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週六(2月18日)在慕尼黑會面,這是兩國最高外交官員在美國擊落中國偵察氣球後的首次面對面交流。儘管這場會面對惡化的美中關係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不清楚,但部分觀察人士還是為對談能夠進行感到些許欣慰。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會面結束後不久,布林肯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剛剛會晤了中國首席外交官王毅。我譴責了中國偵察氣球的入侵,並強調這樣的事不能再次發生。我警告中國不要為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我也強調了保持溝通線路開放的重要性。”
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在會晤後的一份聲明中說,“國務卿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容忍對我們主權的任何侵犯,已經侵犯5大洲40多個國家領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高空偵察氣球計劃已經暴露在世界面前。”
諮詢公司榮鼎集團的中國經濟專家諾亞·巴爾金(Noah Barkin)對這份聲明評論道:“在慕尼黑沒有出現氣球事件緩和的跡象。在王毅稱美國的反應是‘匪夷所思和歇斯底里’后,布林肯在用了嚴厲的語言。不過會面本身還是一件好事。”
美中關係因為美國兩週前擊落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偵察氣球而再度緊張。中國堅稱被美方擊落的是一個民用氣象氣球,並不斷就此攻擊美國。就在布林肯與王毅兩人會面前,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一段講話中,稱美國擊落中國氣球“幾乎是歇斯底里的,是百分百的濫用武力,明顯違反國際慣例”。
鑒於這位“戰狼”外交官的言辭,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的美中關係與中國商業事務主任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在推特上寫道:“不得不說,在王毅公開宣稱美國的行為是‘歇斯底里’后,我其實以為這場會面不太可能發生了。但我很高興王毅/布林肯的會面最終還是進行了。(兩國)接觸應當更加頻繁,我們需要一個可靠的緊急電話協定。”
不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回覆阿什頓的推文中表示,兩國接觸的難度在於中國並沒有表現出合作的強烈意願:“軍隊對軍隊的通訊常常是被中國一方凍結的,為的是展示他們的不悅,我很懷疑這在短時間內會改變。機制是存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使用它們。 ”
就在一天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警告說,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並敦促那些相信“民主和自由”的國家團結起來,對抗威權國家。布林肯在他和王毅的對話中也警告中方不要支持俄羅斯。
中國問題專家利明璋(Bill Bishop)指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前釋放出這個信號的時機很有趣,王毅接下來就將前往莫斯科。”
布林肯週六在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採訪中透露,王毅在會面中並沒有就氣球事件進行道歉。
美國獨立學者金培力諷刺地說:“什麼氣球?新聞聯播從來沒講到過什麼氣球,天氣,或者別的什麼的。王毅怎麼能為了一件被審查機構洗白了的事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