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派遣100多名士兵6月14日已抵達莫斯科,準備參加俄羅斯紀念二戰勝利75週年的紅場閱兵活動。但俄羅斯對中國軍隊的到來反應非常低調。有分析認為,俄羅斯社會並不把中國當成二戰中的盟友,同時擔心中國軍人會帶來病毒。
中國軍隊三軍儀仗隊的100多名士兵星期天乘坐運-20運輸機抵達莫斯科。他們將與俄羅斯軍隊一起共同踏步莫斯科紅場,參加俄羅斯為紀念二戰勝利75週年,在6月24日舉行的大規模閱兵活動。 201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辦二戰勝利70週年的紅場閱兵活動時,中國軍隊當時首次參加。
但出人意料的是,俄羅斯這次對中國軍隊和運-20的抵達及其低調冷淡。俄羅斯主要媒體上,當天幾乎看不到相關消息報導。
俄羅斯媒體目前涉及中國的消息主要是北京的疫情形勢,浙江油罐車爆炸等。當天有關紅場閱兵的新聞則是俄軍首次彩排活動。與不提中國軍隊相比,許多俄羅斯媒體則報導了同樣將參加紅場閱兵的摩爾多瓦,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軍隊抵達莫斯科的消息。
俄羅斯與中國關係雖然密切,但有關中國應對這次疫情負責,甚至病毒出自武漢實驗室的觀點在俄羅斯社會仍然很有市場。不久前同樣有俄羅斯律師挑頭打算起訴中國要求賠償損失。在這一背景下,當中國軍人抵達莫斯科時,當地社交媒體上也立刻出現了擔憂中國軍人把病毒帶入俄羅斯的聲音。
這也是中國運-20軍用運輸機首次長途飛行運載士兵抵達莫斯科,顯示中國有意展示實力,以及軍事投射能力的迅速增強。同樣引起許多俄羅斯軍事分析人士關注的是,中國軍隊使用運-20運送防疫物資,在上個月曾抵達另一個前蘇聯地區國家烏茲別克斯坦,
在俄羅斯目前展開的有關疫情后新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討論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國力的增強可能使俄中關係變得越來越不對稱,俄羅斯不想在俄中關係中扮演小老弟的角色,這可能使雙方關係面臨更多挑戰。但也有人認為,中國首次面臨的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國際政治局面,可能導致中國不知所措,因此離不開俄羅斯。
俄羅斯與西方交惡之前,美英法等國軍隊時常與俄軍共同踏步紅場,參加5月9日的紀念二戰勝利閱兵活動。但最近5年來,中國軍隊取代西方軍隊參加紅場閱兵,顯示國際形勢的急劇變化。
時事評論人士尼科里斯基說,許多俄羅斯人至今仍把美英等國看成是前蘇聯在二戰中的真正盟友而不是中國,這可能影響到俄羅斯社會如何看待中國軍人參加紅場閱兵。
尼科里斯基:“如果提到二戰中誰是前蘇聯的盟友時,俄中關係幾乎不被人提起。再加上俄羅斯社會很多人至今對中國前領導人毛的印象非常不好,所有這些都讓很多人覺得,中國軍隊取代美英軍隊走在紅場上來紀念二戰勝利很不合適。”
就在中國這次派軍隊參加紅場閱兵不久前,有研究中國問題的俄羅斯學者批評說,中國現在以修路和搞建設等理由更多地移動境內的蘇聯紅軍塑像,那些塑像都被轉移到了公眾很少見到,很不起眼的地點。俄羅斯學者說,與俄羅斯關係不好的一些東歐國家推倒和移除前蘇聯紅軍塑像的舉動都引起俄羅斯的憤怒,但中國移動紅軍塑像的規模和頻繁程度都超過了東歐國家。
同2015年相似,除了烏克蘭外,許多獨聯體國家,塞爾維亞和印度軍隊同中國一樣這次都將參加紅場閱兵。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將有12位外國領袖會出席紅場閱兵,主要包括獨聯體國家,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領導人。但也有俄羅斯高官表示,外國領導人的出席名單至今沒有最後敲定。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把原計劃在5月9日舉行的紅場閱兵活動推遲到6月24日舉行。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後,前蘇聯當時舉行的第一次大規模閱兵活動就選擇在6月24日。
二戰後的20多年時間裡,蘇聯都沒有舉行有關二戰勝利紀念的閱兵活動,5月9日的勝利日也不像今天這樣是節假日。老一代莫斯科市民說,當時莫斯科等城市的街頭上隨處能看到許多肢體不全的退伍老兵。戰爭造成的創傷和損失如此巨大,人們在勝利日那天僅是懷念戰爭中失去的親人和戰友,而不像今天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把勝利日變成一場狂歡活動。
許多政治分析人士說,在今天俄羅斯國力衰落 ,經濟低迷之際,閱兵和勝利日紀念活動成為普京提振民族士氣的唯一一張牌。而今年的閱兵活動對普京格外重要,因為紅場閱兵一個星期後,俄羅斯將舉行修憲全民公投,這可為普京長期執政提供法律依據。克里姆林宮期望紅場閱兵可鼓舞選民,投票支持修憲。
也有政治學者認為,今天的閱兵活動已成為某些獨裁者手中的玩具。俄羅斯因為疫情5月9日無法舉行閱兵之際,白俄羅斯卻不顧疫情嚴峻,在當天舉行了大規模的閱兵活動,這使外界覺得普京在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交手中處於下風,甚至被戲弄和羞辱,這可能導致普京不顧疫情形勢嚴峻,仍然決定6月24日舉行閱兵。
為準備閱兵活動,大批俄羅斯軍人早在4月末和5月初就被報導感染病毒。目前莫斯科等地的隔離措施已基本取消。但官方公佈的數字顯示,俄羅斯全國每天仍有8千到9千人感染,莫斯科一個多星期來每天的感染人數在1千5百人左右徘徊。迄今俄羅斯已有53多萬人感染,超過7千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