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打壓的《十年》 紐約參展

香港獨立電影《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電影奬,其中“方言”的畫面。(視頻截圖)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政府打壓《十年》紐約參展

第15屆紐約亞洲電影節北美首映被中國當局全面封殺的電影《十年》。該片主創人員表示,以後他們還會繼續誠實面對現實,“真心拍攝有關香港的事情”。電影節組織者表示,《十年》是一部重要影片,反映了香港人的喜好。但作為電影節贊助機構的香港政府卻並不喜歡這部引起港人共鳴的影片,將其當作另類排除在受贊助的香港參展影片之外。

香港政府將《十年》當另類

香港電影《十年》7月4日在紐約亞洲電影節上映,這也是這部受到很多香港人歡迎的獨立製作影片的北美首映。雖然主辦者告訴美國之音,香港有10部電影參展,但作為電影節贊助者之一的香港駐紐約經貿辦事處卻在其新聞稿中說,該機構只贊助“9部優秀的香港電影”,在其列出的名單上,《十年》不在其中。當記者打電話詢問該辦事處主管電影節事務的官員時,該官員一聽到是美國之音記者便掛斷了電話,之後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

《十年》主創人員對於被香港特區政府自律隔離、當作另類的做法表示,他們早已習慣了這種待遇。《十年》第二部短片《冬蟬》的導演王飛鵬說:對他們來說“最重要最關鍵的是能夠跟外地的觀眾見面,有一個問答環節,可以放映我們的電影,這對我們來說已經夠了。”

《十年》製作人蔡廉明表示,邀請他們的電影節組織者可能承擔了更大壓力。《十年》第四部短片《自焚者》的導演周冠威表示,《十年》已經是一部不能公開說出口的電影了,因為“香港人存在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香港參展片《哪一天我們會飛》獲頒本次電影節“亞洲之星獎”,該片由著名香港女星楊千嬅主演。在楊千嬅舉行記者會前,前去採訪的紐約粵語媒體記者被告知,不准在記者會上提任何有關《十年》的問題。

“他們不用怕我們”

2015年出品的《十年》由5部獨立短片組成,反映港人對10年後香港處境的擔憂、恐懼,甚至是絕望。大陸當局不僅封殺了該片獲最佳影片獎的第35屆香港金像獎在網絡上的直播,而且在蘋果公司香港iTunes開始經銷《十年》後直接關閉了蘋果公司在大陸的iTunes。

但《十年》制作人蔡廉明在與5部短片的5位導演舉行記者會時告訴美國之音,他們不會因此停止做他們認為正確的作品。

他說﹕“我們以後會繼續做我們認為對的事情,而且最後我們還只是電影人嘛,搞文化藝術的人,我們不是政治人,他們不用害怕我們,我們只是真心去拍一些關於香港的事情 。”

第一次嘗試政治題材的《十年》中第一部短片《浮瓜》的導演郭臻也表示,會繼續講自己想講的話,“所以往後也一點不會抗拒拍政治的(電影),可是也不會回避。反正就拍自己,誠實,覺得要講的,就這樣。”

《十年》不是港獨電影

《十年》為2025年的香港描繪了一幅黑暗的圖畫,其中涉及一些敏感話題:如,通過陰謀暗殺制造恐慌得以通過《國安法》;不會說普通話的計程車司機完全喪失了競爭力;香港當地最後一家養雞場被迫關閉,類似紅衛兵的少年軍嚴查違法的本地產品;激進的學生認為,唯有獨立才是香港的出路,而一位來自大陸經歷過文革和六四老婦人在英國駐港機構前自焚。《十年》第四短片《自焚者》的導演周冠威表示,有人將《十年》冠以港獨片並不客觀。

周冠威說﹕“有5部短片只有其中一部講到這個議題,講的時候也沒說港獨就是香港的出路,全片其實是個思辨的過程,究竟港獨好不好?可能會害死香港,可能會幫到香港,不知道。這是個問號。如果這樣就被標簽為港獨電影,那就不太客觀了。”

《十年》反映了香港人的喜好

紐約亞洲電影節執行主任加米爾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雖然組織者選擇《十年》時意見不一,雖然這可能並不是一部大師級電影,對它的評價也存在很大爭議,但是他認為,這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他說﹕“它顯示了香港人的喜好,因此我想讓它在紐約放映。我認為電影節成為這部電影的北美首映也是有道理的。不過這裡沒有任何政治因素。我們放這部電影就因為它是部很好的虛構片,而且由年輕導演、低成本制作,有些故事還很感人。”

紐約亞洲電影節由一群來自電影制作、發行等領域的、以亞裔為主的專業人士發起和組織,今年是第15屆。來自中港台兩岸三地近20部影片參展。加米爾表示,參展影片的遴選是一個簡單而自然的過程,不涉及任何政治考量。

他說﹕“我們選擇與電影出產地人民有著密切聯繫的電影,也就是與真實生活密切聯繫的電影,這是我們的目的。跟政治電影節相反,我們沒有任何訊息要傳遞。”

台灣有5部影片參展,其中改編自九把刀同名暢銷小說的電影《樓下的訪客》將是7月9日電影節閉幕的壓軸片。

來自中國大陸的《老炮》、《美人魚》等5部影片也參加了本次紐約亞洲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