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底,荷蘭國家公共廣播電視台(NOS)駐華記者達斯(Sjoerd den Daas)來到四川成都,當時投資者不滿四川信託業務暴雷,在銀行面前組織示威。
剛與前來示威的投資者寒暄了幾句,達斯就被穿著便衣和保全服的保全人員阻撓。 他們用手擋住鏡頭,直接把達斯推倒在地。 在達斯站起來試圖報導之際,停下的公安車輛直接把他和他的攝影師帶走,路途中警察還兇狠地說:“別錄像!拿過來!”
在被警察局拘留兩個小時後,達斯和攝影記者被允許返回示威現場。 不過,示威者已經散去,四川信託的員工也表示不接受採訪。
這次事件部份反映了目前外國記者在中國工作的環境現況。 一項新的調查顯示,在中國結束嚴苛的清零政策後,2023年外國記者在中國工作的環境有少許好轉,但許多障礙依然存在。 高科技賦予中國當局更多工具對記者的正當工作進行監視和阻撓。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China) 4月8日發表2023年度中國媒體環境報告。 這份名為《摘下口罩,障礙猶存》(Masks Off, barriers Remain)的報告指出,99%的在華外國記者認為,中國在2023年的報導環境不符合國際標準。 簽證限制意味著新聞媒體人員配置沒有恢復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記者的受訪者和地點受到嚴格限制。
“在新冠疫情期間,報道環境極其慘淡。現在則隨機的多。你很難知道你甚麼時候會被跟踪,或者是當地宣傳部門什麼時候會決定縮短你的報道行程,” 英國《經濟學人》 雜誌(The Economist)北京分社社長任大偉(David Rennie)說。
這份報告指出,81%的在華記者認為,2023年的報道環境相比清零政策時期有所進步。 然而沒有受訪者認為報道環境回到或是超越了新冠大流行之前。
獨立報道面臨重大障礙,記者時常受到恐嚇和監控。 81%的受訪記者說,他們在工作中受到某種程度的干預,騷擾,甚至是暴力。 54%的受訪者說他們曾經被警察或其他官員騷擾。
同時,現代科技對於駐華外國記者的監視上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記者表示,2023年是首次開始發現當局使用無人機在現場監視他們。
一名來自歐洲的記者說,在一次去鄱陽湖報道白鰭豚現狀的時候,他們被便衣警察一路跟踪,與當地村民的採訪受到監控。 而當路況不允許的時候,一名警察拿出了無人機來監控記者的行蹤。
另一名記者說,他前往兩個省份報道極端天氣與氣候變遷的議題,被便衣警察跟蹤。 當下車採訪時,便衣使用無人機進行追蹤。 徒步走到採訪地點,也會發現無人機就跟著他們走。
由於懼怕當局報復,這些記者都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大多數記者都認為,他們的通訊手段受到監控,其中81%認為他們的微信被監控,72%認為他們的手機被監聽,55%認為他們的家中或是辦公室被安裝了竊聽器。
同時,30%的外國記者和他們的中國同事在過去一年被中國國安部請去“喝茶”。 報告中尤其提到這些被聘請於外國企業的中國記者,他們沒有像外國記者一樣的保護,使他們可能受到的威脅。
這份報告是基於2024年1月和2月對該協會157名外國記者中101人的回覆,這些記者來自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北美的新聞機構。
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駐華外國記者協會的合法性。 2020年9月9日,時任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駐華外國記者協會“是由少數對中國抱有偏見的記者拼湊的,根本代表不了在華近500名外國記者的真實聲音 。”
新聞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2023年5月發表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中國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在全世界180個國家與地區中的第179位,屬於惡劣,僅高於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