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NGO回應港大調查 中國新法影響非牟利組織運作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公佈國際非牟利組織在香港營運的調查報告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港大調查國際非牟利組織運作 有組織指中國新法規影響大

香港大學香港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最近公佈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中,有215個國際非牟利組織(INGO)在香港營運,其中有回應問卷調查的組織,接近70%的活動集中在中國。有香港非牟利組織表示,中國政府對境外非政府組織存有戒心,最近實施的新法規,對境外非牟利組織的運作造成很大影響。

香港大學香港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及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最近舉行記者會,公佈在2009年至2014年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計劃,搜集全香港合法國際非牟利組織(INGO)的資料建立資料庫,包括從官方和公開渠道收集215個INGO的數據,以及對有關INGO進行問卷調查,當中55個INGO有回覆。

近70%香港INGO關注中國

調查顯示,近70%國際非牟利組織的香港辦事處在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設立。在55個回覆問卷的INGO當中,接近70%主要關注地區為中國;85.5%認為他們不受香港政府干預;超過69%表示,並無參與香港的政策等倡議活動。

有記者提問表示,國際非牟利組織「人權衛士緊急救援協會」瑞典藉幹事達林,今年初被中國當局拘留,並在中央電視台「被認罪」,承認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活動,引起國際關注。事件會否引起其他在香港設辦事處的國際非牟利組織擔心,在香港運作都不一定有保障﹖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政治研究中心項目經理楊區麗潔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政治研究中心項目經理楊區麗潔回應提問表示,有部份國際非牟利組織認為,未來可能真的會有挑戰,也會觀察香港一國兩制將來會不會有變化。

INGO觀察一國兩制變化

楊區麗潔說:"即是香港會否繼續保留我們這些優良、自由的傳統﹖將來任何制度上會不會有變化﹖其實當然他們會看著。但是他們認為內地(中國)發生的事情,對香港來說是有危也有機的,因為一方面,香港如果根據一國兩制的話,其實我們應該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更加安全的地方,對於他們(INGO)的運作來說,但是當然他們也會擔心將來會不會有變化,有些機構表示,他們會看著這個形勢。"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詠怡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詠怡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在香港設立的國際非牟利組織辦事處,比主權移交之前更多,佔調查的組織接近70%,主要是由於國際大趨勢,在1980年代之後,非政府組織在扶貧、經濟發展,以及人道援助方面,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香港的增長是反映這個國際狀況。

李詠怡並表示,香港有設立國際非牟利組織辦事處的優勢,包括籌款與制訂策略、人才和網絡,加上結社自由等。

香港應維持新聞自由法治優勢

李詠怡說:"對很多的國際組織來講,97之後香港的一國兩制成功、順利推行,其實都是令到他們增強了來香港設立辦事處的信心。"

李詠怡表示,要維持香港成為國際非牟利組織辦事處樞紐的優勢,必須要維持香港現有的資訊、新聞自由以及結社自由的保障,法治的傳統,包括透明、清晰的法律環境。

李詠怡說:"這些對他們(INGO)來講是有利的條件,令他們可以在香港進行他們的活動,另一方面對香港來說,這個也是令香港能夠發揮它真正的一個國際城市,以及一個香港常常希望做的亞洲、全球城市的一個地位。"

中國新法規管境外非政府組織

香港大學的調查顯示,在香港設辦事處的國際及跨境非牟利組織,接近70%主要關注地區為中國。去年5月初,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公佈了《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二次審議稿)》,立法規範境外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及資金來源,規定境外非政府組織不得從事或資助營利性活動、政治活動,宗教活動等。

管理法並規定,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直接負責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因7項事件被拘留15日以下,包括顛覆中國國家政權;破壞民族團結、分裂中國;煽動抗拒中國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搜集中國國家秘密或者情報;造謠、誹謗或者發表、傳播其他有害資訊,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或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等。

由香港大學中國教育小組創會成員於大學畢業後成立,2003年在香港註冊成為社團,2004年獲香港稅務局認可註冊成為免稅慈善團體的「香港沃土發展社」,以資助、研究和發展項目,推動中國貧困農村的教育、經濟、文化、環境、社會及衛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現時主要工作地區為湖南省湘西自治洲的中國國家級貧困縣,包括保靖縣、古丈縣,以及貴州省沿河縣。

香港沃土發展社召集人何榮宗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NGO因應中國新法規

香港沃土發展社召集人何榮宗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中國當局最近實施的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對他們的影響,是需要在湖南省他們服務的地區設立一個當地的組織,該組織是從屬於當地的民政部,而組織的所有成員,都是香港沃土發展社中國大陸的職員,不可以有香港人。

何榮宗說:"現在就因為有這個法規,我們覺得雖然沒有人來封我們舖,沒有人來叫我們不要做,甚至他們幫我們,官員其實都很友善,他知道我們做好事,都主動開會的時候談,我們怎樣可以在這樣的法規底下,都繼續幫到他們當地的農民或者一些朋友,他都幫我們想辦法去處理。"

何榮宗表示,中國當局去年開始加強對境外非政府組織的規範,主要是對境外非政府組織存有戒心,擔心這些機構將一些海外資金引入中國,影響社會穩定。

新法規對境外NGO運作影響大

何榮宗說:"老實說我自己個人就不是很涉及政治,不過,我想這個法規背後的理解就是這樣,所以當我們同保靖縣的、湖南保靖縣我們服務的地點的官員談的時候,他們的官員都有提出這點,就是那個資金來源的問題,如果我們甚麼都不變,用我們香港沃土發展社的名義繼續好像以前的模式,他們官員會有些戒心,即是覺得似乎這個東西不好的。"

何榮宗表示,中國加強監管境外非政府組織的新法規,對香港沃土發展社的影響相對比較少,因為他們從事的活動比較單純,捐款也是來自香港,在中國大陸服務超過20年,與當地地方政府也有信任。何榮宗表示,聽聞新法規對其他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運作造成困難,例如就算國際慈善組織的籌款是在香港進行,但可能部份捐款是來自歐洲等地區,這些捐款如何轉入中國會有困難。

有廣東勞工團體需暫時除牌

何榮宗說:"我自己聽聞不是很清楚具體困難,不過現在有這個法規之後,的確是令他們的服務是要想過。我聽聞不是這些所謂慈善團體,譬如一些所謂勞工團體,的確甚至覺得一些國內(中國)的一些辦公室,甚至是要取消註冊,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勞工團體,雖然可能是香港的勞工團體回去(中國)開設一間公司這樣,繼續做一些所謂勞資關係的一些服務,但是他們覺得香港來的錢都可能是覺得有疑問。

何榮宗表示,中國加強監管境外非政府組織的新法規,雖然還未正式強力執行,他聽聞在廣東省有部份勞工團體需要暫時除牌。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最近通過備受爭議的慈善法,禁止慈善組織從事或資助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並規定個人不得公開募捐。何榮宗表示,由於他們沒有在中國募捐,慈善法對他們沒有影響,至於服務會否受影響,相信更重要的是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法,目前仍要確定詳情。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總幹事區美寶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國際特赦組織不設中國辦公室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總幹事區美寶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們1980年代中期,已經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工作超過30年。由於是香港分會,主要是在香港從事有關人權的工作,服務對像最主要是香港市民。區美寶表示,國際特赦組織的分會或者辦公室,都沒有在中國設立任何辦公室。

區美寶說:"其實最主要都是要有中國政府的同意,我們是一個很注重、要有法理依據去工作的團體,所以我們一日中國政府不會開放、贊成我們這些人權團體在中國當地註冊的話,其實我們是不會在中國的境內進行我們的工作。"

區美寶表示,由於目前互聯網的技術發達,很多時候中國發生侵害人權的事情,他們可以透過互聯網獲得消息,很多時候中國維權人士,都會透過各種通訊方法向他們投訴。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主要是替受侵害的人士,發起寫信行動,向有關當局投訴。

NGO工作需回應香港形勢改變

區美寶表示,除了香港分會,國際特赦組織也在香港成立全球國際部辦事處,也是東亞地區的辦事處,包括日本、韓國、台灣、蒙古等地區,而在香港成立全球國際部辦事處,主要是由於香港資訊比較發達,言論及結社自由也是相對比較開放的地區。

區美寶表示,香港主權移交之後,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工作沒有改變,運作也沒有改變,不過,工作的方法要回應香港改變了的形勢,例如做多些國際言論自由標準的教育工作等,也要提醒香港政府有責任維護言論及新聞自由。

區美寶說:"因為我們以前很可能香港言論比較自由,我們很少聽到關於無故被打壓,當然這幾年就聽到劉進圖(明報前總編輯)被人襲擊,以及有幾個媒體的運作,我們都好像見到尤其是市民都會有一個聲音,覺得有些主持人被撤換,即是李慧玲(商台前主持人),這些其實是不是與言論自由的收窄有關係呢﹖"

特區政府減少與NGO渠道

區美寶表示,1980年代中期成立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時候,與港英政府的交流有別於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的香港特區政府。區美寶表示,主權移交前民政局轄下有一個公民教育委員會,主要職責是普及公民教育,當時香港的人權及公民教育組織,可以定期與政府部門合作做研究,了解香港市民對人權的概念等,而政府也會定期有執行相關的教育工作等。

區美寶表示,主權移交後,港府將公民教育委員會改編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後來漸漸消失,相關的公民教育工作也漸漸消失,香港的人權及公民教育組織,也失去定期與港府溝通及跟進工作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