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境內的網絡搜索引擎有多達6萬多條審查規則,而且令人驚訝的是,在中國運營的北美公司侵犯中國用戶人權的行為並不少於中國公司。
隸屬於多倫多大學蒙克全球事務與公共政策學院(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 Public Policy)的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週三(4月26日)發布題為《消失的鏈接:中國搜索審查的比較》 (Missing Links:A comparison of search censorship in China)的報告。研究人員對八個中國用戶常用的搜索引擎進行了調查,它們分別是百度、百度知道、微軟必應(Microsoft Bing) 、嗶哩嗶哩、抖音、京東、搜狗和微博。
報告發現了超過6萬條獨特的審查規則被用於部分或全部封殺這些平台的搜索結果,其中許多針對的是政治敏感內容,包括習近平等中國政治人物、法輪功等被禁宗教信仰、“六四”等重大歷史事件。最近新出現的敏感詞條則包括“中國間諜氣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台灣”和“逮捕令+普京+習近平”。
此外,除了微軟必應,其他七個搜索平台的內容審查適用於所有用戶,無論他們是否是從中國大陸訪問。但在微軟必應上,審查僅限於從中國大陸訪問的用戶。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比較微軟必應和其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百度之後,結果令人意外:儘管百度的審查規則總體來說比必應更多,但必應的政治審查規則比百度更廣泛,對搜索結果的影響更大。平均來說,必應限制了更多網頁域名的搜索結果。
報告指出,這一發現讓人質疑非中國科技公司是否比中國同行更能抵制審查要求,並且推導出一個悲觀的預測:非中國科技公司在中國引入搜索產品或其他服務時,很可能會採用和其中國競爭對手一樣多的對政治和宗教表達的限制。
報告作者總結說,北美公司並沒有對中國市場產生積極影響,反而中國市場對這些公司產生了負面影響。
公民實驗室2022年5月的一項研究曾顯示,必應在自動建議功能中刻意審查中國政治敏感詞,這樣的審查做法甚至發生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運營區。
此外,蘋果公司(Apple)也曾被批評迎合北京的內容審查制度。2022年10月北京四通橋發生公開抗議習近平的事件後,蘋果公司11月限制在中國銷售的手機上的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此前,反對中國政府嚴苛的“清零”防疫措施的抗議者據稱曾使用這一功能同陌生人分享數字形式的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