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今年1至2月的總額為9,140.6億元,年增10.2%,優於2023年的全年下跌2.3%,顯示已回歸成長,經濟狀況趨向較穩定。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三(3月27日)公佈數據說,國營公司1至2月的利潤同比增長了0.5%,外企暴增31.2%,而私企則增長12.7%。
製造業今年前兩個月的利潤成長了17.4%,電力、熱力、瓦斯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成長63.1%。 採礦業則較去年同期下降21.1%,成為整體獲利成長的最大拖累。
由於國內及國際需求改善,中國的消費品製造業的利潤今年前兩個月上升了12.9%。
中國41個主要工業產業中的29個今年頭兩個月的利潤有所增長。
不過,美國華爾街日報通報說,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今年1至2月年增10.2%,部分原因是基於去年的低基數。
報告引述荷蘭國際集團(ING Economics)大中華地區首席經濟學家林·宋(Lynn Song)的分析說,週三的數據是自2022年6月以來的首次工業利潤增長,也是自2021年12月以來 最高的成長率。
分析還說,這是外界看到中國經濟去年觸底後逐步復甦的另一個跡象。
林·宋也表示,中國政府的「以舊換新」政策預計將令製造業受益。 為協助提振經濟、擴大內循環,中國當局今年3月初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的四大行動。
林·宋強調,如果製造業的復甦能持續,將促進實現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目標,但是仍舊需要更多的政府政策支撐來維持動能及復甦。
彭博社通報說,北京承諾提供政府資金鼓勵消費品以舊換新及更新設備,包括汽車、家用電器、工廠設備等,將對工業產業是提振。 不過,當局還沒有公佈政策的細節,包括提供多少財政支援。
此外,中國的央行官員已經暗示,向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是可能的。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可能對銀行存款準備削減50個基點。
由於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房地產業持續難以走出危機、地方政府債務不斷增加以及對通貨緊縮的擔憂,中國的經濟成長仍然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