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稱經濟好轉,人口、GDP數據唱反調,中國40年經濟奇蹟是否走到盡頭?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2021年5月10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劉鶴稱經濟好轉,人口、GDP數據唱反調,中國40年經濟奇蹟是否走到盡頭?

中國副總理劉鶴星期二(1月17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就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作出頗為樂觀的評估,然而就在同一天,中國公佈的最新人口和經濟統計數據卻顯示,其長達四十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的輝煌奇蹟可能已經走到了盡頭。

中國最新人口統計顯示,自1961年大饑荒結束後,61年來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此外,星期二公佈的GDP增長率也極為令人失望,是自1976年以來最糟糕的,僅為3%,不到2021年的一半,遠低於5.5%的目標。

中國經濟雖有驚人的高速增長的歷史,但隨著各種深層內在矛盾日漸突出,觀察人士一直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將跌至2-3%,人口會出現負增長,其高速增長的奇蹟即將成為歷史,而本星期二的這兩組數據為這一預測提供了最新的官方印證。

“我不想淡化中國的奇蹟,中國多年來一直保持著7%或8%的穩定增長。”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斯蒙德·拉赫曼(Desmond Lachman)對美國之音說。“從長遠來看,當你考慮到房地產行業問題,當你考慮到人口問題,當你考慮到中國政策出爾反爾,我的預期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會看到中國的增長率約為2%或3%,而不是我們過去習慣的8%。”

總部位於紐約的投資諮詢公司Vested首席經濟學家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說,勞動適齡人口減少所導致的經濟放緩將打破人們當今對世界經濟未來的許多普遍看法。“在西方眼裡,中國是一個經濟巨人。”這位華爾街的經濟學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在地緣政治上,中國將不會像過去那樣看上去在經濟上佔據主導地位。”

劉鶴為中國經濟美言

在這些數據出爐之際,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說,稱2023年中國經濟將實現整體性好轉,企業會加大投資力度,居民消費會回歸常態。

此外,針對國際社會倍感關注的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的問題,劉鶴釋放出近年來罕見的重要信號,稱中國會繼續堅持經濟改革開放的承諾。

中國副總理劉鶴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說。(2023年1月17日)

從對科技企業的打壓、到對私營企業越來越嚴厲的監管,中國最近幾年接二連三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令觀察人士質疑現政府是否會堅持自前領導人鄧小平開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實行四十年之久的將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的政策,一些批評人士甚至警告說,中國似乎正在向毛澤東的時代倒退。

劉鶴在這次匯集了5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年會上說,有的人說,中國要搞計劃經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中國監管機構近年來針對民營經濟的大規模打壓被認為極大地損害了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危及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創新前景。最近,前中國首富馬雲交出了螞蟻集團的實質控制權,對中國企業家、還有外資來說都釋出了極為負面的信號。

然而,劉鶴星期二說,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必須堅持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對路透社說,“劉鶴代表習近平澄清政策上的困惑和誤解,讓世界放心,中國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開放。”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開始把其所謂的“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稱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中國的監管機構開始打擊諸如課外輔導等各種可能會彰顯出貧富差距的行業,並要求企業大亨回報社會。

劉鶴在達沃斯論壇的講話一反官方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語調,稱任何情況下人們的收入水平、富裕程度都將存在一定差異,共同富裕是一項長遠任務,要逐步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國際管理學院教授兼中國項目主任顧道格(Doug Guthri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劉鶴作為中國政府的代表在這個國際場合自然是要為中國經濟美言幾句,他是要向世界宣布,在歷經幾年的疫情大流行之後,“我們回來了,清零政策結束了,我們開張營業了。”

一個經濟時代的結束

中國目前雖然已經排除了清零封控這一障礙,但其許多深層次的結構矛盾依然存在,且越來越突出,包括房地產市場仍然疲軟、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出口下跌等等。中國政府上週五宣布,1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9.9%。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0%,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高達39.4%。此外,去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也都分別大幅下降,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6.8%,住宅銷售額下降28.3%。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策制定和檢查部副主任的拉赫曼說,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騰飛讓大約4億人擺脫貧困,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問題是,其經濟增長、尤其是過去十年的增長建築在一種沒有多大意義的經濟模型之上。

他說:“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允許房地產行業在經濟中所佔比例過大,而且被超額投資的房產,你知道,從未有人居住的房產住房單元估計有6500萬個,所以說住房是過剩的。”

這位經濟學家說,房地產開發商們背負了太多債務,現在正在拖欠債務,所以很明顯,中國必須擺脫這種房地產模式。

儘管星期二的GDP和住房等數據已足以令人對中國經濟倍感悲觀,但是經濟學家表示,就中國經濟的未來而言,同一天發布的另一個數據代表了中國面臨的一個更大的問題,即人口萎縮。

“這種萎縮對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影響,”拉赫曼說。“這意味著中國難以再出現以前曾經創造出來的那種增長。”

憑藉著看似取之不盡的勞動力源泉,中國在過去40年裡一躍成為經濟大國和世界工廠,成就了罕見的長達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奇蹟,然而,星期二的數據意味著中國將面對這樣一個無法規避的現實,那就是總有一天,中國將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維持高速增長,中國將失去人口紅利帶來的結構性動力。

“中國人口下降標誌著一個經濟時代的結束”,加拿大地緣政治監視網(geopolitical monitor)一篇評論的標題寫道。

中國在2016年放棄了嚴厲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當年的出生人口還高達1786萬人。短短幾年之後,就超乎預估提前出現了負增長。中國政府雖對整個社會、公民的行為擁有強大的控制力,但在扭轉人口數量銳減趨勢、鼓勵結婚生育的問題上仍顯得力所不及。

人口下降也意味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週二的數據顯示,目前近20%的人口年齡在60歲或以上,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30%,也就是說有4億多老年人。勞動力人口銳減還將導致一系列的經濟、社會乃至國家安全問題,如稅收減少,社會福利和養老金體系更加捉襟見肘等等。

投資諮詢公司Vested的埃茲拉蒂說,關鍵的問題還不是人口增加還是減少,關鍵是勞動年齡人口、年輕人與退休人員的比例,而在中國,這個比例變得非常糟糕。他說:“中國正處於每一個退休人員中只有不到三個勞動年齡人口的邊緣,這就會導致更大的債務和經濟增長的放緩。中國將缺乏增長的主要引擎,即勞動力。”

紐約市立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指出,美國三大社保項目--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醫療保險(Medicare)和醫療補助(Medicaid),有兩個明確面向老年人。而在社保體係不發達的中國,老齡人口比例飆升意味著中國要么得讓老年人承受巨大的經濟痛苦,要么大幅提高對年輕公民的稅收,要么兩者兼而有之。

他星期三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質疑中國解決人口問題的能力,他說中國經濟一直處於嚴重不平衡的狀態,“事實上,如今中國經濟似乎依賴於一個泡沫膨脹程度難以置信的房地產行業”。

不過,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補充說,以為中國無法解決人口問題的想法是愚蠢的。畢竟,如果站在長遠視角,中國已經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成功故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就從一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變成了經濟超級大國。

江蘇省如皋市一家養老院的老人在吃午飯。(2021年3月31日)

經濟仍是底線?

劉鶴在星期二的發言中重提鄧小平當年提出的、近年來似乎感到陌生的“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口號,稱中國的經濟騰飛至少有五點經驗,其中第一就是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曾任蘋果公司駐上海高管的顧道格說,針對中國的清零封控,他們的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結論是,在控制疫情和經濟發展之間,中國最終會選擇經濟。他說:“當一切都塵埃落定,一切都結束了,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當局就會注重經濟增長。”

顧道格說,他的職業生涯一直在分析中國經濟,分析它是如何自1979年以來如此飛速發展的,他的基本看法是,中國領導人在這四個十年中一直非常注重經濟增長。

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雖然沒有預期到中國會突然在去年底拋棄清零,但高盛的一組分析師在去年11月發布的2023年經濟展望中說,中國會重新開放,預計中國會在今年春天放棄這一曾被很多人認為是習近平堅持實施的核心決策。

高盛題為“中國2023展望:冬去春來”的報告說,在充滿挑戰的2022年之後,預計中國GDP增長將從今年3.0%到明年4.5%,原因是中國可能退出其零新冠政策,假設這將在“兩會”後不久開始行進。

儘管從長期來說,中國經濟前景迷霧重重,但人們對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似乎普遍較為樂觀。世界銀行的預測是4.5%,路透調查為反彈至4.9%,中國的31個省份中有29個預計各自的經濟增長目標至少5%,其中海南高達9.5%。如果真如此,在美國和歐洲等很可能面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將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

在最近幾周中國重新開放之後,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經濟學家們幾天來也上調對全球經濟的預測。巴克萊銀行上星期五將其對2023年的全球增長預測上調至2.2%,比11月中旬的最新預測高0.5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吉塔·戈皮納斯(Gita Gopinath)週三表示,在取消大多數疫情限制後,中國可能會從第二季度開始看到經濟增長的迅速大幅復甦。

儘管中國在放棄清零政策之後,感染病例呈爆炸式增長,但劉鶴說,中國從嚴格的封控到全面放開“轉型總體平穩順利”,現在大部分社會成員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狀態。

戈皮納斯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看看感染趨勢,如果這些趨勢持續下去,我們可能會看到從今年第一季度之後開始的非常快速的複蘇。”

儘管中國人口現已開始驟減,但是比起發達國家,中國仍有超大人口規模,比起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和超大規模工業配套體系。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經濟學家顧道格說,中國仍是人口大國,僅流動人口就有3億多,相當於美國的全國總人口,而流動人口為製造業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來源。“我認為中國的這個奇蹟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他說。“情況會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性,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會變得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