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政府上星期宣佈推出31項措施,提供台灣人在中國大陸學習、創業、就業與生活上更多的便利。不過在中國不斷以軍事、外交和經濟方式壓迫台灣之際,北京當局這項“惠台”舉措不免引來一些質疑。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上星期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當天即實施31條措施,在圍繞中國“重點行動計畫”和“重點研發計畫”專案上提供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其內容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和影視等多個領域,“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對於北京當局在全國兩會前夕推出幅度廣大的“惠台”措施,華盛頓智囊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葛萊儀(Bonnie Glaser)說, 中國的做法符合其對台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一方面以軍事、經濟、擠壓國際空間對台灣施壓,另一方面也設法吸引更多台灣民心,尤其是那些對統一“不感興趣”的台灣年輕人。
葛萊儀說:“我猜想他們大概以某些團體為焦點,例如其中有些措施或許是針對台灣年輕人,因為他們被視為對統一比較不感興趣,而且他們有較強的台灣認同感。所以我認為或許有些努力是為了防止這些年輕人的觀點受到台灣新教科書的影響,使他們變得對中國更為反感。”
對於北京當局近年來以創業及就業吸引台灣年輕人到中國為重點的對台策略,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呂冠頤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許多機會,對台灣的年輕人,尤其是才畢業的大學生自然有吸引力,至於台灣政府是否擔心人才流失的問題,呂冠頤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台灣的民主價值和開放社會也是影響年輕人是否到中國就業的因素。
呂冠頤說:“我想台灣是一個多元、民主、開放的社會,所以它也不能對同學們自己未來的職場規劃有什麼樣一定的介入程度,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台灣自己開放多元的價值,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在這個成長環境下長大的,他們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政府但不擔心,我想中、短期這也不是政府能介入的,但政府和產業都應該有一樣的努力和希望,就是把台灣的經濟搞好、產業升級。”
中國總理李克強星期一在全國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堅持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基礎外,還表示將繼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也在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中對媒體表示,最近推出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31條措施,“受到台資企業和台胞的廣泛好評”,中國政府不僅要將這31條措施落實到位,還將根據新情況與新需求,研究出台“更多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
不過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同一天在立法院針對民進黨立委邱志偉關於中國推出31條惠台措施台灣如何因應的質詢表示,無論是九二共識、惠台,或本質上是利中的政策,中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併吞台灣”,行政院將召集相關部會就其內容進行檢討,並提出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