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返國引發民族情緒 中國學者:中美法治觀互異,未來較量恐升級

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9月24號在加拿大溫哥華一家法院作出裁決後離開法院。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9月24號在加拿大溫哥華一家法院作出裁決後離開法院。

中國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於週六(9月25日)晚間約9點多順利飛抵深圳,中國官媒於皆於第一時間發布快訊。對於重獲自由,孟晚舟本人和中國官媒皆將其歸功於中共領導下的強國實力,而一般民眾則是民族情緒高漲,稱其為“中國人的重大勝利”。對此,部分學者指出,孟晚舟事件凸顯出中國和西方國家互不相容的兩套話語體系和價值法治觀。他們說,美中加三國紛爭雖暫告落幕,但基於競爭本質和體制差異,中美兩國未來的新交量,恐將持續且不斷升級。

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飛離加拿大的華為財務官孟晚舟於週六(9月25日)晚間約9點半左右飛抵深圳的寶安國際機場,中國官媒紛紛於第一時間以快訊報道她“平安到家”。

對於重獲自由,孟晚舟早在登機前以及登機途中,都一再發言表達對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感謝。

根據中國央視新聞等官媒週六的報道,孟晚舟在飛抵北極上空時,還發布她的機上感言。她說:“近鄉情更怯,不覺間淚水已模糊了雙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正在走向繁榮昌盛,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沒有我今天的自由。”

孟晚舟形容過去1,028天在加拿大的監禁是她“人生的至暗時刻”,但她“感謝黨和政府”引領了她回家的漫長路途,字字句句間不離對中共的崇敬以及對她的祖國之濃厚的民族情懷。

早在孟晚舟包機返抵中國前,幾乎所有中國官媒週六也口徑一致地將孟晚舟的獲釋歸功於中共的領導和中國的強盛。官媒還稱孟晚舟事件是“國際政治鬥爭、而非加拿大所說的司法攻防戰”,更是美加兩國對孟晚舟的“政治迫害”。

中國展現強國實力

其中,黨媒《環球時報》的社評稱,孟晚舟只承認了美國法院對其犯行的事實陳述,但不認罪,“有效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尊嚴。”而孟晚舟的獲釋則是“中國國家力量塑造了這個最終結果。”

該社評還呼籲美國反思,稱“此案的唯一效果是讓世界看到了美國為達政治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凶狠…此案將是美國永恆的污點。”不過,該社評也表達,希望孟晚舟的獲釋能“給中加關係重啟和中美關係出現某種鬆動帶來鼓勵。”

中國網民也相當關注孟晚舟事件的進展,週六午後登上微博熱搜排行榜前四大議題都和孟晚舟有關,吸引了總計超過八百萬中國網民的瀏覽,而且大多數人踴躍留言,還展現了濃厚的民族主義情緒。

兩位微博網民分別留言說:“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重大勝利!”,“祖國的強大是人民強大的後盾!”也有網民寫道:“孟晚舟回國說明三點,一、祖國的強大;二、孟晚舟沒罪;三、美加釋放了緩解與中國關係的願望。”

更有網民惡言痛斥美加兩國。一位微博網民貼文寫道:“美國人的骯髒再一次暴露在世界面前,加拿大做了美國人的走狗,這是一次不光彩的行為,此後美國和加拿大將成為世界上最不受信任的國家。”

少數網民質疑官媒扭曲事實

但也有少數中國網民批判官媒的論述扭曲事實。一位網民在《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的貼文下,留言質疑孟晚舟“明明已認罪,還搞文字遊戲。”另一名網民則說,中國同步釋放2名加拿大人“抓也無在(據)放也無據!真的坐實了國際上抓人質的說法了!”

對於孟晚舟事件在中國境內引發與國際間截然不同的反應和論述,位於北京的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學者趙通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事實、兩種解讀”。他說,中國和西方國家對事實、法治認知和基本價值觀等,已經形成了兩套不可能融合的體系。

趙通說:“現在(中國)國界之外,已經形成了完全兩套不同的話語體系、兩套不同的邏輯,而且互相具有內在的自斥性。所以對這個事件的解讀也會長期地存在兩種完全不相容的看法。”

趙通坦言,一反國際的認知,大部分中國學界、民間甚至官方都認為,逮捕孟晚舟是美國為了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之“邪惡目的”所發起的一場不具正義的政治鬧劇,因此,為了維護正義,中國拘押2名加拿大人的手段是不是有爭議也就變成次要問題。

換言之,針對孟晚舟獲釋後,中國也同步釋放2名加拿大人,中國大概不會如西方法律學者所要求地提出什麼合理化的解釋。

面對記者詢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週六做出回應:”事實早已充分證明,這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對孟晚舟女士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就連被美方指為“受害者”的匯豐銀行也出具了足以證明孟女士清白的文件。美國、加拿大所作所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

在此前提下,趙通說,中國與西方國家從體制和意識形態到對民主、法治的價值觀上的分歧越來越明顯。

趙通:美中新戰線恐升級

尤其針對香港議題,中國外交部9月24日還以八千字的長文發布包含102項事例的“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清單”,彷彿打算再對美國開戰。對此,他說,未來美中兩大強權的新戰線恐長期存在、甚至會不斷升級。

趙通說:“中國和西方的民主國家之間在根本意識形態、價值觀問題上存在根本的分歧。所以,孟晚舟事件是其中一個代表,因為它體現了雙方對於法治等等不同的理解。那麼,香港也是同樣的,因為雙方對於民主等等這些根本性問題上面的巨大的差異,所以,這些新的戰線,以後,我覺得也還會不斷的出現,不可能因為孟晚舟事件就獲得了根本性的解決。”

不過,趙通也表達了略為樂觀的看法。他說,美中加三國因孟晚舟而起的紛爭暫時解決後,應該能為中美和中加關係掃除障礙,促成未來些許的實質進展。

但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丁樹範則持悲觀的看法,他認為,美中關係要翻篇,難度很高,因為兩強競爭的局面未變,而且兩國在不少議題都曾撕破臉過。

丁樹範告訴美國之音:“我覺得還是回到,就是管控彼此的衝突或是管控彼此的競爭吧,我覺得大概還是回到這個角度吧。”

丁樹範說,這也是美中兩國元首近期透過電話通話所釋出的訊息,那就是,各自競爭,但彼此管控,不要讓正常的競爭演變成兩大強權的衝突。

據美媒《紐約時報》指出,孟晚舟獲釋不代表美國會放鬆對華為的追訴。該報導稱,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的形事控訴仍在,且美國檢方可能會拿孟晚舟在協議裡坦承不法的供詞當作證據,繼續對付華為。

拜登試圖團結盟邦

相對地,中國外交部近日也整理發布了美國干預香港的102項事例清單,這是否代表美中兩國還在備戰中、日後還會不會紛爭再起?對此,丁樹範說,有待密切觀察。

針對美中在處置孟晚舟事件上的策略,丁樹範說,他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其實是為了化解對加拿大的困擾,以團結盟邦。

丁樹範說:“拜登現在可能一個最大的(重點),就是怎麼樣來團結盟邦。就是說,凡是會給盟邦造成困擾的,如果能夠解決,就盡量解決,我覺得這可能是拜登政府的想法。因為坦白講,美國跟盟邦,固然他們對中國有大的顧慮,可是(在)具體處理中國問題(時),因為他們各自利益不一樣,所以也就是說,拜登政府怎麼有效的協調這個西方既有的盟國,這是不容易的事情。”

丁樹範說,中國深知美國與其盟邦的利益有出入,因此,從分化各國的利益來著手,最能取得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而這樣的策略也充分體現在其對孟晚舟事件上的處置手段,也就是說,中國發動人質外交,利用拘押兩位加拿大人來凸顯美國和加拿大不同的利益,以遂行分化。

另外,丁樹範說,中國也意在透過孟晚舟事件來凸顯其與包括伊朗在內的其他國家自由貿易的權益。也就說,中國的訴求是中國有權賣通訊設備給伊朗,美國不應干涉。

不過,丁樹範說,從美軍撤出阿富汗到孟晚舟事件,拜登總統近期似乎展現出了他要把有限的資源做更大競爭的決策思維,而不是如表面所看到地一再對中國讓步。對此,他說,習近平政府似乎也有所警惕,並冷靜評估和因應中。

他說,以阿富汗撤軍為例,美國已經擺明了不再在中亞維持秩序,因此,未來將會變成中國和俄羅斯要接手,且必須花很大的成本來維持此區的穩定。對此,丁樹範說,中國官方應該心知肚明,少了美國在阿富汗幫忙擋子彈,對中國其實是弊大於利,未來更頭痛的國際局勢可能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