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週一發表的講話拉開了拜登政府對華貿易策略的序幕,北京尚未對此做出回應。中國學者表示,中國願意與美國就貿易問題展開洽談,但雙方在多項問題上的認知可能存在差距。
中國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週二舉辦的討論會上表示,他認為戴琪的講話沒有那麼強硬,為美中雙方緩解貿易緊張關係留有空間。
屠新泉說:“我的印像是積極的,特別是她不支持脫鉤。我認為中國特別關注這一點。她用了'持久的共存'這樣的新詞,基本上我認為對美中貿易關係是積極的。”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也在同場會談上透露,美中兩國元首在9月初通話時的基調相當積極,接下來可以看到更多的高層互動。
王勇說:“這兩個系統是彼此不同的。雙方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我認為解決兩者之間差異最重要的方法是進行誠實和公開的對話。”
儘管上述兩位中國學者認為戴琪發出了積極的對話信號,但戴琪在周一的講話中仍然多次強調來自中國的不斷加劇的經濟和安全威脅,表示白宮將繼續利用貿易工具和其他懲罰性措施來應對中國的挑戰。
她還在講話中指出,將在未來幾天與她的中國同行討論該國未能履行其協議的問題,不排除在談判不達預期的情況下採取單方面的貿易措施。
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正值“十一國慶”假期休會期間,未就戴琪的講話和雙方舉行貿易會談的前景發表評論。
王勇認為,雙方關於貿易協議執行情況的談判可能會遇到困難,因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違反了自由貿易精神”,他強調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對美國企業造成了損害。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社評中為雙方領導人的談判定下了潛在的對抗基調,稱美國之前的“狂妄嘗試失敗了”,現在是“被迫用非貿易戰手段與中國共商解決問題”。
這份週二發表的英文社評還寫道,“中國歡迎對話和談判,並願意為共同建設平等互利的中美貿易體係做出努力。但我們會堅持一貫的方式,即不做原則性的讓步,立足於做自己的事,不懼怕任何較量,包括曠日持久的較量。”
美國和中國在2020年1月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在2021年底前再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但據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追踪,迄今為止中國對美國的採購目標僅完成62%。
中國還在該協議中表示,將改善關於知識產權、技術轉讓和市場准入等領域的市場行為,但戴琪在周一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以國家為中心和非市場的貿易做法並沒有得到改善。
然而,在中國專家看來,政府就應該在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屠新泉說:“國家可以而且應該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在經濟發展方面,而且在社會發展、社會治理方面。”
這意味著,美中兩國的立場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可能難以在談判中取得實際成果,從貿易領域延展到政治經濟領域的緊張關係有加劇的可能性。
儘管一些美國企業稱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拖累了美國經濟,但沒有跡象顯示拜登政府將很快地全面免除特朗普時期對37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
為了保持對北京的壓力,戴琪在講話中表示,“我們將使用我們擁有的全部工具,並根據需要開發新的工具,以捍衛美國的經濟利益不受有害政策和做法的影響。”
分析認為,雖然戴琪沒有給出細節,但這可能包括啟動新的“301條款調查”和加徵新的關稅。
CSIS的中國商務和經濟學高級顧問暨主管甘思德(Scott Kennedy)週二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戴琪在講話中有意地很少提供未來行動的細節,這是為了以中立的姿態將中國拉到談判桌前,並保持談判的靈活性。
甘思德寫道:“保持沉默的好處是,她可以在如何與中國進行談判方面保持充分的靈活性,不放棄第一階段協議中來之不易的利益,並在談判失敗的情況下保持任何形式的潛在懲罰措施。”
但他也指出,特朗普政府通過激進的行動加劇了北京的恐懼,從而獲得了更多的談判籌碼,而戴琪“可能給北京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即這代表著恢復了廣泛的對話,可以高枕無憂了”。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前顧問、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國際貿易與科技政策學者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認為,戴琪的工具庫還包括與盟友合作,塑造公平貿易的全球規則。這與特朗普政府不同,後者傾向於對中國採取單邊行動。
他對美國之音說:“她確實強調,本屆政府想要與美國的盟友,特別是歐洲、日本、南韓和其他國家一起工作,因此,這肯定是語氣和重點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