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明年可望改善?專家:美國或成關鍵因素

中國官媒新華社發佈的照片​​顯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到訪的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握手(2024年12月25日)。

日本外相岩屋毅12月25日出訪北京,雙方確認並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對中國限制日本水產品進口、推動王毅訪日、中國軍隊活動和放寬簽證限制等議題進行了討論。不過,對於明年的中日關係是否會“更上一層樓”,受訪專家看法不一。

岩屋毅25日在北京與李強舉行會談時稱“日中對於地區和世界共同肩負著重要責任”,強調了推進擴大共同利益的“戰略互惠關係”的想法。隨後,岩屋毅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談。

這是岩屋毅就任日本外相後首次訪華,也是去年4月日本前外相林芳正訪華後,時隔1年8個月以來,再次有日本外相訪華。

岩屋毅指出,日本首相石破茂今年10月在寮國與李強會談、以及11月在秘魯與中國國家主“願朝著這方向推進日中關係”。

岩屋毅在與王毅會談時邀請其早日訪日,加強日中兩國之間的溝通,顯示雙方有意推動高層往來。而圍繞中方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水排海後全面暫停的日本水產品進口,岩屋則尋求中國盡快恢復進口。他也提及中方拘留日本人、中國軍事活動趨於活躍等議題。

在日中外長會談後,中日雙方也舉行了部長級“日中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人文對話),上次舉行人文對話是在2019年。中國文旅部長孫業禮、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阿部俊子等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討論了首次會議以來兩國人文交流的進展,並規劃了下階段工作重點。岩屋毅表示,日方願同中方一道,提升人文交流計畫質量,深化友城交往,相互採取更多便利人員往來措施。

有意推動關係改善

對於岩屋毅此次中國之行,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林泉忠(John Lim)告訴美國之音,據他20年來的觀察,中日關係能否改善,相當大的主導權是掌握在北京、而不是東京手。因此,目前中方是希望中日關係改善,甚至需求比日方更為迫切。

對中方而言,林泉忠解讀,這首先是為了要應對對中國“來勢洶洶”的特朗普,但因為目前為止,中方還看不清楚特朗普的打算,“所以是充滿不安的狀態” 。而在此一情況下,拉攏日本原先就是中方的戰略,希望能達到“分斷美日”的目的。

回首過去幾年,因為美中關係不好的大環境下,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安保議題上,可謂完全倒向美國。林泉忠說,“實際上,中方當時拉攏日本是沒有成功的,但現在是一個機會”。

當然,對中方而言,新首相石破茂的對華態度轉變,包含外交語氣上的轉變,確實也帶來兩國改善關係的機會。但林泉忠認為,這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中方後來放軟了對日本的態度,因此日方當然也不會繼續堅持強硬態度。

香港中文大學政務與政策學院講師堀內徹(Toru Horiuchi)向美國之音表示,日本在努力改善對華關係、與美國維持安全合作制衡中國之間面臨兩難,“這兩個目標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與美國的持續合作,並不自動意味著日中關係的惡化”。

堀內徹解釋,在與美國合作的同時,日本在美中之間仍然可以有一些迴旋的餘地,比如日中在一些比較容易的政策領域,促進戰術合作是可行的,就像前首相安倍晉三在任時試圖做的那樣,“因此,我認為改善將不可避免地局限於兩國更容易合作的領域,例如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

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學部教授加治宏基(Hiromoto Kaji)告訴美國之音,日本將維持與美國在經濟安全方面的合作政策,但深化對華貿易也至關重要,“後者對中國來說也是如此,這就是岩屋外相訪華的意義所在”。

立場沒有太多改變

堀內徹向美國之音解讀,日本民眾目前對中國非常負面的看法,可能會限制日本政府對華政策選擇,“考慮到強烈的反華情緒,日本領導人不准備在那些可能激起日本民族主義的問題上,做出任何重大讓步,特別是東海領土爭端和中國在日本週邊日益增多的軍事活動”。

堀內徹認為,中日之間的力量對比已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中國可能也不迫切需要在涉及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做出重大妥協,因此,當日中戰略利益發生衝突時,雙邊關係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就很小。

林泉忠則指出,判斷石破茂是否有意願將中日關係推到“更上一層樓”,目前還言之過早。而在美國因素方面,由於外界目前對於特朗普上台後的對華、對日的政策,還不能完全清楚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石破茂本身的政權基礎並沒有很穩固。明年3月的預算案和7月的日本參議院大選,在“朝小野大”的格局下,都會對石破茂政權形成挑戰。

因此林泉忠認為,推動日中互動雖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也有利於區域的安定,但他研判,石破茂主要是希望中日關係,能夠維持一個“基本穩定”的態勢,而沒有進一步加深關係的意圖。

美國成中日關係關鍵?

而對於明年的中日關係展望,堀內徹說,隨著特朗普重新上台,中國也希望改善與日本等第三國的關係,避免同時與多個國家發生“多線”衝突。不過話雖如此,影響中日關係最重要的因素恐怕還是美國,“畢竟,日本和美國是官方的安全盟友,而中日只是想推動‘互利的戰略關係’。日本暫時還沒準備好放棄美國而轉向中國”。

但日本京都大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大西廣(Hiroshi Onishi),則不認同“美國因素”這樣的說法。大西廣向美國之音表示,任何一個獨立國家,本來就有獨立發展外交事務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石破茂應該不去考慮第三者,而去改善中日關係。他不必考慮其他國家的任何影響”。

大西廣解釋,外界不用擔心日本是否有意願改善對華關係,因為「如果日本人民不用考慮任何其他國家的干涉,他們就能與中國人民搞好關係」。

對此,加治宏基則認為,在考慮日本的外交政策時,日美同盟的穩定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換句話說,決定日本國際存在的因素之一,是日本如何制定與對美關係平衡的自主、獨立外交政策,以穩定日中關係。

大阪世博成契機?

日本經濟新聞23日報導,多位中國政府相關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已開始討論最早於2025年上半年重啟日本水產品的進口。此外,日本政府正在摸索,將在明年5月至6月左右,召開“中日韓首腦會談”,並藉機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訪問日本。而這個時時刻也被定位為適合發表解禁方針的時機。

此外,由於日本將於明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辦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也被外界視為是邀請李強訪日、舉辦“中日韓首腦會談”、並改善日中關係、推動日韓關係的絕佳時機點。對此,堀內徹表示,大阪世博會可能是兩國改善關係的好機會,“日方希望世博會期間有更多中國人到日本旅遊,對日本經濟有利”。

大西廣也同意大阪世博會和中日韓峰會是改善兩國關係契機的看法。但堀內徹補充,日本也會擔心,如果美國明年決定向中國施壓,而日本也效仿美國的話,那中國可能會採取報復措施,不派高官赴日參加世博會,並限制中國人赴日旅遊,如此一來的話,“(大阪世博會)這個潛在的機會就被浪費了”。

不過,林泉忠認為,即便日本政府在明年有這樣的規劃,這都還是“很正常”安排,他研判,中日關係明年調整的幅度仍將有限,“我並不認為日中關係的調整,會有如2018年5月(中國前總理)李克強訪日時,將日中關係提高到非常高的層級”。

加治宏基也解讀,儘管日本政府對大阪世博會寄予厚望,但日本民眾對世博會的評價卻很嚴厲。此外,今年中國人民對日本的看法明顯惡化,政治因素也使兩國的輿論處於高度互不信任的狀態。因此,兩國領導人必須繼續探索合作的可能性,並說服社會大眾相信,日中這樣的合作將會為兩國社會帶來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