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在中印關係因為邊境軍事衝突陷入低谷的兩年後,兩國高層近日加強了接觸,中印關係似乎有融冰的勢頭,但分析認為,這兩個亞洲大國還有很長的和解之路要走。
據多家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和中國外長王毅可能在本月底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的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期間會面。兩位部長上次會面是本月初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會議期間。
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稱,這次外長會議可能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在9月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的會晤鋪平道路。如果成行,這將是兩國最高領導人自雙方軍事對峙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研究中印關係的外交專家指出,中國和印度都有動機為雙邊關係帶來穩定,但特別是對印度而言,在就有爭議的邊境問題達成和解前,兩國關係很難正常化。
“部署更多的軍事資源來保衛邊境,並持續關注對方的活動,以製衡戰略影響力,這對財政、行政和人力資源造成了更大壓力,”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帕立特(Amitendu Palit)告訴美國之音。 “然而,有爭議的邊界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曾發生過軍事衝突。”
邊境衝突
在週日(7月17日)結束的第十六輪軍長級別會談中,中國和印度再次未能結束雙邊軍隊在邊境爭議地區對峙的局面。
兩國在一份共同聲明中表示,他們同意“維護中印邊界西段安全穩定”,並指出將“儘早就解決剩餘問題達成雙方都可接受的方案”。
2020年6月,印度和中國的軍隊在兩國邊境的加勒萬河谷爆發衝突,導致20名印度士兵和至少4名中國士兵死亡,使雙邊關係降至歷史低點。此後,中印軍隊在當地一直處於軍事對峙狀態。
據中國外交部發文稱,在與蘇杰生7月7日在巴厘島會晤後,王毅讚賞了雙邊關係取得進展,稱中印雙方“有效管控分歧”,並稱兩國關係總體上“呈現恢復勢頭”。
但印度的表態體現了雙方立場的不同。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Arindam Bagchi)並未積極呼應中方提到的“勢頭”,並強調需要把重點放在摩擦點脫離接觸以及邊境地區的和平上,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
分析認為,在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環境之際,北京更希望保持與新德里的穩定關係,以減輕戰略壓力,並防止後者進一步轉向西方。
印度希夫納達爾大學(Shiv Nadar University)國際關係和治理研究系副教授鄭嘉賓(Jabin T. Jacob)告訴美國之音:“印度有能力讓中國的處境變得困難,與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合作,阻止中國在該地區的野心。”
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對中國具有戰略意義,部分原因是中國需要印度的配合來實現其“一帶一路”在南亞的主要項目“中巴經濟走廊”,以及建設“中國-尼泊爾-印度經濟走廊”等。
位於菲律賓的地緣政治分析師吉爾(Don McLain Gill)認為,中國近期向印度發出的和解信號類似於中國在本世紀初對東南亞國家展開的睦鄰外交,目標不是解決與這些國家的爭端,而是為中國的崛起創造一個有利的戰略環境。
吉爾告訴美國之音:“當今世界正在快速走向多極化,不同地區發生動蕩的地緣政治變化,還有中國目前面臨的結構性和國內挑戰,一個有利的環境對促進北京的長期野心至關重要。”
實際上,中國正繼續加強對邊境地區的掌控。中國上周宣布將在靠近與印度有爭議的邊境地區修建一條新的高速公路,這將提升中國在邊境地區的物流能力,但此舉預計會引發印度的不滿。
多方面競爭
一些專家認為,中印緊張關係的癥結是兩個亞洲大國陷入了多方面的競爭,使得兩國關係無法持續順利進展。
智庫威爾遜中心的南亞問題專家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告訴美國之音:“緊張局勢可能會有所緩解,但改善關係的根本障礙包括有爭議的邊界、與對方親密夥伴的密切關係、對亞洲的願景不同,這些都不會很快被克服。”
隨著印度對中國不信任感的增加,新德里已經開始全面審視與北京的關係,包括對後者嚴重的經濟依賴。
在雙方爆發邊境衝突後,印度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排除在5G設備商之外,並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了數百個中國應用程序。印度還加大了對中國公司Oppo、小米和Vivo的審查,這三家科技公司佔據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約60%的份額。
為了提高自身出口能力,印度在2020年11月推出了生產激勵計劃,鼓勵10個關鍵領域的製造業發展,包括汽車、藥品和電子產品等。
印度還對與中國不斷膨脹的貿易逆差感到擔憂。今年一季度,印度從中國進口277億美元的商品,但只向中國出口了49億美元,創下了貿易逆差的記錄。中印雙邊貿易在2021年達到1250億美元,同比增長43.4%。
印度向中國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原材料為主,而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則涉及高價值的製成品,這種貿易依賴和結構不平衡給予了中國進行經濟脅迫的可能性。
新德里觀察者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帕米克(Soumya Bhowmick)告訴美國之音:“印度對其市場和經濟部門有強烈的保護意識,並選擇不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特別是因為中國參與了該自貿區。”
對中國的不信任感還拉近了印度與西方的距離。中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不斷擴張引起了印度在內的周邊地區國家的警惕。
吉爾認為,中國和印度對地區秩序的設想不同,中國試圖在印度洋地區發揮領導作用,這將以犧牲印度的傳統地位為代價。
“印度試圖在現有的基於規則的秩序中工作,而中國則試圖通過提出替代方案來改變它,”吉爾說。 “如果兩國不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隨著兩國的實力不斷增強,實力競爭將繼續深化。”
烏克蘭戰爭也為中國和印度關係的前景增加了不確定性。俄羅斯是印度最主要的武器供應國,而受到全球孤立的俄羅斯正在向中國靠攏。
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說:“新德里不希望北京對俄羅斯有更大的影響力,因為這可能意味著莫斯科將被迫減少對印度的武器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