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實施「限奶令」接近兩個月,保障香港嬰兒有足夠奶粉供應。有關注團體表示,限奶令有一定成效,但未能打擊其他貨品的走私水貨活動,團體最近舉辦水貨導賞團,帶領參加者了解上水區走私水貨客的運貨路線,讓外界了解水貨活動仍然猖獗。
為解決香港嬰兒近年的「奶粉荒」,港府在3月1日正式實行限制出境旅客攜帶嬰兒奶粉及配方粉的新規例,每名16歲以上人士,除非有出口許可證,否則每24小時不可攜帶多於1.8公斤36個月以下嬰幼兒配方粉出境,相等於兩罐900克包裝的奶粉。違例者被定罪可被罰款接近6萬5千美元及監禁2年。
*市民舉辦水貨導賞團*
港府實施「限奶令」接近兩個月,香港社交網絡群組、北區水貨客關注組,最近首次舉辦「水貨導賞團」,帶領參加者考察最接近深圳羅湖口岸的上水區水貨客買貨及分貨地點,讓參加者了解水貨客的運作方式,認識水貨客帶來的影響。
帶領水貨導賞團的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從去年9月中開始,關注組發動多次「光復上水」行動,有大批關注組成員及市民參與,令有關當局加強反水貨的執法行動。不過,實施「限奶令」之後,水貨客的活動方式有所改變,以往是大批聚集在上水火車站附近分貨及排隊過關,現在則化整為零,深入到上水的社區內買貨、分貨。
梁金成說:他們(水貨客)沒有像之前那樣,可能會在某個地方排很長龍,是直接影響到譬如上水站。而其他地區的市民見不到這樣的情況,他們就會覺得(水貨)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光復行動沒理由走入石湖墟裡面做,如果我們走到石湖墟裡面做,我想就算住在石湖墟的市民都會覺得我們是擾民。倒不如我們會想辦一個這樣的導賞團,帶一些區外的市民親身用雙眼去看,究竟現在水貨活動變成怎樣,他們由原本集團式,現在變成私人,從大陸到香港買完貨,就帶回大陸散貨。
梁金成帶領水貨導賞團的參加者,由上水火車站出發,途經火車站附近的分貨區,比較特別的是行人天橋底設有一個流動公廁,在其他地區很少有這種設施,而且是近年才出現。梁金成估計,是以往經常有大批水貨客聚集分貨,有人就地隨處便溺,當局因而設置衛生設施改善環境。
水貨團並參觀儲存水貨的工廠大廈區,梁金城指出,這些工廠大廈以往主要經營電子零件廠,工廠倒閉後,由水貨集團租用作倉庫,參觀期間可見有水貨客用手推車將貨物由工廠大廈推出,在附近分貨,另一些水貨客以螞蟻搬家的方式,用小型手推車、購物袋等,將水貨帶到上水火車站,搭火車到羅湖口岸。梁金成表示,水貨導賞團有10名參加者,反應算是理想,而且不方便帶領太多參加者。
梁金成說:我們都滿意人數,因為不可以帶太多人,太多人的話怕會被當作是遊行,
變成警方會加強監管,路線會收緊之類。
梁金成表示,很多水貨客不願意被記者或者市民拍照,今年初曾發生女記者被男性水貨客掌摑事件,可見水貨客為求自保不惜動粗,令區內治安轉差。梁金成認為,如果沒有導賞團集體行動,市民或記者單獨拍攝水貨客的活動都可能有危險。
梁金成說:我們知會了警方,警方有相關措施,例如有人陪同我們,因為剛剛起碼都兩次有人對我們作出一些挑釁,第一我們未必是拍照,可能他們見到有人拿著攝影機,就很敏感地說不要拍我,跟著就說粗言穢語,我覺得我們還未拍照,只不過在走路,你(水貨客)已經這樣,很明顯是心虛。
*石湖墟的藥房陣*
梁金成並帶領參加者遊覽上水石湖墟的藥房陣,他指出,這個只有十多條小街的社區,由以往只有約10間藥房,近年暴增至接近30間,平均一條街有兩、三間,最多的一條街有8間藥房,而光顧藥房的顧客主要是大陸自由行旅客及水貨客。很多水貨客一次過購買約20瓶洗髮水之類的日用品,就在藥房外的行人路分貨、收拾貨品,令行人路十分擠迫,有行人要走到馬路邊。
梁金成懷疑區內有藥房及店舖專門供貨給水貨客,令水貨活動在社區內愈來愈活躍,很多公園等休憩設施都變成水貨客的分貨地點,區內老人、小孩的活動空間愈來愈少,而且舖租及貨品的價格都被搶高,對區內的民生有很大影響。
*應由大陸加強執法*
梁金成並表示,港府實施「限奶令」有一定成效,起碼香港嬰兒的奶粉供應趨於穩定,但未能打擊其他貨品的走私水貨活動,例如紙尿片、食品、飲品、汽水、即食麵等等,都是水貨客的目標,他認為,要解決水貨客過分猖獗的問題,應該由中國大陸有關部門加強執法,尤其是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
梁金成說:其實球應該是在中國內地,而不在我們香港,因為只要內地做好監控、品質的監控做得好,我相信內地的市民都會對他們的產品有信心,如果之前不是三鹿(奶粉)出了事,我不相信會有全球掃奶粉事件發生。
參加水貨導賞團的恆生管理學院新聞系學生江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主要是為了拍攝有關水貨活動的影片作為校內作業而參加水貨導賞團。
江同學說:主題都是關於水貨客,但是我們的角度會有一些不同,就是其實香港本身都有人會在外國買東西回來,那些都是水貨,很久之前已經有,70、80年代的電話都有分行貨(經總代理購入)、水貨,我們想深入地知道,其實這個問題,歸根究底是究竟純粹是一個商業經濟上的問題,還是真的去到深層次一些的文化矛盾,中港矛盾的問題,我們就想知道這件事。
江同學表示,參加水貨導賞團之後,對上水區的水貨活動有更多了解,覺得水貨客真的影響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例如往羅湖口岸的火車經常被攜帶大批貨物的水貨客弄到非常擠迫,而在搶購奶粉事件之後,很多香港人都對水貨客反感。
*水貨路線 細緻深入*
江同學說:如果不是因為(搶購)奶粉事件出現的話,香港人可能對他們來說沒那麼反感,會覺得沒所謂,純粹自由行帶來的經濟收益。是的,自由行由沙士之後真的令(香港)經濟更蓬勃,但是當中有很多事情我們要思考的是,文化上究竟他們,這些新聞都時有發生,他們在公眾場所大小二便,又或者吐痰,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人關心的問題。
與江同學一起做作業、參加水貨導賞團的袁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參加導賞團令她對水貨客的活動有更深入的認識。
袁同學說:譬如我自己,如果不是跟團的話,我來做功課可能只是走上水火車站兩邊,因為看新聞報道,或者一些媒體報道只是會拍攝這兩邊,不會到這麼深入,走到一些工廠大廈門口,要真的很認識他們(水貨客)的路線才可以走到這麼深入,如果我們普通市民不跟團是不會走到這麼深入。
袁同學認為,中港矛盾不光是水貨客引起,近年大陸自由行旅客大量來港購物,很多香港商人因此賺大錢,推高物價、租金,小市民沒有直接得益而產生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