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今年是六四事件30週年,香港支聯會為了喚起年青人關注及傳承六四記憶,首次以“國情、香港、未來”為主題,舉辦短片拍攝比賽,吸引幾十名中學及大專學生參加。有得獎的中學生以愛情比喻主權移交前後的中港關係,也有得獎的大專學生探討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問題。另外,香港電影《十年》其中一位導演歐文傑擔任監製的短片《六四被忘錄》,反思香港人這30年來到底改變了什麼、平反了什麼﹖希望承先啟後,推進中港兩地的民主化進程。
近年以《十年》及《樹大招風》兩部電影,分別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獎的歐文傑,在六四30周年構思一部短片,探討六四事件30年後香港人應否談論或繼續參與維園六四燭光集會﹐希望當中得到啟發。
歐文傑以短片反思六四被遺忘
歐文傑帶著這些疑問,與一班年青人合作拍攝一部約30分鐘的短片《六四被忘錄》﹐並於星期四(5月30日)日晚舉行首映。
短片以“仿紀錄片”(mockumentaries)的形式,描述六四劇團男主角,在演出前受到滋擾,亦有團友因害怕影響中國市場發展機會而退演。男主角有感香港近年政治經濟不斷被中資入侵,認為再度參與六四悼念演出無助改變事實,一度決定退團。影片加插很多真實的訪問以及六四屠城當晚的新聞片段,男主角反思後重返劇團,完成六四30周年的話劇演出。
歐文傑表示,1989年六四屠城那一年,他8歲讀小學二年級﹐還記得當天報紙雜誌多以六四屠城的坦克車作為頭條及封面。老師在課堂上也有講解六四凌晨北京天安門的情況,轉述了電視新聞的內容。
歐文傑稱,他對當時記憶還是很深刻﹔但香港人在30年過後,有很多改變,甚至很多人已經淡忘六四。
歐文傑說:“當然我會覺得你六四真的是隨著時間過去。每個人的記憶,即使歷史可能有個講法就是記憶,有很多記憶組成,有很多事情會慢慢改變,會不同了,或者很多人太多一些說法會改變對歷史的講法。”
希望守住歷史真相承先啟後
歐文傑表示,短片多為《六四被忘錄》,就是希望守住歷史真相,希望六四歷史不會“被忘記”,希望留一個註腳,甚至希望承先啟後,下一代都會記著這件事,可能推進中港兩地民主化進程。
歐文傑說:“當時機一到的時候,就是推進民主化進程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如果這刻我們已經選擇了遺忘、忘記的時候,你令到更加多人、其實一個人忘記就可能令到更多人去選擇忘記,這個也可能是政權很想見到的局面。”
歐文傑表示,短片是少成本約3、4個月完成製作,除了六四前的首映及幾場公開播放,之後可能會免費在網上以及社區播放,他相信這類少成本的短片創作,可以避免在商業院線上映的顧慮。
歐文傑憂逃犯修例後自我審查更嚴重
不過,歐文傑表示,短片完成製作後,全部工作人員都不敢在製作名單上公開自己的姓名,好像不想捲入一些敏感議題的創作﹐是自我審查的表現。他相信﹐港府推動的《逃犯條例》修訂通過後,更加影響香港電影創作空間,自我審查的恐懼比當年他拍攝《十年》及《樹大招風》的時候更嚴重。
歐文傑說:“劉曉波都是寫一封信(零八憲章)然後坐(監)11年,如果香港真的有一日(基本法)23條立法,你(中國)國安、整件事已經可能會真的被引渡上去,這件事情是大家不想開一個這樣的(缺口)。”
支聯會與教協首次合辦學生短片比賽
2014年雨傘運動後本土派興起,加上由8間大專院校組成的學聯出現“退聯潮”,亦退出支聯會的維園燭光集會,支聯會如何重新聯繫年青人,傳承六四記憶引起關注。
今年六四事件30週年,支聯會與教協首次以“國情、香港、未來”為主題,聯合舉辦短片拍攝比賽,分為中學及大專組,共18條短片參賽,其中12組的製作團隊來自中學,6組來自大專,共有幾十名學生及老師參與。
支聯會希望透過短片比賽喚起年青人關注及傳承六四記憶,並且扣連香港與中國的未來。支聯會將參賽作品在網上公開播放,最近舉行短片比賽頒獎禮,其中包括網上最受歡迎的評分。
中學組冠軍探討港人自由被收緊
中學組的冠軍作品《港人港事》,以幾個學生探討可否自由選擇是否加入民安隊,諷刺港府2014年以中國人大8-31的政改方案,要求港人接受。
片中加了很多街頭訪問,包括老中青香港人,以及外傭及遊客,對自由的看法。其中﹐很多受訪者對主權移交後香港人享有的自由,都認為越來越受到北京的干預而收緊,甚至有受訪者認為香港會最終變成一國一制。最後﹐短片亦加插近年的雨傘運動、取消6名民主派議員資格,以及銅鑼灣書店負責人相繼失蹤等重要的新聞片段。
《港人港事》的導演何俊彥今年只有17歲﹐是一名中五學生。他批評,中國政府不承認六四件事,故意誇少傷亡人數,令人震驚﹔但其實此事與香港人的自由及未來息息相關。
何俊彥說:“現在我們好像雨傘運動那樣,我們都是想表達自己、想要普選,都是自己的意見,又受到政府的鎮壓。”
中學生指應該傳承六四記憶
何俊彥拍攝這條短片時探討現今的香港年青人如何看待六四,他認為有很多人都是政治不正確。
何俊彥說:“即是他們知道有六四這件事,但是有個女士就說甚麼趙紫陽逝世,那些其實有些無關係的,他們都會答出來,就是一些政治不正確。”
何俊彥坦言,參賽作品在支聯會的社交平台播放,接觸網民不多,只有少部份學生及有關注六四事件的人會觀看。儘管他認為支聯會與年青人及學生的接觸不夠多﹐但其實香港人應該繼續傳承六四記憶。
何俊彥說:“因為我們到現在都未爭取到我們應有的民主自由,我們是應該提醒其實香港人,無論中國人、香港人都應該去自己爭取。”
中學組亞軍以愛情比喻中港關係
中學組的亞軍作品名為《當年的誓言你還記得嗎﹖》﹐以愛情比喻主權移交前後的中港關係。拍攝者中五學生梁彥諾表示,不少香港人在97前都對主權移交充滿憧憬,期望中國終會踏上民主路。他解釋﹐就像一對戀人拍拖初期,充滿激情幻想﹔但當後來發現理想幻滅﹐不安情緒便接踵而至,面臨婚姻破裂邊緣。
梁彥諾解釋,片中帶出誓言的變質,一對戀人應否愛下去,也是反映香港人現在在中國管治下的矛盾心情。
梁彥諾說:“這個也是我們想呈現香港人很多的聲音,例如一部份人覺得要港獨,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政府不可靠。”
他續稱﹐任何歷史性事件都應要被記住,但當今太多事情發生,香港人特別容易遺忘一些事情。他翻看六四片段時,都擔心香港人爭取民主的事件都會被遺忘。
大專組冠軍探討身份認同的複雜
大專組冠軍作品《經驗人》是透過片中主角教育大學社會學系講師黎明的經歷,講述這個在香港生活的上海人,既想拋棄中國人的身份,亦不認同目前有關香港人身份的政治論述,探討身份認同的問題。
短片導演之一馮苗韾表示,短片亦是希望香港人反思,是否要用地域的限制,去抗拒公民參與,例如悼念六四。
馮苗韾說:“是不是因為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就代表一些普世價值不值得捍衛呢﹖如果是這樣,你所追求的可能例如社會公義,當你加上這一層選擇性下去之後,它還是不是社會公義呢﹖我覺得也是很值得反思的一個問題。”
短片導演之一許天樂表示,近年不少大專院校學生會因身份認同而不悼念六四,這次是希望觀眾反思六四,衝破地域及身份認同的限制。
許天樂說:“其實同我們現今可能有些人去抵抗(北京)中央的一些施壓,其實那個原理是差不多,所以我覺得其實看完這條片,會看得到身份上的非單一性,以及那個複雜性。”
支聯會主席何俊仁表示,參賽影片精彩、有意思,不是每個議題都一定有答案,但短片能引發觀眾思考和反省。教協主席馮偉華表示,影片題材豐富,希望公眾珍惜言論自由空間,堅持講真話,讓下一代免於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