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星期三(1月15日)晚間發表在全長約17分鐘的告別演說。他在演講中警告,美國正在形成的“寡頭政治(Oligarchy)”和“科技-工業複合體(Tech-industrial complex)”可能對國家造成危害。他同時總結任內成就,包括強化北約聯盟、支持烏克蘭捍衛自由及在使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
拜登將於下週一正式卸任,這是他最後一次以總統身分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演說。
警告“寡頭政治”、“科技-工業複合體”威脅美國民主
對於美國國內政治的部分,拜登在演說中提到“寡頭政治”的形成正威脅美國的民主制度、基本權利以及公平發展的機會。他說他指出,這種權力與財富的極端集中正在侵蝕社會結構,“威脅著我們整個民主制度、基本權利和自由,還有人們公平發展的機會”。
他也警告,“科技-工業複合體(Tech-industrial complex)”潛在的崛起,也可能為美國帶來更大的危險。拜登說,“美國人正被大量錯假資訊淹沒”,這也助長了權力濫用,並侵蝕新聞自由。他批評“社交媒體放棄事實核查,真相將被權力和利益編織的謊言掩蓋”,並呼籲美國社會必須讓社交平台負起責任,“確保民主不為權力所濫用”。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北約、烏克蘭與美中競爭的成就
拜登在回顧任內外交政策時表示,北約在他任內得到了顯著強化,烏克蘭依然保持自由,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則佔據領先地位。他也特別提到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稱這是他政府斡旋的成果,希望新政府能繼續落實。
拜登在他的告別演說中兩度提及中國。他說,當他任內“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之中更為領先”;在論述人工智慧重要性時,他則強調要確保是“美國而非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佔有領導地位”。
在此之前,在星期一(1月13日)舉行的外交政策告別演說中,拜登更直言對比他上任之初,如今美國在與中國的經爭中「處於更佳的戰略位置」。拜登說,過去有專家預測中國經濟終將超越美國,但在他執政之後,「中國將永遠無法超越我們」。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中並未直接回應,而是指出過去四年,中美關係雖經跌宕起伏但總體穩定,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恢復和新建20多個溝通機制,在一些領域取得了成果”。
中國輿論的關注與反應:反美仍是主旋律
拜登的演說,在微博上引發不少中國網民的關注,截至北京時間星期四傍晚,#拜登發表告別演講#的話題閱讀量已超過2750萬次,一度站上熱搜榜第八位。
擁有191萬微博粉絲,一向以反美言論著稱的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毅就拜登在演說中提到的以哈達成停火和人質協議發文反諷,稱這是他“搶功、挖坑、埋雷,一氣呵成的動作”,未來“和平能落實就是拜登的功勞,不落實就是特朗普的問題”。
官媒《參考消息》亦發文指出,拜登演說是在強調”停火都是我的政府功勞,落實就看下一屆“。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學者觀點:在兩極搖擺的美國民主展現其韌性
上海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拜登所說的不能讓中國超越美國,其實跟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說法異曲同工,都反映出他們對於中國競爭力上升的焦慮感。
至於拜登警告“科技-工業複合體”帶來危害,沈丁立認為,這與特朗普先前針對媒體與科技巨頭的言論相呼應。他表示,儘管美國政治在兩極之間搖擺,但這種調整和反思反映了製度的自我修正能力。
“美國逐步走出極端,走到更好的狀態,由極端的特朗普帶來極端的拜登,然後帶來一個少一點極端的特朗普,美國就透過這樣兩極震盪,逐步走向小幅震盪,回歸正常的常識和理性,所以我覺得美國在進步。”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文甲則在回覆美國之音的電郵中指出,拜登對於“寡頭政治”的警告雖振聾發聵,但在解決貧富差距和監管科技壟斷方面缺乏實際行動,暴露了其執政的結構性改革困境。
但陳文甲也認為,拜登提及的創造1700萬就業機會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創新高等成就,雖然有說服力,卻迴避了任內的一些重大爭議,例如阿富汗撤軍的混亂、俄烏戰爭的持久消耗以及中東局勢的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