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四(8月31日)公佈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這已經是連續第五個月呈現萎縮。不過製造業PMI分類指數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高於臨界點,對製造業來說不失為一個好消息。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臨界點,高於50%反映經濟擴張,低於50%則代表經濟收縮。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製造業PMI從7月份的49.3%上升至8月份的49.7%;非製造業商務活動的PMI則是從7月份的51.5%降至8月份的51%,反映出服務業景氣下滑。
好消息是從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來看,生產指數為51.9%,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0.2%,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兩項數據均為近5個月以來的高點,象徵製造業生產活動加快,市場需求有所改善。
對於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下滑,趙慶河解析,該數據仍高於臨界點,因此服務業仍繼續保持擴張。從行業看,8月暑期消費對服務業增長的拉動作用依然較為明顯,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生態保護及公共設施管理、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兩個月位於55.0 %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路透社報導,儘管數據顯示工廠持續面臨壓力,但情況並沒有出現實質性惡化。牛津經濟研究院資深經濟專家盧姿蕙(Louise Loo)指出,第三季的經濟增長活動仍有可能連續上升,尤其考量到即將出台的刺激經濟措施。
然而中國房地產市場惡化、消費者支出疲軟和信貸增長下滑,導致主要銀行下調今年的增長預測,中國政府設定的5%左右的年度增長目標很有可能無法實現。
隨著全球經濟持續放緩,政策制定者仍面臨提振內需的壓力。美國、歐洲和其他主要出口市場的利率上升和通貨膨脹仍在抑制對中國商品的需求。
匯豐銀行(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範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在全球需求疲軟導致新出口訂單持續收縮的環境下,製造商將需要依靠內需來彌補缺口。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Bruce Pang)指出,最新數據表明政策措施的加強,正在逐步抵消擾亂中國經濟复甦的短期因素。他並預期隨著政策落地見效及基數效應,9月份的PMI將有機會重返擴張水平。
(此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