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加沙人質和停火談判正在進行中

  • 美國之音

2024年3月14日,在加沙走廊南部汗尤尼斯以西的哈馬德地區,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走在被以色列轟炸摧毀的房屋廢墟中。(法新社照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五(3月15日)表示,美國正在與以色列、卡塔爾和埃及密切合作,以達成協議釋放被哈馬斯扣押的人質,並讓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實行較長時間的停火。

“在我們說這些話的時候,對話正在進行中。我相信談判將持續到未來幾天,” 布林肯在維也納與奧地利外交部長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告訴記者。

他說,哈馬斯已經提出了一項反建議,以色列派出一個談判小組前往卡達進行進一步的談判。先前談判在最近陷入了僵局,使得在穆斯林齋月之前暫停戰鬥的希望破滅了。齋月週一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開始。

布林肯在談到以色列重返談判桌時說:“我認為這反映了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和緊迫感 - 達成停火,讓人質回來,獲得更多的人道主義援助。這是我們致力於做的事情,我們將努力把事情做成,不管需要多長時間,付出多艱苦的努力。”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週五表示,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總理已經批准了在加沙南部城市拉法進行軍事行動的計劃,那裡有130多萬巴勒斯坦人避難。他說,軍隊正在為行動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撤離平民做預案。

拜登行政當局表示,它需要看到為這種地面行動所製定的明確而可行的計劃,並且必須保護平民。布林肯說,拜登行政當局還沒有看到這樣的計劃。

新的援助行動中有更多人死亡

以色列軍方週五否認以軍士兵週四晚間在加沙地帶北部向等待援助車隊的巴勒斯坦人開火。加沙北部普遍存在嚴重的飢餓問題。

加沙的巴勒斯坦衛生官員的說法則不同,稱以色列向加沙北部等待援助貨車的人群開火,造成至少21人死亡,150多人受傷。

以色列國防軍否認他們的部隊在科威特廣場開火。軍方說,在車隊抵達前大約一個小時,“持有武裝的巴勒斯坦人”向等待援助的平民開火。

以色列國防軍在聲明中說:“當援助卡車進入時,巴勒斯坦槍手繼續射擊,成群的加沙人開始搶劫貨車。此外,一些加沙平民被卡車碾壓。” 軍方表示,初步審查發現以軍部隊“沒有使用坦克炮火、空襲或開槍”,但他們將繼續審查這一事件。

聯合國表示,加沙北部的人正在挨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週五表示,31%的兩歲以下兒童患有急性營養不良,是1月的兩倍。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篩檢的兒童中有4.5%患有消瘦症,這是最危及生命的營養不良形式。據報道,隨著飢荒擔憂的增加,最近幾週至少有23名兒童死於營養不良和脫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長凱瑟琳·拉塞爾(Catherine Russell)說:“我們一再試圖提供更多援助,並一再呼籲解決我們幾個月來所面臨的准入挑戰。但相反,兒童的處境日益惡化。我們在提供挽救生命的援助方面的努力,正在因不必要的限製而受到阻礙,這些限制正在使兒童付出生命的代價。”聯合國表示,自戰爭開始以來,以色列只為計劃中的向

加沙北部提供人道援助任務的大約四分之一提供了便利。

加沙衛生部表示,在加薩中部的另一次事件中,以色列空襲擊中了努塞拉特營地的一個援助分發中心,造成數名平民死亡和受傷。

10月7日,哈馬斯的戰鬥人員發動恐怖攻擊,攻入以色列南部,造成約1200人死亡,並將250人扣為人質,隨後以色列開始了消滅哈馬斯的軍事行動。這些人質中大約有130人仍被關押,但以色列官員表示,他們認為大約有30人在襲擊中已並被打死並被帶走屍體,或在關押中死亡。

哈馬斯管理的加沙衛生部表示,已有近31,5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另有7,3,000多人受傷。據信更多的遺骸埋在廢墟下。聯合國週四表示,清理加沙近2,300萬噸被摧毀房屋和建築物,並清除未爆彈將需要數年時間。

急救船靠近加沙

同時,為加沙運送200噸食物的援助船張開雙臂(Open Arms)三天前從塞浦路斯航行後,週五已經接近加沙地帶的海岸。

這艘船載的食物是由廚師和慈善家何塞·安德烈斯(JoséAndrés)創立的慈善機構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提供的。西班牙援助組織張開雙臂(Open Arms)提供運輸,這艘船以該組織命名,將停靠在臨時碼頭。

這艘船正在測試一條新的海上走廊,旨在為加沙地帶來更多援助,聯合國警告說,那裡有57.6萬人處於與衝突有關的飢荒的邊緣,幾乎所有230萬居民都正在經歷糧食短缺。

該走廊由美國與塞浦路斯、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塔爾、歐盟和聯合國協調。

雖然人道工作者表示歡迎任何額外的援助,但他們強調,船隻和空投不能取代卡車能夠攜帶的援助數量,他們一再呼籲以色列開放更多的過境點和進入加沙的道路。

美國軍方已派遣一艘船前往地中海,在加沙海岸線上建造一個臨時碼頭,為更多援助提供通道,但表示可能需要長達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美國之音駐聯合國記者貝希爾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文參考了美聯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的報導。)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