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搶買東盟榴蓮分析:擴大抗美 經濟脅迫效果有限

2020年1月1 日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越南榴蓮蛋糕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搶買東盟榴蓮分析:擴大抗美 經濟脅迫效果有限

在包含中國、東盟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後,北京近期又積極對東南亞搶推“榴蓮外交”,試圖擴大其經貿影響力。

觀察人士分析,中國此舉是為了擴大抗衡華府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也著眼東盟將於年底舉辦的一連串國際峰會,希望藉“水果之王”增話語權,同時不至於因政治衝突對東盟祭脅迫性貿易懲罰,即便施加,效益也有限。然而,隨著中國清零政策持續,榴蓮業者憂心,巨額貿易恐隨時喊卡,衝擊銷售。

就在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與中國海關總署於7月中籤署協議,允許當地鮮食榴蓮進入中國市場後,越南官媒越通社(VNA)8月31日報導,中方近半個月內已完成對越南榴蓮主要種植區得樂省(Dak Lak)38個榴蓮種植區及6個包裝單位的檢查工作,其中有25座園區已達“環境標準”,獲得“中國海關總署好評”。

報導也指出,越南新鮮榴蓮已成為繼泰國之後,獲得中國官方市場准入的第二個國家,可望改善當地數十萬農民的收入。

東盟攻中榴蓮大餅

中國除了近期准入越南新鮮榴蓮之外,也有意與柬埔寨和菲律賓擴大榴蓮貿易。綜合柬國媒體《高棉時報》( Khmer Times )和Thmey Thmey報導,柬埔寨農林漁業部於8月中對中國農業農村部表示,希望能加速對柬國的胡椒、燕窩及榴蓮的衛生檢疫協商,也已與中國啟動冷凍榴蓮試驗計畫,柬國首批約50噸的冷凍榴蓮已送往中國;南華早報則於7月報導,中國與菲律賓已就進口榴蓮展開談判。

此外,中國外長王毅也在7月中出訪馬來西亞時,稱讚有榴蓮界“愛馬仕”美名的“貓山王”的蛋糕“好吃”。隨著“貓山王”榴蓮在中國的人氣水漲船高,日經新聞報導,大馬政府正透過大規模的企業投資,積極建設榴蓮種植園。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2021年進口約82萬1,600公噸的新鮮榴蓮,產值估達42億美元,與去年同比成長幅度高達82.4%,兩項數字均為進口水果中的首位,其中絕大部分的進口榴蓮來自泰國,外界預估,中國今年鮮榴蓮進口量將更為火爆。

中“榴蓮牌”搶峰會話語權

不僅榴蓮進口額激增,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統計,中國於2022年前七個月與包含東盟在內的RCEP的14個成員國進出口值年增長達7.5%,顯示這個全球最大的經貿協定於在今年元旦正式啟動之後,政策紅利已浮現。

儘管在RCEP之前,中國與東盟早已是雙方最大的貿易夥伴,經濟往來相當密切,不過談到中國選在此時對東南亞推動“榴蓮外交”的原因,位於東台灣宜蘭的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陳尚懋認為,北京著眼的是年底將在東南亞舉辦的一系列國際峰會,希望藉榴蓮增強雙邊關係,提昇自身在峰會中的話語權,因此他認為,“榴蓮外交”的政治意涵濃厚。

台灣宜蘭的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陳尚懋(照片提供:陳尚懋)

陳尚懋告訴美國之音:“(今年)11月柬埔寨的東協(東盟年度)系列峰會、然後到泰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印尼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所以是不是中國大陸也是希望在11月東南亞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前,去掌握、主導話語權,跟去拉近跟東協、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所以我覺得,'榴蓮外交'在這個時候提出來,絕對有它政治的涵義在。”

抗美IPEF、鞏固與東盟貿易

陳尚懋進一步分析,美國於今年5月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很明顯就是要跟中國為主導的RCEP抗衡,增強與亞太國家的經濟聯繫。然而,目前IPEF在東盟已吸引包含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7國加入,因此中國也不得不在此時推“榴蓮外交”,鞏固北京對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

陳尚懋說:“美國現在開始希望可以對(東盟)經濟方面去強化,所以推出'印太經濟架構'IPEF。對於中國來說,當然就必須想辦法去回應,所以你看中國大陸從一開始的'一帶一路'、後來的'疫苗外交',現在又出現所謂的'榴蓮外交',如果我們把'榴蓮外交'放在美中在東南亞去競逐有關經濟利益的這一點上的話,就比較容易理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項目主任李明江(照片提供:李明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項目主任李明江也與陳尚懋的觀點一致,他告訴美國之音:“中美在東南亞這種地緣政治較量,毫無疑問,就是中國就是決定怎麽樣跟東南亞打交道的最重要因素。'榴蓮貿易'這種中國、東盟雙邊進行經濟關係(的合作),很顯然就是(中國)在增強自己的影響力。對東南亞大多數國家來說,他們看中的就是出口市場、外來投資,還有發展基礎設施,這幾個方面,美國現在是比較難有大作為,中國是持續在這幾個領域不斷地加強政策力度和投入更多資源。”

業者憂清零阻出口

中國近期可望大舉增進與東盟的榴蓮貿易,讓當地業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榴蓮貿易商“Dai Loc Vina JSC”銷售經理阮金蓮(Nguyen Kim Lien)表示,儘管相關檢疫作業預計要到年底才會完成,也就是從越南正式出口鮮榴蓮至中國可能還須一段時間,但近期已接獲不少中國客戶致電洽詢,讓她對公司未來的前景抱持期待。

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榴蓮貿易商“Dai Loc Vina JSC”銷售經理阮金蓮(Nguyen Kim Lien)(照片提供: 阮金蓮)

阮金蓮告訴美國之音:“我們覺得(中國從越南進新鮮榴蓮)可以(給)更多農民工作、帶來(更高)工資,我們公司覺得開心、覺得這樣是好(事)啊。”不過,阮金蓮也坦承,她也很擔心先前水果遭中國阻止進口的情況再次發生。

去年,中國數個省市陸續宣佈在越南進口的火龍果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接著在12月下旬關閉與越南邊境,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當時超過100萬的越南火龍果、芒果及波羅蜜業者受到限制措施衝擊,部分農民損失慘重。

位於泰國尖竹汶府(Chanthaburi)的泰國榴蓮協會(Thai Durian Association)市場總監帕蒂(Patty) (照片提供: 帕蒂)

位於泰國尖竹汶府(Chanthaburi)的泰國榴蓮協會(Thai Durian Association)市場總監帕蒂(Patty)也與阮金蓮有同樣的擔憂,她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們90%的(榴蓮)產品都送往那裡,所以我們非常擔心像去年11、12月的事情再次發生。我們試圖要求泰國政府與中國協商,讓運送榴蓮變得容易些,但受到中國清零政策影響,這極度困難。”帕蒂指的是去年底中國因嚴格防疫規定,將從泰國進口的包含榴蓮等水果擋在邊境,無法送進中國市場,導致水果腐爛。

經濟脅迫難奏效

中國不僅清零政策可能衝擊外國商品的進口量,與他國的政治衝突也恐阻礙國際貿易。去年3月,中國突然以台灣菠蘿有介殼蟲害為由禁止輸入,但台北認為北京是意圖以經濟脅迫達成政治目的;2020年,澳大利亞和中國因新冠肺炎起因調查、新疆人權事件現齟齬,中國隨後針對澳大利亞牛肉、葡萄酒等商品祭高關稅或出口禁令。

然而,南洋理工大學的李明江認為,即便北京先前疑似因政治衝突,對其它國家採取貿易脅迫,但依目前中國愈加看重與東盟關係的態勢來看,類似的懲罰性措施不太可能發生用在東盟身上。

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南亞專家芮孟(Greg Raymond) (芮孟提供照片)

李明江說:“中國非常重視跟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所以你很難想像發生一個小事,中國就會在貿易方面採取懲罰性的措施。第二個是,中國其實很重視東南亞民眾怎麽樣看東南亞跟中國的關係,農產品貿易實際上涉及到眾多農民,或者東南亞國家的一些基層的民眾,所以中國要在經濟方面對東南亞有任何的施壓的話,它也不大可能選擇這些普通民眾,即使中國它跟東南亞個別國家關係非常惡化,不得不動用這些貿易、經濟方面的製裁行為,那麽它可能是用別的手段,比如說官方的貸款、援助項目等等,而不是說就拿某一個領域的產品來進行施壓。”

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南亞專家芮孟(Greg Raymond)也提出與李明江相似的觀點,他以電子郵件回复美國之音:“(中國對東盟祭出)經濟脅迫的風險可能很小,因為除了新加坡以外,幾乎所有(東盟)國家極其罕見直接批評或對抗中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照片提供: 莊嘉穎)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認為,即便中國因政治原因,對東盟部分國家進行經濟制裁,從過往經驗來看,實際效益恐怕不大。


莊嘉穎告訴美國之音:“這些農產品它其實可以轉移到其他的市場去,它算是要一段調整時間,所以在短期內可能會承受一定的代價,不過在長期找到其他市場的時候,其實這種經濟制裁造成的壓力會減緩。(中國)當時對臺灣的鳳梨(菠蘿)做出製裁,後來臺灣鳳梨也往其他的市場去銷售,還有(遭中國徵關稅的)澳洲葡萄酒,雖然在短期內有一定衝擊,但後來也找到其他的市場。這其實也表示經濟制裁這種政策手法,指標性多於它的實際用途,作用其實是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