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士生盼在香港延續六四精神致身陷囹圄

香港大學校園裡展示的悼念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死難者的”國殤之柱“(2021年10月13日)

中國大陸一名法律博士生意圖在今年六月四日,在香港鬧市展示印有國殤之柱圖像的直幡。她承認一項企圖煽動罪,9月12日被判監6個月。國殤之柱雕塑原本是六四事件最後重要像徵,卻被香港警方視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證。外界讚揚這名博士生延續六四精神的良知和勇氣。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博士生盼在香港延續六四精神致身陷囹圄

23歲被告曾雨璇9月12日由囚車押送到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

今年5月,香港警方檢走國殤之柱作為證物,打算用作控告香港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證。其後創作者、丹麥雕塑家高志活號召全球各地在六四當日展示印有國殤之柱圖像的直幡。控方指控曾雨璇參與行動,透過中國民運人士周鋒鎖,獲取從美國寄出的九米成三米直幡,並且與網媒聯繫說,自己會在六四當天在港島銅鑼灣圓形天橋展示。

法官判刑時說,被告並非始作俑者,直幡內容沒有鼓吹暴力,但高志活具知名度和號召力,有關行動具有國際性,世界各地的參與者互相呼應,產生集體影響。

被告在敏感日子選擇在鬧市展示直幡,增強宣傳效果,比在一般日子展示影響力更強,而直幡內容尖銳,會引起志同道合的人共鳴,容易挑起他們情緒。被告行動有周詳部署,行動前曾作實地視察,事前也有訂住酒店,假扮遊客作為掩蓋。

被告求情稱六四非禁忌

辯方求情時透露,曾雨璇畢業於中國大陸高校法律系,到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法律博士課程,並強調控方“並不認為六四事件是禁忌,不可以再提”,被告沒有煽動他人採取行動和討論歷史事件,也沒有參與以高志活為名的網站活動,只是透過網站取得直幡。

法官卻認為,煽動罪為防範性質罪行,若防範失效,整個社會會承受嚴重後果,需判處阻嚇性刑罰,以監禁9個月為量刑起點,考慮被告認罪,扣減三分一刑期,判監6個月。

身在美國的民運人士周鋒鎖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至今仍然認為,自己要為曾雨璇捲入漩渦承擔責任。

周鋒鎖說:“我在美國做這些事情。她(周雨璇)受到感染才會做同樣的事情。所有材料都是我寄給她的。實際上她是'因言獲罪',因為她只是有這個想法。”

周鋒鎖透露,他和曾雨璇事前並不認識,透過在網上接觸才加深了解。

周鋒鎖說:“從短短的對話可以感受到。她非常有良知、有勇氣、有強烈正義感,應該是00後。 早在疫情之前她就一直參加民主相關活動,也非常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

以往每年6月4日晚上,香港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都會成為全球焦點。數以萬計港人和遊客會在維園的足球場聚集,舉起點點燭光,悼念“六四”死難者,但是自2020年起,港府以防疫為由取締六四燭光晚會。周鋒鎖相信,曾雨璇一度打算把國殤之柱直幡在銅鑼灣市區展示,與此有關。

周鋒鎖說:“這是毫無疑問的。她的動機很清楚,就是要表達對香港警方綁架國殤之柱的抗議,也希望透過行動告訴世人,她要延續、傳承六四燭光晚會。她的勇氣、良知的確顯示了維園燭光儘管沒法像以往一樣,但是在人們心中還是滅不了的。”

國殤之柱屹立港大校園超過二十年

象徵悼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國殤之柱”由50個人臉和半身像組成,創作靈感來自集中營的照片。雕像造型涵蓋不同族裔,代表世界各地被極權鎮壓的人士,1997年從丹麥運到香港,在香港主權移交前最後一個六四燭光集會上展出後,由香港大學學生會護送至校園。其後經由學生投票通過,永久擺放在校園平台位置。 2021年,港大校委會諮詢法律意見,認為雕像為大學帶來法律風險,決定把它移走。

周鋒鎖說:“在一個專制政權看來,任何自由的表達都是危險的。香港政府把這樣一件紀念六四的藝術品當作罪證,只能說明,它們像中共一樣做賊心虛。它們害怕人們紀念這樣一段歷史。這當然是非常荒謬的。”

曾建元:曾雨璇為香港哀悼

台灣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理事長曾建元對美國之音表示,有理由相信,曾雨璇早已作好最壞打算。

曾建元說:“她是一個人的行動,一個人的抵抗,非常醒目,也容易被查出身份。我相信,她在從事這樣行為的時候,應當已經預見這個行為的後果。她的確有她令人佩服,令人感到不捨的地方。”

曾建元相信,曾雨璇展示國殤之柱直幡的真正意圖並非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而是要為香港哀悼。

曾建元說:“她其實在紀念、追悼港人曾經共同擁有的法治、自由的價值,追悼香港已經失去的光榮。這種行為是大家公認的犯罪行為嗎?還是只是統治者所不樂見的行為而已。”

曾雨璇也涉嫌於今年元旦,在銅鑼灣悼念七一刺警案自刎身亡的疑凶梁健輝,早前被控一項煽動罪,獲控方撤銷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