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最新的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傳染力此前被低估,新數據表明,人群免疫率要達到82%才能遏制住疫情。與此同時,哈佛大學的研究說,保持社交距離的做法可能需要持續到2022年。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出版的學術期刊《新發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預先發表在其網站上的這份研究說,憑藉新的數據和研究方法,估計武漢疫情爆發初期,被單個感染者傳染的人數中位數為5.7人,這是此前估計的2.2—2.7人的兩倍多。
報告說,這意味著,要剷除疫情,人群免疫程度需達到82%。免疫力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或經過感染痊癒後獲得。此前的科學研究推算認為人群免疫度達到55%即可。目前多國正在加緊研製和試驗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
這份報告說,新冠病毒的潛伏期(指從接觸到病毒開始到出現症狀所需時長)平均為4.2天,這與其他類似的研究基本一致。
此前對中國武漢疫情爆發初期的分析認為,感染人數翻倍的所需時間是6—7天。但最新研究認為,感染人數翻倍只用了2.3—3.3天,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對包括無症狀感染者在內的感染者識別能力對疫情控制努力的影響。報告認為,當社會有能力對多數感染者進行識別時,隔離手段和追踪有症狀感染者的接觸者兩個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傳播,但如果病毒傳播的20%都來自未被識別的感染者,就需要採取保持社交距離的方式遏制病毒傳播,這說明了早期有效監控、接觸者追踪和隔離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部門研究者研究認為,如果沒有有效干預,為了防止新冠疫情再度大規模爆發,持續或間歇保持社會距離的做法需要進行到2022年。
報告強調,額外的干預措施,包括擴大危重病護理能力和有效的治療手段,將提高間歇性採取保持社交距離做法的成功率,並加速獲得群體免疫。
哈佛大學的學者說,韓國和新加坡的做法表明,有效增加社交距離的措施可以緩解醫療系統的壓力、讓進行接觸者追踪和有效的隔離手段成為可能。
研究承認,長期進行保持社交距離的做法將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對社會和教育產生不良後果。
報告預計,新冠疫情可能會在2024年捲土重來,即使疫情在一定程度得以遏制,對新冠病毒的監控仍要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