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英國的部份香港人面對就業與子女就學議題,除了圍爐互相勉勵,努力適應新生活外,最近還到街上派發熱飲食物,主動關心英國的無家可歸者。舉辦活動的組織者傳道人陳凱興以實踐聖經福音的角度指出,行公義不能只狹隘自私地關心自己福祉,還要關心英國的孤寡貧弱,認識英國社區,了解當地問題所在,然後嘗試從政治途徑協助改善,這樣才是融入社會的正確之道。
創辦“英倫好鄰舍教會” 傳道人陳凱興籲移英港人關心 英國弱勢群體
兩年來,英國官方數據顯示,透過英國“BNO5+1簽證”新政策移居英國的香港人已經超過16萬人。專門針對這一社群的非謀利組織紛紛成立,協助他們解決在生活上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他們當中舉辦的活動類型繁多,有學習英語、求職竅門、情緒輔導與社交技巧,旨在讓香港人能盡快適應英倫新生活。
不過,對 “英倫好鄰舍教會”的創辦人 - 傳道人陳凱興(Roy Chan)來說,因不滿香港時局崩壞而選擇移英的港人,其實他們可以超越上述的既有框架,可以做得更多。他認為,帶著當年參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時的初心,不管有信仰與否,移英港人其實是可以同樣將那份愛與關懷,不僅是給予同路的香港人;相反,而是更去關心英國的弱勢社群,無家可歸者正是其中之一。
在英國大城市伯明翰近日一個寒冬的週末,陳凱興帶著義工與信眾,在街上向宿在一角的英國本地露宿者派發熱飲與食物,這份關懷超越了族裔、國界,顯示這些移英港人超越了只懂港人自我圍爐的局限,懂得將愛心奉獻給英倫社會。
移英港人不應只顧互相擁抱 聖經強調會堂成為萬國禱告之地
陳凱興最近接受美國之音中文部的視頻訪問時,娓娓道來了這次行動的目的與意義。他訴說,除了伯明翰外,“英倫好鄰舍教會”也在其他英國大城市如曼撤斯特與倫敦等,舉辦同樣的關懷當地無家可歸者活動。他說,教會不希望移英港人只懂自己互相擁抱,聖經中早有強調教會要讓會堂成為萬國禱告的地方,所以他們關懷的對象肯定不會局限於香港人而已。
陳凱興說:“我們都希望,我們本土的教會“英倫好鄰舍教會”服務英倫裏面的孤寡貧弱。不僅只是派飯,我們很希望他們在難民的政策(也有所認識),因為我們認識很多難民,其實他們也面對(同樣的露宿議題)。很多無家者的狀況,都面對著原來是難民政策的問題,英國本土難民政策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這裡(英國)是慢慢地正在認識社區,認識這裡的政策,如何與政界及國會人士來反映這(無家可歸者)議題。我們很希望這樣逐步逐步地去做,以至在英國這一個多元的文化社會中,香港人就正正所謂發光,就在英國本土發光,我期待著這個畫面將會出現。”
不要盲目行善 要了解制度政策缺陷促進改善
陳凱興解釋,派熱飲關懷露宿者,只是表面的工作,作為有宗教信仰的傳道人,他更有責任去幫助信徒及大眾去了解英國出現露宿街頭現象的背後深層原因。是政府政策失誤?還是社會不公所致?他指出,不加思索的盲目施恩,并不是行善;相反,可能是助紂為虐,幫助政權延續制度不公,變成了加害者。
脫歐後加劇經濟不景 英國近年露宿現象增加
根據他的觀察,英國近年的街頭露宿者現象確實有所增加。他注意到,就在這次伯明翰舉行的關懷活動中,街頭露宿者數目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他續說,除了英國經濟不景外,更多的可能是與英國脫歐有關。
陳凱興說:“以我理解,肯定與脫歐有關,我們兩個星期前在伯明翰做街站的時候,好明顯多了很多露宿者,向我們索取熱飲,明顯多了。脫歐、英國經濟不景,促使更多人成為露宿者,我想在這個層面脫歐之外,與英國整個經濟情況差了有關。另外就是,除了難民政策之外,也有一批露宿者有精神與毒品問題,也包括家庭問題,關於這些配套(服務),我想其實英國政府一直也很盡力去做,但我想資源十分緊缺,能夠照顧的人群少了,也不足應付這麼大量的無家者。”
陳凱興還分享,在與部份英國露宿者交流的過程中,知悉他們對現行福利制度失去信心,例如即使有無家者宿舍提供,但因害怕盜竊,甚至謀財害命,他們寧願睡在街頭,還感到安全自在。
聲言秉持“行公義、好憐憫與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
關懷英國露宿者,也只是“英倫好鄰舍教會”舉辦芸芸眾多的活動之一。這位源自香港的傳道人回憶起2020年末來到英倫時創辦教會的初心,就是要繼續支持散落英國的香港人,要將公義與聖經的聲音、真理表達出來。
陳凱興說:“其實(我們)主要選擇了一些比較多香港人集中在一起的(英國)大城市,然後我們研究教會如何在信仰上去支援不同的香港人,特別是因為(受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影響的朋友,包括難民申請者,也包括BNO(簽證新政策移居英國的)香港人。教會繼續用彌迦書六章八節內裡所提到的‘行公義、好憐憫與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做一個最重要教會聖經命題,制作了教會使命宣言,就是要讓我們行公義、好憐憫與存謙卑的心繼續爭戰。”
自嘲暴徒教會 強調行公義不要流於口頭表達
用上“爭戰”的字眼,在一般信徒中,未必能容易接受。陳凱興自我嘲笑說,我們這家“英倫好鄰舍教會”肯定是“暴徒”教會,但他駁斥,信仰中確實提到光明與黑暗的戰爭,在聖經中已經有很悠久歷史。他續解釋,行公義、好憐憫與存謙卑,就是聖經不僅對基督徒,也對大眾提醒行公義是要有所行動,不能流於淪為口頭術語,隨便說說了事。
前身是香港“好鄰舍北區教會” 組織“守護孩子”行動名聲大噪
在來到英國前,陳凱興原來在香港所屬的“好鄰舍北區教會” 擔任會堂主任。在反送中運動期間該教會更組織“守護孩子”行動而名聲大噪。當年每每在示威前線,均看見一些上了年紀的銀髮族,穿上寫有“守護孩子”的黃色背心,勸籲防暴警察切勿使用暴力鎮壓示威者,使不少年青示威者感動。
不過,在陳凱興離開香港兩個月後的2020年12月8日,香港警方持搜查令到教會會址及無家者宿舍搜查,拘捕兩名女子,指控涉嫌欺詐及洗黑錢,並同時通緝陳凱興夫婦兩人。警方當時指教會向公眾籌款達2,700萬港元,遠高於他們在網上公佈籌得的890萬元,懷疑有人瞞報1800萬元。陳凱興當時回應表示,教會的帳目在網上公開展示,一目了然,因“守護孩子行動”成為警方眼中釘,認為事件是對社會服務和宗教的打壓。隨後,“好鄰舍北區教會”於2021年6月2日在社交媒體臉書公佈,已於5月31日停止運作。
與主流教會分別在於敢於指正政權犯錯
今天已在英倫彼岸的陳凱興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提到,當年“好鄰舍北區教會”與香港傳統教區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在行公義時敢於指正政權錯誤之處,不會為了獲取資源在社會上辦學或提供福利而和諧閉嘴。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陳凱興說:“但是,我想我們不是因為和諧,因為想與那個政府擁有一個好的關係,不是因為我想獲取得到更多資源,我們便不會指出你政府的問題。在反送中(運動)期間,這正是為何這麼多人會認識我們?是守護孩子!……如果我們終日強調說要幫助有需要的人,使被壓制者得到解放、得到釋放,讓他們走出來,(那麼我們便)不能不提政策問題,不能不向邪惡,或者叫做欺壓人權的政權說不,我想這方面在香港,香港的教會來說,其實是相對薄弱一點的。”
不介意信仰被質疑 追隨信徒多寡 解釋聖經如何演繹不公義
這位傳道人并說,對部份因政治原因選擇移英的港人來說,要相信他口中的神存在,並非易事,特別是看著香港政局這幾年的變化,很多達官貴人自我聲稱為天主信徒,但卻做盡不義之事。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自稱是天主教徒,在2017年參選時更公開對外宣稱是“天主的感召”。當外界批評相信天父成為行不義的擋箭牌,被認為是虛偽的代名詞時,陳凱興是否有過意興闌珊或半點的唏噓?
他反諷語帶幽默並直言不諱地回應記者說,目前“英倫好鄰舍教會”中的會友不足四成是信徒,當中也有回來只是拿取物質福利,但他並不介意。他說,經常被教會會友問及為何上帝會容許惡事發生,為何會容許當年香港警察濫捕施暴,或目前司法不公,為何惡人會當道?
陳凱興說:“聖經信仰,其實不是去解答為何有苦難?為何有這些不公義?面對這個不公義的時候,是讓我們有一種氣度繼續咬下不放低 。你有這個經歷,我也有這個經歷。大家一起咬著不放,不要放棄,直到有一天我們見到曙光,其實這才是信仰,所以有些人說,因為這樣而不相信信仰,(我是)理解的,因為這很實際是人之常情,很絕望,我怎麼能相信這個神,祂不是真實存在。但也有很多人因為一份同理,也會繼續相信耶穌。”
要寬恕政敵個人 但不寬恕他的罪責
除了懷疑信仰,社會撕裂下的個人,如何面對對立政見的家人、朋友與同事,在彼此認為對方都是站在錯誤一方、早已反目成仇的時候,陳凱興又如何勸導信徒要奉著上帝的旨意去寬恕對方?
陳凱興說:“(這是)最難答的問題,最簡單就是最實際;究竟警察這麼濫暴,他們使用暴力手段,那些官員運用了建制的暴力,我怎麼可能寬恕他/她呢?我真的很憤怒!其實這裡有幾個層面,我們感受是很真實。我們有些時候,總覺得不公義的人是要得到懲治。但最可惜,就是有一些情況,他們明做了惡事,他們卻未得到應該得到的懲治,我們是否應該寬恕他?我可以用,如果用好神學的回答方法,就是我寬恕這個人;但我不寬恕這個罪行。他要為他的罪責承擔他的責任。你聽下去好像很tricky(狡辯),好似好巧妙。但是,其實並非如此。”
放棄心中仇恨 將痛苦交予神處理
他進一步分析,上述做法並不是人格分裂。相反,香港社會自反修例運動後經歷如此般撕裂,部份原因源於不管是哪一方的陣營,其實很多人心中仍然懷有憎恨、仇恨。他說,很多人至今還沒有處理仇恨所帶來的痛苦,而信仰當中強調的重要角色,就是要放過自己,將痛苦交予神來處理。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陳凱興說:“我們放棄仇恨,並不代表我們忘記了公義,我相信這也頗重要的。我們正在進行的所謂社會運動、社會改革,甚至在整個信仰強調希望這個世界見到光明,其實是一個很大的revolution (革命)?即係如果用社會學術語,或者政治術語,宗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revolution (革命),好想這個地方有愛、有公義,不應該沒有真理,要在一個不是虛偽、一個真誠的道路上昂然踏步。這個revolution (革命)一定是愛,沒有愛,因為恨肯定會是出事故的。”
最後,也是因為愛,陳凱興呼籲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港人,除了不要放棄,繼續為香港人發聲外,更加要關注世界各地,關注阿富汗、中國新疆人權與烏克蘭戰爭等議題,這就是行公義所在之處,也是要在海外活得好的深層意義,承接留在香港的人的托付,接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