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連任第三屆任期後,台灣政府預期北京將加劇對台外交施壓。一名負責台灣援助發展的官員星期三(10月26日)在華盛頓表示,台灣援外工作的首要目標就是鞏固邦交,台灣也會透過其他與理念相近國家及區域的合作來協助維繫邦交。前美國發展援助官員建議台灣與民主夥伴在援外工作上以合作品牌策略聯手亮出旗幟,訴說台灣成果的故事,以此來對抗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星期三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對習近平連任第三任後對台灣的作為做出評估說,台灣將面對中國比以前更多的外交壓力,台灣的邦交國也會“首當其衝”。
他說,中國在國際上封殺台灣的做法應該不會改變,“如果會改變的化只有可能加劇”,外交部已經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台灣的邦交國也“的確有一些預警的情資”,但他不便透露詳情。
不過吳釗燮也說,國際社會對中共二十大有許多觀察“似乎都不是很正面”,對台灣來說這可能也時一個建立國際友誼的機會,台灣外交部會利用這個機會來擴展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力量。
由台灣外交部設立的援外機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技術合作處處長顏銘宏星期三在華盛頓全球枱灣研究中心一場關於台灣對外援助項目的討論會後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對吳釗燮做出的外交形勢評估表示,台灣一直都面對中國的壓力,“援助可能只是台灣跟中國之間外交競爭其中一小部分而已,我們從來不會想說這會是一個決定性關鍵。”
顏銘宏說,台灣的友邦與台灣有各種方方面面的關係,非常多元,“我們只是希望透過我們的援外計劃讓友邦的人民知道,跟台灣做朋友、維持邦交,有助於改善他們底層老百姓的生活。”
“中國能夠提供給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可能無法做到像台灣一樣那麼深入草根,這是我們台灣援外模式很特殊的地方,”他說。
顏銘宏說,中國對台灣的壓迫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台灣的援外計劃感受到壓力前台灣的整體外交必定已經承受極大壓力。
“我們的援外計劃是跟著外交在走,一旦今天有一個友邦跟我們的外交官關係生變的話,我們就是跟著外交政策,不只撤大使館而已,我們也會把技術團撤掉。”
他說,台灣的外交關係不僅是透過援外計劃來支撐,還有許多方式如透過與理念相近國家及其他區域性的合作來協助台灣維持邦交。
前美國國際發展署副署長邦妮·格里克(Bonnie Glick)在討論會上提到中國的發展援助並非真的援助,其“一帶一路”倡議是一種債務陷阱外交,台灣應該與美國或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在發展援助上建立夥伴關係,以合作品牌策略(co-branding)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項目中豎立旗幟,並擴大音量敘述台灣的發展道路及成功故事。
同時也是美國普渡大學克拉奇技術外交中心創始主任的格里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台灣的援外方式是在投資發展中國家的未來,台灣與理念相近國家可以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合作並建立夥伴關係,擴大敘述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故事,以此來協助這些國家步入自己的發展道路。
“所以要擴大音量、擴大音量、擴大音量。當台灣做了一些事情,它就應該被公開,同時也應該公開相關國家的旗幟。”
格里克說,例如台灣若是與馬紹爾群島及澳大利亞合作,那麼這三方的旗幟就應該被公開擺出來,如果是在巴拉圭或是在加勒比海及中美洲與美國合作也是如此。
“以這種與夥伴的合作品牌策略來擴大知名度,將有助於敘述台灣的故事以及它在國際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
格里克還提到,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the QUAD)機制已經在成功地表述民主在自由世界和亞太地區的故事,而中國卻是通過不佳的表現來敘述自己的故事,因此由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國家來敘述例如斯里蘭卡港口或吉布提港口,或是中國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失敗的故事,就可以展示出中國對其所謂的“援助”的真實目目是什麼。
“它不是援助,而是債務陷阱外交。中國讓這些國家落入其中,然後在它們無法償還債務時從它們的資產中獲利,”她說。
她說,中國已開始意識到在全球面臨經濟危機的時刻,它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虧損,這或許不是一個最好的策略,因此中國也在開始在先前做出承諾的一些地方撤離,那些故事也應該被民主國家的媒體擴大音量來加以報導,因為這些是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知道的重要故事。
對於格里克的建議,顏銘宏對美國之音表示,目前台灣是與第三國在某一個邦交國平行建立各自的援助項目,再通過這個邦交國把第三國的援助項目與台北的援助項目放在一起來宣傳,這樣,美國或其他第三國相對來說就不那麼避諱出席這些公開活動。
對於台灣和美國之間有哪些具體援外合作,顏銘宏說,許多項目都還在討論中,目前還不便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