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總統川普的上任使得美國對全球變暖的立場不再明確,中國領導人則藉此契機反覆強調對於氣候變化的承諾。在兩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要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亞洲項目主任芭芭拉費楠茉表示,她的組織在2013年就看到了中國煤炭消費的峰值。
費楠茉表示:“自2013年起我們觀察到中國煤炭消費的顯著變化。煤炭消費在2013到2014年之間達到峰值並趨於平穩,在2014年之後甚至開始小幅下降。”
她還說,這個減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氣候原因所驅動的。 2013年中國首次真正意識到了環境污染可能帶來的惡劣後果。專家表示,如果中國煤炭使用量增長持續放緩,甚至下降的話,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峰值的時間可能比政府承諾的早好幾年。
習近平在2014年承諾,讓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 2015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更把中國的承諾記載下來。
全球諮詢公司IHS能源(IHS Energy)的亞太天然氣和電力分析主任周希舟表示,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是非常可行的目標,而經濟結構的改變則是煤炭需求量下降的關鍵。
他說:“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愈來愈多地來自服務行業,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7%,而其中3.5%來自服務行業,其餘來自製造業和重製造業,比如煤礦和重工業。這對中國經濟的能源消耗量有根本性的影響。”
IHS的預計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有大約10年的出入,IHS預計中國的煤炭需求量將在2025年左右達到頂峰。
*供應減少導致 2016年煤炭價格翻倍*
雖然分析人士保持樂觀,但是2016年也出現了一個現象:由於供不應求,中國正在加緊開採更多的煤炭。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自2013年開始,中國開始關閉私營小煤礦,縮減生產,並規定煤礦每年開工時間不得超過276天。投機者迅速拉升了煤炭價格,一場炎熱的夏季和提前到來的秋天增加了電力需求,加上鋼鐵和水泥行業對電力需求增加,從2016年年初到年末,中國的煤炭價格幾乎翻了一倍。
國家政策似乎也因為供求關係出現了改變。中國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就當前煤炭市場供應的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隨著煤炭去產能的推進,一批無效低產能煤礦加快退出,煤礦超能力建設也得到了遏制,2017年將不會大範圍實施煤礦減產措施。
在3月4日開始的政協會議上, 全國政協委員、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對媒體表示, 煤炭行業去產能政策有待改進,建議取消276日限產政策。
他說: “整體政策有待改進。由於煤炭行業的特點是連續生產, 276個工作日限產政策不符合行業生產特性,實施以後造成煤炭產量大落大起,煤炭價格大幅波動,也容易引起煤礦安全事故頻發。”
國際能源署高級煤炭和電力分析師約翰內斯特魯比對紐約時報表示,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意味著中國的煤炭用量總體上會下降。不過,他說,現在隨著中國提高產量,“我們不能排除未來幾年煤炭需求量短暫激增的可能,也許會超過2013年”。
*煤炭減產三大難題*
芭芭拉費楠茉表示,空氣污染是政府控制煤炭生產的最大動力,自2013年開始,煤炭生產受到政府的嚴格管控。她認為,控制中國煤炭需求量有以下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煤炭的替代能源,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較低的情況。中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遠遠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2015年的可再生能源浪費率高達15%, 德國這個數字低於2%,而美國得克薩斯州則不到1%。
2016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和風能的生產國,但是利用率仍然維持較低水平。這是由於很多地區在擴大產能的同時其他方面的發展沒有跟上。例如風能發電領域,新疆未能利用的風能比例在2015年達到52%,超過一半。中國風能協會認為這存在地方政府的結構性政策原因。在新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站甚至還被額外徵稅,以補貼煤炭發電站。在這一領域,技術的研發和地方政策的轉變都至關重要。
另外還有煤炭產能過剩,第三就是煤炭轉化為其他消費物品的問題, 這需要利用根據環保政策限制煤炭使用,改變經濟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依賴,開發更高效的工業技術,實施節能建築建設標準,大幅增加非化石燃料能源供應量。而所有這些,都需要中國政府考慮經濟發展、就業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之後做出複雜的政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