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為期7日的香港書展最近閉幕,主辦單位公佈今年的入場人次接近100萬,比去年減少約2萬人,人均消費亦減少約12美元。有書商表示,人流減少加上近年的政治氣氛冷淡,令讀者對政治書興趣大減。亦有書商表示,文化及社會議題類的書在會場只是佔少數,反映香港社會的縮影,港人最喜歡還是飲食、旅遊,2014年底雨傘運動後的政治覺醒又轉趨冷漠。
第28屆香港書展星期二正式閉幕,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公佈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書展入場人次接近100萬,較去年的102萬減少超過2萬人次;人均消費約104美元,亦比去年的116美元減少約12美元。
書商指書展氣氛差政治書銷量減
連續20多年參與香港書展的參展商、出版政論及文化書籍為主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今屆是他參展香港書展以來,最沒有氣氛以及
最差的一年。他認為,與香港經濟欠佳,以及近年的政治氣氛,包括2015年特首普選政改失敗,前特首梁振英執政5年的失敗,以致最近取消4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資格等,令香港人心死,政治書的出版及銷量都大幅減少。
彭志銘說:為何政治書不成呢﹖就是大家對政治,以前對政治冷感,現在對政治失望、對政治悲哀,連提都不想提,所以無人提梁振英就是這個原因,即是大家不想再提這三個字,原因就在這裡,所以政治現在「謝了」,就是大家都避開。
質疑貿發局統計人流及消費額誇大
彭志銘表示,今年書展攤位的整體生意額減少約15%,他批評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只是將書展當作一門生意,不是推廣文化,他又質疑貿發局近年統計書展入場人次接近100萬、人均消費超過100美元,是誇大。
彭志銘說:我就24小時在這裡,我是愈來愈見到人少,入場人士愈來愈不是來買書的,甚至有人來買,以前可能一個人買幾本,現在可能一個人買一兩本而已,是在下跌中,但它(貿發局)不停說會多了人數入場,就是找到藉口加場租,以及加入場費,令到我們今年又加(租),我們(場租)又貴了10%。它年年都這樣做,它根本是當一盤生意,不是當一個文化的工作去做。
彭志銘表示,銅鑼書店事件後,香港出版商多了自我審查,加上中資壟斷,除了連鎖書店壟斷門市,它們亦有出版社、代理商,幾乎壟斷整個香港出版業,令到香港原本百花齊放的出版業,題材變得愈來愈萎縮,亦很難吸引香港年輕人投身出版業。
彭志銘質疑,貿發局以旅遊為今年香港書展的主題,可能是配合中國推廣一帶一路,而且旅遊主題可以去政治化。
彭志銘說:如果是很政治的,尤其是這一兩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麼強硬,就更加這班人(出版界)白色恐怖的感受更強,全部都開始寧願收聲、收口,連一些不政治的東西,都自己怕了在先,這個就犯了出版最大的毛病,你看到不光是書展,你看到書業都已經是這樣做,所以它(貿發局)就最安全就搞旅遊,它下次可能搞飲食(為書展主題)。
社會縮影顯示港人最愛飲食旅遊
前年開始出版關於雨傘運動及時政書籍的香港書展參展商、有種文化總編輯張振邦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書展可以反映香港社會的縮影,他看到今年會場以旅遊、飲食類的書種為主,亦是香港人最熱門的話題、最熱賣的書,反而文化、社會、政治議題類的書只是佔少數,不過,他們仍然堅持出版一些社會議題的書籍。
張振邦說:其實真的是一個(社會)縮影來的,會反映到大家香港人最喜歡甚麼﹖飲飲食食、去旅行,一有時間就消費,這些始終是香港人的特性來的,你沒有辦法去改變的。但是作為一個出版商,其實都很希望透過我們的出版物去改變社會,或者是去令到社會可以提供更加多合適的、它們應該知道的資訊,所以我們才會出一些社會類的書。
張振邦表示,今年是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他們出版一些探討中港關係的書籍,包括《人民幣》從經濟角度去探討投資的問題;令有畫家看到近年香港人的發展需要「一路向北」,以及有部份香港人的「投誠」,以故事及寓言的方式去探討當中引發的問題,並揭示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
張振邦說:而《無語錄》其實就是比較直接一些的,例如包裝你看到真的事仿傚毛澤東主席那本《毛語錄》,但是它透過那種型式、那種文字的創作手法,諷刺現在社會的矛盾,以及染紅的社會情況。
傘運後港人政治覺醒轉趨冷漠
張振邦表示,該出版社今年在書展的攤位,售賣有關政治及雨傘運動題材的書籍,銷量都下跌,他認為,有可能反映香港市民在2014年雨傘運動後的政治覺醒,轉趨冷漠。因此,該出版社今年有作者以「善忘的人有福了」,反映香港人對過去一兩年發生的事好像都完全忘記了。
張振邦說:在過去這一年裡面,我們做出版社的,我們會留意社會上大家討論的議題,明顯地會見到可能會減少了雨傘運動的時候,那種積極參與的情況,反而是大家會開始回歸日常,所以你見到我們的攤位寫著「香港日常」,大家好像所有事情都變得習慣了、比較習以為常了,好像狼來了的故事那樣,叫到第三次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無動於衷了。
時事評論員無懼自我審查
時事評論員桑普今年在書展推出新書《中國孤兒,香港》,主要從文化角度探討香港歷史及文化的變遷,主要是華夏文化的浸染及西方文化的交流,英國人殖民統治期間制度的鞏固等,令香港成為舉世獨一無二的文明及文化。
桑普認為,香港獨特的文明及文化,90年代之後慢慢剝落,主要是受中共的影響以及香港人不爭氣。桑普並表示,無懼香港出版界的自我審查,以及中共的影響,會堅持寫有關中港政治的書籍。
桑普說:今年進入一種自我審查的階段,但是我們是無懼的,我相信很多在這裡寫文章的人,都無懼這件事情(自我審查),我們照樣講我們的真話,行我們的公義。我今年的書沒有習近平三個字在書面,但其實裡面講的內容是有包括他,亦有包括共產黨的專政,這些不會有任何的妥協的。
香港書展反映言論出版自由萎縮
不過,桑普表示,今年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的書展,政治類書籍大幅減少,反映香港的言論及出版自由萎縮。
桑普說:看到香港、2017年的香港,所謂主權移交20週年之後的香港,言論自由的空間縮窄了,既有自我審查的部份,也有出版社可能不想出的部份,甚至乎書局都不想放你的書的問題,最近有一本叫《有冇人》那本書,就是誠品不肯上架,都會有一些這樣軟性的打壓。
參觀者指書展有助推廣實體書
近20年每年都參觀香港書展的退休出版業界人士鄭先生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書展可說是一個「散貨場」,也是每年暑假的親子活動之一,他認為,無論如何,香港書展都有機會推廣閱讀文化,而主辦單位舉辦的200多場活動,亦有機會讓作者與書迷交流,在日趨電子化的出版潮流中,書展讓讀者有較多機會接觸實體書籍,某程度都可以達到文化推廣。
鄭先生說:因為現在很多人不喜歡看書、不喜歡寫字,也不喜歡聊天,只是喜歡三樣東西,叫「FEW」,Facebook、Email、What'sapp,全部電子化,跟人的接觸又少,而書展將書及文化帶到給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同時你深入接觸,可以與作者有對話,也是一件好事。
十多名書商、出版社、作家等星期二香港書展最後一日召開記者會,批評主辦單位香港貿發局支援不足,希望明年攤位減租,以及多些支援新晉獨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