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北京霧霾空氣驅使一些外籍人士離開的還有香港文匯報。這家報紙說,在京外籍人士的離開正在悄悄地影響北京,他們經常光顧的餐飲店已經出現外籍顧客減少的趨勢。中國官方的央視網也轉發了經濟觀察報日前的報導。
北京三里屯地區的一家在京外籍人士經常光顧的餐廳人員,不願證實外籍顧客客流動態,不過,她對美國之音說,來她們那裡用餐的外國人,霧霾最嚴重的時候要帶口罩進出。
“出門最多戴口罩,這是最嚴重的情況。客人來我們這裡用餐,最多戴一個口罩。”
經濟觀察報說,有的駐京外國人,一個月只帶孩子到戶外六次,盡管孩子們應該每天晒晒太陽。有的外籍人士不得已是因為懷孕,或者孩子剛剛出生。
在京外國人因霧霾天氣而選擇離開的趨勢似乎很難確定。日中經濟協會北京事務所的一位日籍工作人員對美國之音說,他沒有發現外籍人士出走的明顯趨勢。
“沒有,沒有,不過,因為工作上的(原因)而離開肯定是有。我也看到了這樣的報導,但是實際上情況不知道,我也沒有聽說這樣的人。(空氣問題)不是只有北京才有,其他的地方也有問題,這是中國國內的問題。北京是首都,因此對這個問題關注得比較多,但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離開北京,我沒有聽說過。”
東五環地帶一位商廈人員對美國之音說。
“有幾天霧霾,現在已經過了,這兩天天氣挺好的。北京到處是外國人,沒有見到他們離開的。”
馬軍是中國非政府組織公共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他對美國之音說,目前尚無在京外國籍人士以及中國富人群體,因北京霧霾天氣持續而選擇離開北京的系統調研。不過,相關報導應該引起重視,而治理北京霧霾根源,為全市兩千萬人口,尤其是青少年創造健康生活環境的行動必須落到實處。
“我這邊知道,大家對空氣質量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希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我週邊的人希望這個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我們為此提出了‘藍天路線圖’的想法。第一步是監測和發佈,接著,給出健康警示。在這兩個方面,北京市都是向前發展並取得了進展。”
馬軍說,北京曾經拒絕接受空氣質量PM2.5數據標準,現在不僅接受這一指標,而且在全市設立了35個監測站點,每小時向公眾報告。今年以來,霧霾嚴重時,中小學生已經停止戶外活動。不過,馬軍說,現在的問題是,北京霧霾污染源的報告制度和體系尚未建立,政府應該著手從源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