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欲建設“統一大市場”:重回計劃經濟還是清除發展壁壘?

2021年10月4日,週一,北京郊區通州一處正在建設的商業辦公樓前掛著大紅燈籠。

4月10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資本和能源市場等各個層面提出“統一”的要求,力圖“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此,市場反應並不看好。部分分析人士擔憂,這是中共要重回計劃經濟的信號。其他學者和專業人士認為,即使不至於倒退至計劃經濟,執行可行度和時間都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欲建設“統一大市場”:重回計劃經濟還是清除發展壁壘?

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七千多字的《意見》68次使用“統一”一詞,從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市場信息交流渠道、資本和能源市場等幾乎涵蓋所有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層面提出“統一”的要求,指出目的是“全國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此次《意見》發布醞釀已久。去年12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23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是對“十四五規劃”中“加快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進一步深化。習近平在會上強調,中國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製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

重回當年的統購統銷和計劃經濟?

對於中共要加快建立統一大市場的決心,市場的憂慮反應明顯,更有許多學者認為這是中央政府要重回計劃經濟的一個信號。截至4月11日股市收盤,滬指下跌2.61%,深證成指下跌3.67%,創業板指下跌4.2%,盤中更一度跌至2020年7月以來新低。

“這就是中國計劃經濟的2.0版,增強版,升級版的計劃經濟”,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這樣分析道。

他告訴美國之音:“其實就是把原來的統購統銷現在給精心的包裝了一下,並且也改進了。他會利用現有的技術和設備,包括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原來的統購統銷比較簡單粗暴。現在如果加上現代的物流、支付,現代體系的話,可以把它變得更完善,更完美。”

謝田說:“這些都會跟中共對老百姓的監控、控制聯繫在一起。肯定會做的更精緻,更完善,但是它還是一個統購統銷。” 《意見》出台後,很多海外獨立學者和觀察人士紛紛表示擔憂,中國又要開始回到幾十年前用糧票購物的年代。

獨立時評人王劍在他的油管自媒體頻道裡評價說,這個文件沒有任何價值,假大空。

他說:“當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的時候,統一市場就會有問題。這個文件講了一堆宏觀的虛無縹緲的東西,你不知道他要解決什麼問題,也不知道有什麼措施,全是指導性的意見。沒有任何價值也沒有任何意義。只是中共中央押著國務院出來刷個存在感,僅此而已。”

謝田分析出台統一大市場意見主要有三個動機。第一大動機是現在的政府財政赤字。

他說:“所有生產的那些零售,商家,農民,加上配送這些系統,現在都是私營、個體的,小戶的民間的在做。他(政府)這樣統一的話,把這部分利潤都拿過來了。所謂統一,其實就是專賣,就是壟斷。壟斷就有壟斷的利潤,他就可以隨便定他的價格。其實說白了就是割韭菜。經濟在惡化,不得不這樣做。”

第二個原因,謝田認為和習近平謀求連任前的政治鬥爭有關。

他說:“二十大之前,他越來越不那麼確定可以連任,因為有越來越多反對的聲浪和跡象。要統一要壓制反對的聲音,只能通過控制。誰不服他,把你這個省,這個市,這個地區,一封一管,所以這跟內鬥有關。”

最後,他提到可能是為將來的備戰備荒做準備。謝田分析說:“中國到去年收購了全世界糧食儲備的一半。中國跟美國有個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後來沒完成。但是玉米,糧食那邊完成了不少。為什麼要提前儲備呢?我覺得中共是在為打仗做準備。糧食可能會出現問題,才會囤積糧食。所以我覺得是有備戰備荒的打算,所以才會回到這個統購統銷。當然他不能用統購統銷這個詞了,所以創造了一個新的詞,全國統一大市場。”

《意見》的目標和執行各方解讀不一

《意見》出台後,中國國內各大媒體跟進發表或者轉載,一些財經媒體和分析公司也邀請專業人士做出一些解讀,不過大多停留於非常籠統寬泛的評論,鮮有具體案例或者詳細分析。

位於北京的銀行經濟分析師張宏(應本人要求使用化名)告訴美國之音,這個《意見》是國務院的一個頭號文件,但也就是大段的信息堆積,沒有執行指導,也沒有聽證和過渡期,一切全憑市場解讀。

他說:“甚至央行自己出了什麼東西,也靠市場解讀。我記得有一次央行出了一個貨幣政策,央行自己不吭氣,記者都找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黃益平來解讀,但是他也不知道。很多時候,文件細則出來,國務院批准,然後就發了。發了之後就再沒下文了。”

旅居美國的獨立學者和時評人鄧聿文告訴美國之音,他並不認為《意見》可以被簡單的解釋為回到計劃經濟,也不認為每一個中央文件都需要被解釋。

他說:“我看了那個文件,看不出什麼搞計劃經濟的動向。我也注意到了海外,包括國內的一些人,說以市場的名義重新搞計劃。我覺得如果這樣解讀,是大家對習近平這幾年搞的東西有點害怕,害怕過度。”

鄧聿文說,中國的市場分裂不統一,是存在了幾十年的老問題了。以前中央政府也強調過要建立統一的市場准入和標準,只不過一直沒有發文件而已,也不可能完全實現。

他說:“就算實現了,肯定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首先你必須要清理一批地方的文件。各個地方的土政策,土文件是非常多的。土政策都是為地方利益服務的,所以中央和地方,中央和部門之間有太多利益的博弈。這個博弈的過程是個老問題。之所以要再三強調,就是因為打不破。”

鄧聿文補充說:“當然,以習近平的執行力,他要做的事都能做起來,不管這個事是好是壞,他一直在做。從這個角度來看,應該會得到部分的落實。”

謝田也表示,關於《意見》的推行,地方政府肯定會反對,因為這涉及到中央跟地方利益博弈的問題。

他說:“有些產業可能跟地方政府的利益相關。推進的時候肯定會有阻力,毫無疑問。有些省份比方廣東啊上海啊,很難推進。東北這種地方反而容易,本來計劃經濟就很重。”

張宏也認為,就算文件能執行,也需要很多年。他說:“就像一帶一路。剛開始出來的時候不都是各方一通解讀嘛,解讀了有個三四年,感覺這個事好像才出現規模。2012年一帶一路這個概念出來,2016年才到頂峰。現在這個'統一大市場',那起碼得到第十五個五年計劃(2026年)的時候估計才能有點兒成效。”

張宏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如果能真正實現全國性的去除經濟活動的一些壁壘,是有利於提高生產力的,但是可能讓一些弱小企業被淘汰。

他說:“各個地區是有這種保護主義的,比如說北京原來為了保護夏利要限制排量,上海要保護大眾。建立統一大市場,去掉各個地區之間的行政壁壘,都是要靠強權的行政命令去實行的。保護主義去掉,那不少小企業都得死,因為只有最好的最大的能活下來。全國搞成一樣,那肯定會傷害很多人的利益。”

張宏認為,從法律執行的層面來說,統一標準未嘗不是好事。他舉例說,去年4月,深圳市有關部門和單位增設砂石渣土運輸車輛營運行政許可,強制企業入會並收取會費,後來被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裁定搞行業壟斷,嚴重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求取消整改。

他說:“全國法律都是一樣的,但是執行起來差別就非常大。如果都能把執行給統一了,也是很了不起的。”

但是,張宏在提到《意見》出台後,外商普遍信心不足,認為他們在中國越來越不受歡迎。

他告訴美國之音:“外商就是覺得,現在出的種種政策都不歡迎他們,內外資要一樣的國民待遇。其實現在的確是給外資沒有任何的優惠。現在我能看到的唯一的對他們的優待就是,新冠測出陽性了,可以自己在家隔離不被拉走,其他沒有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