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重大議題上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進展,但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4月26日)在相對溫和的氣氛中結束了對中國的三天訪問,這是自2022年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以及去年初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以來,彼此關係趨於穩定的最新跡象。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也突出地顯示出,儘管兩國關係已經似乎穩定下來,但並非意味著分歧不再擴大和深化。相反,兩國關係有走向穩步惡化的趨勢。
“很明顯,雙方在實質性問題上幾乎沒有共同點。”康奈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艾倫·卡爾森(Allen Carlson)說。
從台灣、南中國海緊張局勢、到美國科技管制、貿易爭端及烏俄戰爭,美中兩國目前正面臨一系列重大分歧,而且似乎有越來越擴大之勢,布林肯在這次近一年來的第二次訪問也沒有帶啦任何明顯突破。
中國外交部星期五(4月26日)說,雙方在布林肯訪問期間達成了五點共識,除了加強溝通、努力穩定發展關係等原則性的重申立場外,具體成果僅包括了確定舉行人工智能對話首次會議,以及下個月舉辦旅遊高層對話等。
中國調門趨於緩和
在星期五的會晤中,習近平仍如去年六月布林肯首次訪華時一樣,威坐在中央,兩旁是兩國外交高級官員,但其所發出的信息似已相對溫和。
“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習近平說,雙方應該“以和為貴、以穩為重”。
布林肯此行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長達五個小時的會面,雙方都形容此次會面“具有實質性和建設性”。上次布林肯中國之行正逢美國擊落中國可疑的間諜氣球之後不久,王毅當時曾抨擊說,兩國關係陷入低谷,根源在於美方,“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
此後不久在雅加達的另一次會晤中,王毅繼續要求說,美方不得“肆意”干涉中國內政,取消對華非法“無理”制裁,要美國“深刻反思”。
《紐約時報》當時曾報導說,王毅在釣魚台國賓館長達三小時的會議上言辭激烈,直接將緊張局勢歸咎於華盛頓。習近平本人也向布林肯暗示了中國的不滿,他說:“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應始終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誠的基礎上。”
在本星期的布林肯中國之行中,中方雖也提出了以往會晤中常常涉及的台灣、經濟制裁等等一系列棘手問題,但調門似已明顯趨於緩和。在中國官方對習近平和王毅的報導中,已看不到諸如“肆意”、“嚴正”等立場強硬的語言,取而代之是稱兩國關係已呈現出“企穩”之勢,希望雙方能“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不要“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轍”。
《紐約時報》星期五說,中國官員上週五表現出比布林肯上次訪問時更為溫和的態度,顯示了近幾個月來兩國關係已經穩定的跡象。
從急劇下滑到穩步惡化
然而,在這似乎“企穩”和緩和的氣氛的另一面,是兩國核心分歧越來越大、深層關係更趨惡化。在關係並非暴跌的同時,美國正在加大反制中國的力度。
就在布林肯訪華前夕,美國國會通過包括對台灣的援助法案等多個涉華法案,而《華爾街日報》最近引述知情人士稱,美國正在擬定製裁草案,威脅切斷部分中國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其力度堪稱前所未有。
美國上星期還表示,可能推出多項針對中國的貿易措施,包括提高中國鋼鐵、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的進口關稅。
在美中之間已經似乎堆積成山的爭議議題之上,最近又增添了中國的產能問題。在布林肯啟程前,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再次示,拜登政府不會排除任何應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選擇。
就在布林肯星期三抵達中國前幾個小時,拜登總統還簽署了一項跨黨派法案,其中包括對台灣提供新的軍事援助,以及讓美國版抖音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出售在中國的業務,否則面臨禁用。
《紐約時報》星期五的一篇報導說,雖然布林肯訪華基調友好,兩國關係似乎變得更加穩定,但拜登政府仍在尋求更加嚴厲的對華經濟關係,其中包括對半導體技術的管制,拜登政府一直在考慮進一步的出口管制。
在中國援助俄羅斯的問題上,布林肯清楚地表明,美國嚴重關切對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包括機床、微電子等產品,並警告說,如果中國不改弦更張,美國及其盟友準備採取行動,“我們已經對100多個中國實體實施了制裁和出口管制等。我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採取行動,採取更多的措施,”布林肯星期五在記者會上說。“如果中國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會的。”
倫敦國王學院學者奇諾·萊奧尼(Zeno Leoni)說,布林肯之行不太可能產生任何實際成果。這位地緣政治學者在最近的一篇論文(The Return of Geopolitical Blocs)中指出,世界秩序正在重蹈回歸地緣政治集團的老路。
他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在這一背景下,人們擔心的是,歐洲和中東的衝突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並拖累美中俄三個國家,布林肯此行正值東歐和中東局勢緊張之際,這就是布林肯批評中國支持俄羅斯的原因。
然而,有跡象顯示,中俄關係很可能還會繼續加強。就在布林肯批評中國援助之際,普京星期四宣佈計劃在下個月訪問中國。
俄羅斯塔斯社星期四援引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 Sergey Ryabkov)的話報導說,俄中最近在很多領域加強合作令美國“氣憤至極”,而“我認為北京完全明白這一點,不會假裝願意與美國人就損害俄羅斯利益的問題達成任何協議。”
路透社的一篇報導說,美中之間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存在的嚴重分歧並沒有跡象顯示已經得到緩解或解決,連在中國如何解決產能過剩和避免廉價物品出口這樣的問題都難以形成共識。報導指出,雙方比較容易取得進展的可能只是人文交流這樣務實而又具體的議題。
康奈爾大學的卡爾森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郵件中說,雙方都不想發生公開衝突,但與此同時,利益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國可能自認為現已足夠強大,不需要再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屈服於美國,“因此,雙方都在談論合作關係,但北京和華盛頓似乎都不願意(或無法)做出讓步,從而真正讓兩國關係更加穩固。”
華盛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