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第五次塑膠條約談判在即各國分歧如故

  • 美國之音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聯合國第五次塑膠條約談判在即各國分歧如故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聯合國第五次塑膠條約談判在即各國分歧如故

來自175國的代表週一(11月25日)齊聚南韓釜山,參加旨在促成一項限制塑膠污染國際條約的第五輪談判,但各方分歧持續,令外界懷疑能否達成最終協議。

第五次、也是表面上最後一次聯合國跨政府談判委員會(INC-5) 會議本週在韓國舉行。前一輪會議四月在渥太華舉行,最終未能就如何限制塑膠生產達成共識。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中國等石化生產國強烈反對針對塑膠生產採取行動,該輪會議閉幕時僅指示技術團體著重減少有害化學物質及其他措施。

美國曾在8月表示將支持條約納入塑膠生產上限,令各方側目。美國表態後,形同與歐盟、肯亞、秘魯以及其他屬於“遠大目標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的國家站在同一陣線。

然而,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美國能否維持同一立場令人質疑。川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對於多邊協議持迴避態度,也拒絕減緩或停止美國的石油與石化生產。

對於美國支持塑膠生產上限的新立場是否會逆轉,美國代表團並未回答。但白宮環境品質委員會發言人說,美國”支持確保全球協議應涵蓋對塑料產品、塑料產品使用的化學物質、以及初級塑料聚合物供應的應對之道。”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英格安德森曾表示,她有信心各國的談判最終會達成共識。她並提及上週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聯合公報就呼籲各國在今年年底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

在前往釜山參與談判前,安德森在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場邊向路透社表示:“這是非常強烈的訊息。我們都知道,事情通常會拖到最後一刻,但只要我們有意願,就能達成目標。”

斐濟氣候部長暨氣候與塑膠首席談判代表席文德拉·邁克爾表示,對於斐濟這樣的太平洋島國而言,全球塑膠條約對保護該國脆弱的生態系統與公共衛生至關重要。

他在本月的第29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場邊告訴路透社,儘管斐濟完全沒有生產塑料,但仍因塑膠造成的下游污染而飽受衝擊。

“這些塑膠最終會到哪裡去?它會進入我們的海洋、我們的垃圾掩埋場、我們的後院。塑膠分解成微細顆粒也會造成危害,不僅影響環境,也影響我們個人的健康。”他指出,研究顯示該國國民食用的大多數魚類都含有微量塑膠。

石化產業雖然支持通過國際條約,但也極力呼籲各國政府避免訂定強制性的塑膠生產上限,只要專注於減少塑膠廢棄物的解方,例如回收再利用。

“我們認為,這份條約要真正強調終結塑膠污染才能稱得上成功。其他任何事都不應該是重點。”化學品製造商巴斯夫(BASF)特性材料部門總裁馬丁·榮表示。

先前的談判也討論了要如何籌資,以協助發展中國家實行條約。

在COP29會議上,法國、肯亞、巴貝多都提議可建立多項針對特定產業的全球性費用徵收,以協助增加資金,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轉型使用清潔能源,也幫助他們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

這項提案包括,廠商每生產1噸初級塑膠聚合物就須繳交60至70美元規費,相當於其售價的5-7%,估計如此每年可徵收約250億至350億美元。然而,業界團體反對這項構想,稱此舉將使消費者物價上漲。

(本文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