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推供銷社和國營食堂 為備戰、脫鉤、控制社會還是以上皆是?

中國北京,大眾從一條旅遊購物街上的中國國旗前走過(2022年10月1日)。

近日,中國多地發佈關於供銷社和國營食堂的重新經營計劃,引發民眾熱議中國將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專家表示,在內部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面臨封鎖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正抓緊對經濟的控制,為與西方脫鉤做準備。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重推供銷社和國營食堂為備戰、脫鉤、控制社會還是以上皆是?.mp3

上月底閉幕的中共二十大預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將以國家主導,提高自給自足和經濟安全。領導中國供銷合作總社的梁惠玲晉升中央委員會委員,會議閉幕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隨即發佈了招聘公報。

今年以來,中國各地的供銷社迅速崛起。據湖北媒體10月報導,湖北省已恢復重建基層供銷社1373個,基層社社員達到45.2萬人。當地負責人表示,爭取2025年全省基層社社員達到150萬。除了湖北,重慶、寧夏等地也在積極恢復基層供銷社。

除了振興供銷社,中國官方還主張大建國營食堂。中國住建部和民政部本週一(10月31日)發佈通知,要求在各城市選取3到5個社區建設食堂和家政服務等設施,試點從今年10月開始,為期2年。

長期以來,“供銷社”和“國營食堂”在中國有特定的政治含義,是上世紀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儘管國營實體從未在中國經濟中消失,但近期中國官方對兩者的大肆宣揚,還是引發了市場的熱議和民眾的擔憂。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告訴美國之音:“供銷社的出現往往都是經濟匱乏的產物,今天中國顯然是面臨經濟的大量的一種危機,那麼這種危機導致經濟的匱乏,那麼國家為了穩定,它為了控制住局面,它一定要把尤其是這些基本的供應給控制住。”

為國際脫鉤做準備

專家認為,中國官方認定中國和西方民主國家的關係將繼續下滑,因此提出了推動國內大循環,發展供銷社和國營食堂將幫助政府進一步掌握關鍵物資的供應。

美國三一學院榮退經濟學教授文貫中告訴美國之音:“總的來說,因為知道自己實際上是在走一條,本來是深化全面市場化這個路線相反的一條路線,所以他當然是知道中國跟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各國的關係會越來越緊張,因此他當然希望重新建立中共對社會的全面控制,其中包括供與銷的控制。”

據中國媒體的統計,中國全國供銷社系統現有3.1萬家,擁有網點近40萬個,與中國郵政、中國電信以及不同經濟成分的網點,形成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鏈式關係。

夏明表示,中國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主要糧食出口國關係緊張,因此中國政府希望將供銷社作為後備物流和供應系統,在經濟脫鉤和國際局勢惡化時做好應急準備。

夏明說:“現在美國主要政策就是說,我們決不允許我們的同盟夥伴被我們的敵對國家通過經濟手段的方式來傷害它們,因為這樣傷害就是傷害我們整個西方民主國家聯盟。所以你看到美國在能源和糧食問題上跟西方國家協調得非常緊。”

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之一。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中心(CSIS)中國實力項目(China Power Project)在2018年的一份報告,儘管中國生產的糧食越來越多,但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卻超出了出口量,出現糧食貿易逆差。

烏克蘭危機也擾亂了全球糧食供應。烏克蘭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9月表示,由於烏克蘭戰爭對糧食和化肥流通的干擾,當前的糧食危機至少與2007至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出現的糧食安全危機相當。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多個地區,擾亂了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但中國政府一直拒絕公開指責俄羅斯的行為,這加劇了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的不滿。

夏明說:“當中國要和俄國抱團取暖,要跟西方進行對抗,那我覺得它自己就給自己設置許多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自己帶來的危機。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如果要給西方國家展開敵對或者戰狼外交,那麼我覺得它就必須應對(後果)了。”

還有分析認為,中國是為戰鬥做準備,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將引發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說:“我認為中共有對台灣動武的野心和願望,有可能會很快實施,一旦在戰時經濟開始進入狀態的時候,這種大食堂和供銷社可以把這些社會的物資,糧食供應都給控制起來,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大規模推廣

專家指出,供銷社和國營食堂一直存在於國民經濟中,但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了政策扶持,明確加強建設供銷社和國營食堂體系,這可能會造成民營經濟被進一步擠壓。

供銷社最早出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計劃經濟時期,在國家的嚴格管控之下,供銷社因壟斷市場、商品短缺、服務態度差,長期被人詬病。隨著鄧小平主政推動改革開放,供銷社逐漸衰弱,但並未消失。

近年來,中國官方多次發文,要求深化供銷社改革,並在2021年提出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供銷社屬於中國國務院領導的正部級組織,根據官網介紹,中國全系統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機關人員編制4.9萬個。

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供銷社全系統銷售總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19.1%;在2021年,供銷社銷售額創歷史新高達到6.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營業收入超過中國能源巨頭中石油的兩倍。

外界擔憂,隨著政府大建食堂和供銷社,現在的市場化餐館和商店會被取代。在計劃經濟時代,人民公社吃大鍋飯,嚴重壓制了人們的積極性,限制了私營經濟的活力。

過去幾年,中國政府以遏制資本無序擴張的名義打擊了中國科技行業,造成了一波裁員潮,官方還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由,推動重新分配財富,這都讓作為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支柱的民營部門失去信心。

為了平息爭議,中國官員本週回應稱,重啟供銷社“是讓供銷社發揮網點多的優勢,提升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功能,助推鄉村振興”,並表示包括建設食堂在內的社區試點“不是強制的,不是文件上的所有內容都要試”。

文貫中說:“五十年代和現在都在推供銷,兩者之間的區別就要看它今後如何對待民營的企業,是不是去限制他們,或者他給國營的供銷社以各種特權,特別是壟斷的權。”

謝田則認為,國家主導的經濟缺乏市場經濟的活力,最終會影響中國居民的生活水平。

謝田說:“就像當年的大食堂和供銷社一樣,回歸計劃經濟後它不可能具有市場經濟的活力,所以在供銷社和大食堂裡面能夠提供的商品的種類、飯菜的種類,都會非常有限,慢慢的會越來越少,一旦出現短缺的時候,就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飯菜,或最基本的糧食和服務,這肯定會影響到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