疫有何共同制度特色?

俄羅斯發動的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在繼續進行。與此同時,中國也在進行所謂的防疫人民戰爭。俄羅斯在烏克蘭進行的戰爭沒有像俄羅斯總統普京部署的那樣順利進行,俄軍在烏克蘭受到沉重打擊。中國的防疫人民戰爭如今也受到嚴重挫折,沒有像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那樣從從勝利走向勝利,儘管早在2020年中國就進行了表彰大會,慶祝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取得了舉世無雙的防疫成就。俄烏戰爭與中國的防疫人民戰爭有什麼制度性的共同點?在這兩方面的戰爭造成全球和中國國內供應鏈吃緊之際,中國當局推出所謂的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設想,這又是什麼意思?

俄軍入侵烏克蘭以來遭軍力小得多的烏軍重創,為什麼?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許成鋼解釋,原因之一是現代化國家的軍隊都向小單位放權,俄羅斯高度依賴集權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俄軍裡的單位不會自治,不許自治,因此制度決定它軍事現代化搞不來。

目前軍事領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所有所我講的是現代化國家,所有現代化國家軍事在發生巨大變化,原因是因為信息技術,現代化的武器系統。現代化的武器系統決定了過去傳統的大規模的鋼鐵的部隊不再適用了。所以包括美國的軍隊,英國的軍隊都已經單位越來越縮小,越來越向小的單位放權。單位越來越小,然後小的單位之間靠的是通訊。這靠是一種戰略性的協調,然後你給每一個小的單位很大的自主權。但是這種做法非常依賴你的整個政治制度。當你的整個的政治制度是非常依賴高度集權的自上而下的統治的,那你的軍隊更是自上而下統治的。你的全社會都不能做到、都不能有自治,居民都不能自治,工廠都不能自治,每一個局部的地區都不能自治,人根本不會自治,不允許自治,軍隊就更談不上自治了。所以,制度決定它的軍事現代化搞不來。因此,他無論是兵器還是組織都是沒有可能現代化的,就跟當年沙俄碰到的問題一樣 。

普京入侵烏克蘭前揚言 #烏克蘭 自古屬於俄羅斯。 “某地自古屬於中國”也是中國政府的常用說法。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許成鋼指出,如果要強調“我自古是沙俄帝國”,“我自古是大清帝國,大明帝國”,這就叫帝國主義,當然和現在的國際法是不相容的。
我們剛才講到自從19世紀以來,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的概念興起。民族國家的概念興起是什麼意思呢?民族國家興起的概念的意思就是讓帝國解體。帝國曾經控制的那些領土不再由帝國控製而而分別由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區的人自己控制。那麼,只要這一個地區的人自己控制了那個地區,他們當然就有權利繼續控制它的地區,這是國際法承認的。
但是如果你站在帝國的立場上,你就會說;這曾經是我控制的,所以我仍然要控制。這什麼意思呢?這是叫做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就是你一定要強調我自古就有這個,自古我是什麼帝國,我自古是沙俄帝國,我自古是大清帝國,大明帝國。這叫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就是你把帝國時代的版圖,或者把你聲稱擁有的領土拿出來放到當代世界上去宣稱你的權利,你要恢復到你當年帝國的時代,這當然就和現在的國際法是不相容的。

上海封城 將中國不惜一切代價的抗疫模式展示在世人眼前。中國的抗疫為何會如此走火入魔?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許成鋼認為,原因之一是各級領導要比賽向最高領導表現我最能實現你想要的那種抗疫模式。

各級領導競賽賽的是什麼?現在最高領導關心的是我的抗疫模式,各級領導已經搞明白了,他要的就是他關心的那種抗疫模式,所以任何人還想升官,哪怕你想保住你的官,你得做他讓你做的,你得猜他想讓你做的是什麼,他想讓你做的就是他的那種抗疫模式。我們就來比賽,看誰能做到他想要的那種抗疫模式。為什麼現在上海的抗疫的模式走火入魔到了這個程度呢?一方面是跟各級領導要比賽向最高領導表現我能、我最能實現你想要的東西,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我們今天面對的奧密克戎這種病毒,傳染性是過去的新冠病毒的30倍。

當它的傳染性是30倍的時候,大量被感染上的人是沒有症狀的,那麼就變成了實際上是沒有一種可能用封閉的方式能結束這個東西。當他這個在不可能的時候就採取了不可能的辦法,那麼你這個採取了不可能的辦法,就意味著會餓死人的。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剛才我有意地花了時間討論西方民主國家反而是在這個東西來的時候決定全面解封,就是不是說這個東西來了以後很可怕所以我們就要封得更嚴,絕對不是。它們是反過來,是這個東西來了以後,我們反正也封不住了。所以我們靠的是疫苗。靠的是保證最少的人重病,最少的人病死,不影響這個全社會的活動,不影響全社會的經濟。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前面在講,就是說防疫的事情需要的是一個是全面的這個權衡,全社會的防疫的方面,經濟的方面,社會的各方面,即便是防疫的方面也需要由專家對防疫方面的各種評判,所有的這些評判拿出來我們做權衡,最後權衡下來應該怎麼做就應該比較清楚了,而不是由某一個最高領導人自己決定什麼是最好的抗疫模式來決定。

在俄烏戰爭和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吃緊之際,中國當局提出所謂的基於大數據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計劃構想。但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許成鋼在 #時事大家談 節目中指出,這種看似完美的構想有一個致命性的自相矛盾。

這不是最後計劃經濟就可以代替了市場經濟了嗎?因為我反正用大數據也知道了你要什麼,也知道了別人能能造什麼,能提供什麼,物流是什麼,一切都能算出來,那麼,這樣我不就可以計劃了嗎?然後這個物質就極大豐富了,我就早早就進入共產主義了,就是這個思路。
這不是一個可行的思路呢?好多年前,我就發表過文章討論過這個問題。這個思路要展開以後需要比較多時間。我就特別簡單說兩句。這個思路里邊存在著非常嚴重的自相矛盾。我就指出一個自相矛盾就夠了。自相矛盾在哪裡呢?自相矛盾就在於首先大數據的來源是什麼。
大數據的來源是市場。那麼,如果你使用計劃經濟取代了市場,你就把市場作為大數據的來源消滅了。那麼,你消滅了大數據的來源之後,就是在你消滅了這個數據來源的那一天,你掌握到的情況,如果技術不變化,如果人的興趣不變化,如果社會不變化,在這三個如果不變的情況下,那麼你這個社會進入了一個靜態的狀態,不變的狀態,你用計劃的方式可以滿足,可以滿足靜態社會。但是如果在你的經濟旁邊另有一個經濟快速地在變,不斷地產生新東西,那對不起,你這個經濟就算不可能了,因為你的大數據裡沒有那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