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落到冰點人權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新疆和田市一服裝公司的就業培訓基地被兩層鐵絲網圍住。(2018年12月5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歐關係落到冰點人權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中國和歐盟最近的激烈對峙令原本正在不斷升溫的雙方關係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降至幾十年來的又一冰點。在另一方面,幾名被中國外交部列入制​裁名單的歐洲議會議員對中國的做法提出強烈批評,並誓言將繼續關注中國侵犯人權現象。

西方國家上星期罕見地採取一致行動,就新疆的大規模侵犯人權現像對中國實施制裁。在這輪制裁行動中,歐盟27個國家經磋商後最先發表聲明,宣布製裁四名中國新疆地區官員和一家實體。中國此後立刻做出回應,宣布對歐盟10名個人和4家實體實施報復性制裁。

美中關係近年來衝突不斷,而中歐關係近年來發展似乎相當順利,中國去年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雙方在歷經長達7年、35輪談判之後,去年底剛剛簽署了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中歐投資協定,為進一步加強雙方的經濟融合奠定了基礎。中國在習近平授權之下在多個長期無法得到解決的關鍵領域對歐盟作出了重大讓步。歐盟稱,該協定將確保歐盟投資者更好地進入快速增長的十四億消費者市場,並確保他們在中國的公平競爭環境中競爭。

直到本月初,這一好勢頭似乎還在繼續,歐盟統計局3月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歐盟向中國出口貨物總額161億歐元,同比增長6.6%。

德國墨卡托研究所也是中國製裁的4個實體之一。該研究所的中國研究中心的專家斯泰克(Grzegorz Stec)說,以前歐盟也曾對中國發起過制裁,例如去年曾因網絡攻擊而制​裁過兩名中國人,但是這跟最近的製裁無法相提並論。他說,最近這輪頗具歷史意義,是歐盟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首次就人權問題對中國發起制裁。

他說:“這次歐盟明確表示是因人權問題,中國顯然將這一議題視為中國的內政,而且中國的反制也是前所未有的。”

遭制裁議員強硬回應

中國宣布製裁的10名個人和4個實體中包括了5名歐洲議會議員,抨擊這幾名議員在涉疆問題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除了他們本人被禁止進入中國外,與他們有關聯的企業、機構也已被限制同中國進行往來。

被中國列入製裁名單的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說,中國製裁是對他長期以來關注和呼籲維吾爾人等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問題的肯定。格魯克斯曼在2019年當選後承諾,要替那些無法發聲的大聲疾呼,其中包括新疆維吾爾族人。他對美國之音說:“有幸的是,我們努力提高了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中國)對我感到惱怒。”

在中國宣布製裁之後,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上星期還會見了格魯克斯曼,以示對他表示聲援。

另一名被中國列為製裁對象的議員庫楚克(Ilhan Kyuchyuk)說,歐盟對中國的製裁基於確鑿的法律證據。他在發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歐盟和中國的戰略關係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新疆維吾爾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遭遇昭然若揭之際,我們不能保持沉默。”

歐洲議會中最大的政治黨團“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 ) 的外交政策協調員和發言人蓋勒(Michael Gahler)對美國之音說:“當然,今後歐盟議會跟中國的人權對話將會更加困難,我對此感到遺憾。 無論如何,我將繼續堅持對人權和民主的承諾。”

他還說,懷疑中國製裁他的決定跟他是議會中的“友台小組”主席有關。

斯洛伐克籍的米里亞姆·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中國人權狀況嚴峻,中國共產黨侵犯人權的現像是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嚴重的。中國非但不正視自身的問題,反而對民主選舉產生的議員施以威脅和反制。她說:“如果中國繼續執迷不悟,那將清除地表明,他們對成為歐盟的伙伴不敢興趣,而是要執意成為破壞基本價值和原則的體制上的對手,而這些價值和原則是任何合作的必要條件。”

歐美同時發起制裁

美國新政府就任後不斷強調建立民主聯盟的重要性,中歐關係遭遇“倒春寒”也恰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首訪歐盟與北約前後。

羅馬尼亞的亞太研究所副總裁安德里亞·布林扎(Andreea Brînză)對美國之音說,雖然從時間點上看這像是歐美聯盟的聯合行動,但是歐盟的製裁“不是美國所驅動的,僅僅是與美國的同步了而已。” 她說,歐盟最近在中國問題上採取的立場建築在歐盟基本價值觀的基礎之上。

布林扎在最近的一篇評論中指出,中國往往會錯估歐洲民主制度。她舉例說,中國曾強力抨擊意大利參議院邀請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出席視訊會議,引發意大利總理孔特及各黨領袖的一致反彈。而孔特曾不顧美國反對,使意大利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協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週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表示,美國不會強迫任何北約盟國在美中之間選擇立場。

墨卡托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斯泰克說,雖然歐美等國家幾乎同時採取行動,但是拜登政府的立場不是歐盟採取制裁行動的動因,歐洲議會去年就曾通過有關於新疆和香港問題的決議。

法國籍格魯克斯曼說:“我們可能與美國有很多分歧,我們可能在中東問題和涉及到其他很多國家的議題上有不同立場,但是面對中國專制體制越來越嚴重的威脅,我認為我們都意識到了同樣的威脅。

中歐投資協定命運堪憂?

中國和歐盟最近的激烈對峙還可能殃及到雙方去年底剛剛達成的歷史性的投資協定。該協定原定計劃今年內審議通過和執行,但在北京強烈譴責並立刻反制歐盟的製裁後,歐洲議會已經決定取消《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審議會。一些議員提出,中國解除制裁是就協定進行談判的條件。此外,各政治派別都有議員對中國的強迫勞動表示擔憂,表示在協定獲得通過前,中國應批准國際勞工組織(ILO)關於這一問題的公約。

格魯克斯曼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認為現在議會中有很多議員都認為,必須要讓中國對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他說他們正在努力推動一項決議,禁止強制勞動產品進入歐洲市場。

墨卡托研究所的斯泰克對美國之音說,很多議員都曾經指出,現在版本中有關保護勞工權益的條款不夠有力。但是,他同時也認為,北京可能判斷協定不應該會黃,雙方的衝突可能不至於最終令這一協定前功盡棄。

牛津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傅萊曼(Eyck Freymann)說,中歐之間最近的衝突政治意義大於經濟影響。中國和歐盟在貿易,雙方深度融合的貿易關係不會一夜之間斷裂,歐洲仍然有影響力很大的利益組織希望繼續跟中國保持緊密關係。
但是,在另一方面,這位《一帶一路:中國力量遇到世界》一書的作者也對美國之音說: “只要人權問題仍然是歐洲關注的重要議題,中歐經濟關係就無法深化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