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為港府和親北京陣營眾矢之的的香港記者協會,由於各種原因,會員人數持續減少。香港記協主席在世界新聞自由日表示,若情況持續,前景不容樂觀。另有獨立記者也對美國之音表示,雖然香港的新聞自由在過去一年沒有急劇惡化,但是一旦針對媒體的新法例通過,新聞從業員的前景將不容樂觀。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在世界新聞自由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承認,港版國安法實施後,記協會員不斷流失,從三年前大約800人大幅減少至目前只剩下200名會員左右。他形容,記協的營運前景已經敲響了警號。
陳朗昇說:“記協會員人數不斷減少是不爭的事實,這讓我非常困擾。若會員人數持續減少,記協代表性和營運能力都會面臨困難。這樣下去的話記協不能熬很久。很多前會員都轉行或者移民了。一些會員由於感到憂慮或者沒有必要而沒有更新會籍。尤其是,當他們服務的機構與記協的價值觀不一致,自然未必願意承受風險。”
近年香港記者協會一再成為港府及親北京媒體狙擊的目標。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多次點名質疑,記協是否政治中立,甚至建議記協公開撇除個人資料的會員名單、以及澄清過去數年所收款項的來源,包括當中是否涉及外國政治團體的捐獻。
記協放棄發表《言論自由年報》
面對各方壓力,上月初成立55週年之際,香港記協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沒有大肆慶祝,此外,為了避免被指是“外國代理人”,以往每年一度的《香港言論自由年報》也不再發表。
陳朗昇說:“以往我們有一位前主席擔任編輯,再聯繫一些同業幫忙撰文。經過評估,我們認為存在法律風險。我們不希望幫助我們的人陷入困境,因此決定暫停。”
港版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公民社會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威脅,根據香港“立場新聞”統計,2021年一月到九月,共有接近50個公民社會組織解散,除了“職工盟”,還包括成立超過30年的“支聯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學生組織“賢學思政”,以及支援中國大陸維權律師的“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等十多個組織。
公民社會走向末路影響新聞工作
香港記協主席陳朗昇表示,這種現象導致香港的新聞議題大幅減少,新聞工作者面對的困難日益提高。
陳朗昇說:“願意就政策發聲的壓力團體和政黨越來越少,有關的記者會或調查也幾乎沒有了。立法會的辯論缺乏火花。不僅獨立媒體,就連親北京媒體也很少採訪報導了。這影響了港人對社會的理解以及抒發民情。我不認為這是好事。”
曾任職無線電視、有線電視以及《立場新聞》的獨立記者林彥邦對美國之音表示,港版國安法紅線模糊,加上公民社會走向末路,記者要“求真”談何容易。
林彥邦說:“我們發報導的時候會需要所謂的‘平衡報導’,也就是尋找不同的聲音和意見,但是現在在香港活躍的聲音和意見只有一邊,基本上沒有反對聲音,或者是只有兩個同一方的聲音,就是政府和支持政府的人,但是提出疑問的人越來越少。”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浪潮後,翌年中國全國人大為香港製定港版國安法,規管了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等四類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特區政府要按基本法23條要求,立法處理餘下叛國、竊取機密等罪行。
港府曾透露,有關條例會針對防範間諜活動、偽裝組織,以及新媒體、新科技等所謂危害國家安全的手段。
分析:“假新聞法”壓縮新聞報導空間
林彥邦認為,最讓香港新聞工作者感到焦慮的,除了基本法23條之外,還有港府計劃就打擊所謂“假新聞”立法。
林彥邦說:“無論港版國安法的威力有多大也好,至少從生效到現在兩年多,它被使用的次數其實沒有那麼多,主要是一些非常高層次的政治案件才會用到國安法。現在香港媒體人被控告得最多的,其實是煽動罪,但是煽動罪的定義比較寬鬆,而且它的刑法不算很高,最高的刑期是兩年。對於記者來說,感覺上不是那麼直接。”
但是,林彥邦認為,假新聞法開宗明義是針對記者而製定的。一旦港府就打擊假新聞立法,媒體的報導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林彥邦說:“尤其是比較傳統的新聞機構,他們對於刊登調查報導的顧慮迴避比以前更多。譬如說,如有消息人士向記者‘報料’, 記者未必能夠百分百求證當中所有材料都是完全準確的。政府對於這類型的調查報導,都會拒絕直接承認錯誤。他們總有辦法說,你的報導不是完全準確,也就是說,有被視為‘假新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