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解構:世界難民日的定義

  • 美國之音粵語組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視頻解構:世界難民日的定義

每年的 6 月 20 日是世界難民日,目的是提高公眾對難民的認識。這個日子在 2001 年首次訂立,紀念 1951 年《聯合國難民公約》簽訂 50 週年。這項公約對難民作出定義,並規定獲得庇護者的權利與庇護國的責任。

目前每 3 秒鐘就有一個人流離失所,每 97 人中就有 1 人是尋求庇護者、國內流離失所者 (IDP)、或者難民。這些術語有何不同?

根據 1951 年的公約,難民(Refugee)是指因種族、宗教、國籍、政治觀點、或特定社會團體成員身份受到迫害而逃離本國的人。

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UNHCR,)說,截至2019 年底,有 7950 萬人被迫逃往國外

尋求庇護者(Asylum seeker)是難民身份申請尚未經過評估,因此沒有任何法律承認的難民。截至2019 年底,有 420 萬人等待庇護申請結果。

一名國內流離失所者(IDP,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逃離家園但並無越過國界尋找庇護。就算因為武裝衝突、暴力或侵犯人權而逃離,他們在法律上仍處於當地政府的保護之下,即使這個可能是他們逃離的原因。截至 2019 年底,大約有 4570 萬人是國內流離失所者。

移民(Migrant)是一個統稱,指的是離開家園但並非因直接受到迫害或死亡威脅的人。他們可能會暫時或永久地、合法或非法地流動。在2020 年有超過 2.8 億移民

儘管難民、尋求庇護者、國內流離失所者和移民可能看起來很相似,但每個群體受到的保護卻不同。

1951 年的《聯合國難民公約》概述了被視為難民的人獲得的部分權利,但是移民則沒有這些權利。

難民受到保護,不會被驅逐出境或遣返到危及生命的境地。他們在新的國家居住有望讓他們獲得社會服務並使他們融入社會。

另一方面,移民受一個國家的移民法律和程序約束,他們可以被拒絕入境或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