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巨頭雲集芬蘭恐再遭竹籃打水

據稱為中國電池企業建廠準備的空地,約0.5平方公里(美國之音/李北平)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電池巨頭雲集芬蘭恐再遭竹籃打水

10月24日芬蘭兩大主要媒體芬蘭國家廣播公司YLE,和赫爾辛基消息報,同時報道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Svolt將投資芬蘭,建立大型動力電池工廠的消息。消息說,可能的項目落地城市是芬蘭東部海濱城市科特卡(Kotka)。

科特卡市(Kotka)政府大樓(美國之音/李北平)

蜂巢能源高調宣布將投資芬蘭25 - 40億歐元

科特卡市坐落於芬蘭灣北側,距離赫爾辛基約100公里,距離俄羅斯邊界僅約50公里。該市人口約5萬,在芬蘭城市中排名第21。科特卡和相距40公里的另一城市科沃拉(Kouvola)同為芬蘭古門拉克索省(Kymenlaakso)的省會。

消息認為,如果項目落地,可能的地址是科特卡市東北部的Keltakallio,那裡有一些零散的工廠和居民建築,以及大片樹林。該處緊鄰另一個城市哈米納(Hamina)。哈米納市人口接近2萬,它和科特卡因為距離只有10公里。已有中國投資者在哈米那投資建廠,其中中國中偉新材料CNGR已經聲稱在哈米納港獲得了建廠用地,正在規劃建設中。

科特卡-哈米納區開發公司Cursor 的執行長David Lindström對媒體說,該計畫可能會落腳科特卡。芬蘭礦業集團(Suomen Malmijalostus)的執行長馬蒂. 希塔寧(Matti Hietanen)向媒體證實了此事。

該項目據稱投資規模將達25-40億歐元。希塔寧說,該計畫將為科特卡市帶來3,000個就業機會,古門拉克索省未來將成為電池產業重要生產基地。

蜂巢能源歐洲總部稱,該計畫設計產能將高達40-50吉瓦(GWh)。中國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去年產能約150吉瓦。2022年全球電動車電池保有量產能為517.9吉瓦。

蜂巢能源年營收11億歐元,如何投資40億歐元?

媒體報導科特卡市已經為蜂巢能源的新電池廠準備了大片用地。但美國之音記者就此電話聯繫科特卡市長艾薩. 瑟維奧(Esa Sirviö),他說: “我們確實準備了大片工業用地,但那並不是為蜂巢一家準備的,而是為所有可能的投資者準備的。」記者請他告訴這塊工業用地的地址,艾薩. 瑟維奧說暫時並沒有確切的地址,但有一條路名: Keltakalliontie。“沿著這條路走到頭,就是那個地塊”,他說。那裡距離科特卡市中心大約5公里。

根據公開消息,蜂巢能源來自長城汽車公司,國營背景,前身是長城汽車電池事業部,自2012年開始研發動力電池。2018年,該事業部從長城汽車剝離,成立蜂巢能源科技公司,總部在江蘇常州,專注於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係統。

根據一份發佈於今年4月的中國十大動力電池廠商排名,蜂巢排列第七,產能約6.1吉瓦,僅佔全國產量約2%。排頭名的寧德時代幾乎佔據全國產量的一半。可以說蜂巢能源在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幾乎微不足道。但它卻公開宣稱了多個海外建廠計劃,而且產能設計是其目前生產能力的近10倍。未來生產的重點放在自己並不熟悉的海外,而非國內,這是一個令人奇怪的情況,風險控制也許會成為其在資本市場的主要擔憂。

蜂巢能源2022年營收為87億元,約11億歐元,境外營收僅2.06億元,約2,600萬歐元。這樣的營收和海外市場,如何能夠支撐其計劃中的25--40億歐元的巨額境外投資? 境外投資不可控因素遠高於國內,比如環評過程一般長達數年,許多投資項目倒在環評過程中。

古門拉克索,中國人的滑鐵盧?

和科特卡並列為古門拉克索省省會的另一個城市,科沃拉,中國人在那裡投資失敗的案例,當地芬蘭人也許仍記憶猶新,但新來的中國投資者未必了解很多。畢竟這類事情中國官媒是不報道的。科沃拉的中國城項目,一度被國內媒體所熱衷報道,但當它徹底失敗,被關閉,國內沒有一家媒體報道,於是大多數中國人並不知道這個慘痛教訓。至今,中國城除了留在當地一座巨大的石雕牌坊,其他並無一物,也許還有惡劣的名聲。中國城所在的建築,已被用作當地一家食品工廠。

科沃拉的大唐國際商貿城,也即北歐湖南農業產業園,曾經一度吸引了湖南省長、省委書記、廳長等大批領導出國視察,現在也早已破敗,成為一堆廢墟。當地芬蘭市民對此深惡痛絕,政府官員還在尋找失蹤了的大唐集團的老闆。

科沃拉至中國的所謂中歐專列,也因戰爭因素停擺。而根據芬蘭媒體報道,前往中國的中歐專列,中國政府補貼一半運費,回程的中歐專列卻是空車。

這些失敗的案例,都發生在古門拉克索省。

古門拉克索省副省長尤西. 萊赫蒂寧(Jussi Lehtinen)負責該省發展項目,他告訴美國之音記者,他知道那些在科沃拉市失敗的項目,那些確實是一些悲劇。談到目前可能落腳科特卡或哈米那的中國電池工廠計畫能否避免失敗的命運,他認為決定因素很多,暫時還不好評論。

實地探訪,發現中國電池企業紮堆芬蘭

計畫地塊交通很不方便,記者搭乘長途汽車經赫爾辛基轉車前往科特卡,再轉兩次市內交通,才到達了一處小工廠和居民住宅混合的郊區地段。然後步行半小時,走完市長告訴的那條路Keltakalliontie,終於看到一大片平整的荒地。密林已經被鏟去,新鮮的土壤覆蓋著薄霜,一輛挖土機在數百公尺外作業。旁邊有幾個小型工廠建築,一個沃爾沃卡車的大型單立柱廣告牌,矗立在地塊一側。

芬蘭媒體通報說,當地政府為蜂巢能源的電池廠準備了140公頃用地。但記者面前這塊地,透過谷歌地圖估測,大約是0.5平方公里,也就是50公頃左右。

建廠空地邊上,當昇科技的匾牌(美國之音/李北平)

記者在這塊用地邊,發現一塊大約3公尺多高的匾牌,除了英文和芬蘭文,還寫著幾個漢字:當昇科技。匾牌上文字的大意說: 該地塊已被徵為電池產業用地。署名單名有科特卡市,芬蘭礦業集團等。

查閱芬蘭新聞,早在2021年芬蘭國家廣播公司YLE,就通報了當昇科技和芬蘭礦業集團合作在科特卡建立電池材料廠的消息。消息說,當昇科技計畫投資5億歐元,生產粉末狀陰極活性材料,設計年產能5萬噸,可為80萬輛中型電動車提供材料。

當昇科技計畫2022年申請環境許可,2024年投產。但是,再有兩個月就2024年了,那裡還是一片荒地,如何投產? 芬蘭自然保護聯盟專家亞利. 那杜寧(Jari Natunen) 告訴記者,當昇科技的環境許可申請,至今仍未提交,根據芬蘭礦業集團揭露的信息,至少還需要數月時間。

當昇科技官網自我介紹,其成立於1998年,為央企礦冶科技集團下屬公司,專營鋰電池材料。

該報導中也提到了另一家中國電池材料企業CNGR,即中偉新材料股份公司。據稱它在與科特卡緊鄰的哈米那市,取得了一塊用地,準備建造電池材料工廠。根據公開資料,中偉新材料屬湖南中偉集團控股,總部在貴州銅仁,2022年營收300億元。

今年9月底,中國和芬蘭媒體都通報了寧波杉杉集團旗下的上海杉杉鋰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準備投資12.8億歐元,在芬蘭興建鋰電池材料工廠。計畫年產能為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中國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從2019年就開始了在芬蘭的投資,與芬蘭汽車製造商Valmet合作生產鋰電池組。

中國電池企業扎堆投資,芬蘭人歡迎嗎?

為何中國電池企業扎堆湧入芬蘭?

記者採訪了芬蘭動力電池和電池工廠建造業內人士尤卡. 亞威寧(Jukka Järvinen),他有近20年電池工廠建設經驗,並參與過中國東方醒獅能源公司電池廠建造。他說,為什麼中國電池企業扎堆來芬蘭,因為芬蘭有製造電池的礦物,芬蘭有鐵、鋰礦藏。「最關鍵的是,我們的礦藏法律很奇怪,價值400億歐元的礦藏,你只需要20萬歐元就能買走。你只要買地就可以了,然後申請採礦權。之後你開採礦藏,運走都不用繳納關稅。”

芬蘭的鋰礦儲量在世界上也許不顯眼,但在歐洲可以名列前十名。

芬蘭人對此如何看待?

在YLE 和赫爾辛基消息報的相關報導下面,數十個讀者評論,幾乎全部是負面評價和冷嘲熱諷。許多人聯繫到前不久中國貨船在芬蘭灣切斷了天然氣管道的事件。

“現在應該仔細評估中國人來芬蘭的意願。 雖然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同時我們也可以避免中俄陰謀和可能的間諜活動的風險。”

「在這些地區,數百公頃的自然區域總是被廣泛破壞,然後工廠不一定會出現。 其次,這些開發的電池將是過時技術的產品,未來將變得普遍的更生態的鈉電池將在芬蘭以外的其他地方開發。芬蘭現在似乎在其影響環境的運作方式上堅定地留在東方集團,無論道德或生態價值觀如何。”

“這樣的電池工廠的短期、尤其是長期的環境影響(即破壞)是什麼?那麼中國人會拿走利潤,而我們會留下污染和幾個工作崗位嗎?”

「科特卡和哈米納將成為電池工廠的傾倒場,同時污水流向的大海成為死海,每天有100輛槽車將有毒的水排入大海。”

芬蘭媒體的報道後面,幾乎都是這樣的反對聲音和負面評價。

蜂巢的麻煩---母公司長城汽車和俄羅斯的不正當關係

在蜂巢能源投資芬蘭的消息公開的同時,芬蘭歐洲事務和所有權管理部長阿德勒克羅伊茨(Anders Adlercreutz) 對媒體表示,鑑於蜂巢能源母公司中國長城汽車和俄羅斯的特殊利益關係,對蜂巢能源在芬蘭的投資,將會嚴肅檢視其背景。

根據公開資料,2022年,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營收年增73%至85.7億元。2023年1月至9月,長城汽車在俄羅斯銷售超過8.45萬輛。

芬蘭總理奧爾波也對媒體表示,中國電池企業的投資很重要,但這種與俄羅斯的關聯,必須認真調查。

經濟事務部長里德曼(Wille Rydman)對芬蘭媒體說,政府對外來投資都很謹慎,這種和俄羅斯有關聯的事情,政府將會仔細了解其背景。

來自中芬蘭省的開發專家羅西莎·倫蒂寧(Rositsa Röntynen)告訴記者,歐洲應確保有自己的電池產業,以保持競爭力。這些電池如果在芬蘭生產,應該會受到法律和標準的嚴格監管,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大自然的負面影響。她認為,歐洲應該慎重和與俄羅斯有關的企業做交易,應該保持較高的透明度。

環境許可---中國電池工廠難以逾越的最大門檻

美國之音記者採訪了芬蘭自然保護聯盟執行經理達巴尼·威斯道拉(Tapani Veistola),他說,環保組織在密切關注這些項目,他們也許獲得了建設許可,但是環境許可是需要向全國公眾開放聽證的,我們會根據他們提供的信息,提出環境聲明。“我們會在環境評估過程中,發出我們的聲音”,他說。

達巴尼介向記者紹了芬蘭自然保護聯盟的環境生物化學家亞利. 那杜寧(Jari Natunen),他是工業排放和採礦廢物問題特別專家。那杜寧介紹說,科特卡和哈米那市如果建立電池工廠,廢水會排入芬蘭灣海域。目前所知,雖不是直接排入大海,但卻是和市政污水混合後排放。芬蘭灣水域含鹽量很低,因此對電池廠的硫酸鹽廢水很敏感,尤其是該水域的生物。那杜寧說,他們目前正在密切關注另一個中國投資的電池工廠項目CNGR,即中偉新材料廠,該廠計劃用地在哈米那港附近,目前還沒有開始建廠。

谷歌地圖上已經顯示了CNGR在納米那的地址和廠房,但那杜寧證實,那不是CNGR的廠,他們現在還沒有任何廠房,更不要說生產產品了,地圖上顯示的那是一座當地的老廠房。

“他們必須要通過環境許可,才可以蓋廠房和生產,目前他們並沒有獲得環境許可,關於環境許可的公眾聽證會在今年12月舉行,我們會出具我們的意見。”那杜寧告訴記者,他參加了今年哈米那的當地民眾討論會,CNGR負責人和當地官員也參加了。會上數百人,99%都是反對意見。那杜寧介紹說,環境許可證由南芬蘭地區行政辦公室頒發,聽證過程會經歷當地、區域和全國三個層面,一般都會經歷兩三年時間。

那杜寧向記者提供了中偉新材料公司CNGR的環境許可審批狀態,顯示目前處於「重新公佈以徵詢公眾意見」狀態,截至期為2023年12月1日。

那杜寧說,CNGR計畫將硫酸鹽含量61,800毫克/公升的水排放到大自然中。在哈米納海域,水中的天然硫酸鹽濃度約為280 毫克/公升,工廠排放廢水硫酸鹽含量超過自然水域含量220倍。當工廠滿載運轉時,每天將產生289噸廢水,每年10餘萬噸。這將會危及附近水域的海鮭魚和高度瀕危的河鱒白鮭的產卵區,並在海底形成一層鹽水,改變海底生態。

芬蘭自然保護聯盟在6月分佈了一份官方聲明,明確表示,中偉新材料CNGR的不應獲得環境許可證,因為申請人不打算清除廢水中的任何鹽和硫酸鹽。

作為芬蘭最大環保組織,他們的聲音和影響力,可能最終會阻止中偉新材料CNGR、當昇科技Easpring、或蜂巢能源Svolt這些中國電池或電池材料工廠落腳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