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國際考試中佔鰲頭 美國是否該效仿中國教育模式?

2012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結果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上海在PISA佔鰲頭美國是否該效仿中國教育模式?

中國學生在奧數、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等國際考試中成績優異,引起一些國際教育人士的羨慕。在美國就有學者認為美國應當學習中國的教育體系,提高美國教育質量。但是,也有一些美國教育專家認為,中國學生在PISA考試中的高分數並不能說明考出這樣高分數的原因是什麼,而且,中國教育體系也有問題,美國不應盲目效仿。

中國的基礎教育,特別是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的基礎教育十分紮實,尤其是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籌劃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中似乎更有顯現。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美國教育行業人員說,美國正在失去優勢,應該效仿“中國模式”來改善其教學模式。而也有人對PISA的測試結果提出質疑,代表中國參加這項國際性測試的是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上海,其教學水平,在校學生組成根本無法代表中國的普遍水平。而且在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很多孩子在戶口制度的限制下失去了上學的權利,導致他們無法參加這項國際性的評估測試。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 是由經合組織籌劃,對全世界70多個國家的15歲在校學生的數學、科學、閱讀能力進行的綜合測試。該項目最早開始於2000年,之後每三年進行一次。上海於2009年代表中國大陸地區參加這項計劃以來,連續兩次在三個項目上列全球首位。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教育學專家湯姆·拉夫萊斯表示,PISA的固定性與廣泛性是其價值所在。

“我認為PISA的重要性在於,這是世界唯一涵蓋多個國家廣大人群,並且代表了一個國家高中學生能力的考試。”

題目“超簡單”、做題“很享受”,是上海學生對PISA的評價。上海2012年在數學和科學項目的分數分別是613和580。相比起來,美國的成績徘徊在平均線上,在這兩個項目上的平均得分為481和497, 與上海相差有100分之多。這個上海學生覺得小菜一碟、而讓美國學生頭痛的測試讓很多人認為,美國正在失去競爭優勢。

然而拉夫萊斯表示,相比起美國,中國派出了一個地區參加PISA的測試。上海作為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教學水平遠遠高出中國很多其他省市。不僅如此,上海15歲3個月到16歲2個月的學生中,農民工子弟學生已經不屬於9年義務教育的範疇,而被排除到高中學生的範圍之外。所以,上海15歲的在校學生遠不能說明整個中國的教育水平。

與此同時,拉夫萊斯表示,PISA考試只說明了參考地區學生的分數,而並無法說明他們為何能夠獲得這樣的分數。相關人員無法從分數中了解到底優勢存在於教學模式、辦學方法還是課程設置方面。

拉夫萊斯說: “即使我們能夠獲得實驗性的數據,找出上海成功的原因,也不能將其照搬到其他國家。在中國可行的方法不一定在美國可行,就是這麼簡單。反過來也一樣。”

他還說,上海學生的成功與整個社會和家庭氛圍也有很大關係,而這個大的文化氛圍並不是美國能照貓畫虎來學習的。

他說:“我們必須同時認識到,當我們拿到這些成績的時候,它並不是單單告訴我們教育系統如何。它也告訴我們家庭是如何要求 孩子學習的,告訴我們文化是否重視學業,青少年的學業。它告訴我們學校是否能夠創造一個注重成就的文化。所以一個國家15歲的孩子比另一個國家的孩子 得分高,包含很多因素。”

三年一次的PISA測試的最新一輪考試已經在2015年完成,結果將於2016年12月公佈。這一次,中國參加考試的地區有所擴大,包括上海、北京、江蘇和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