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問題嚴重的中國農村

  • 袁野

中國西部的貧窮農民和他們的住房

中國政府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再度凸顯了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而農村的人口老化程度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農村人口老化*

中國國務院在日前發佈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預測﹐未來5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由目前的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860萬人。

而中國政府正在組織進行的國家應對人口老化戰略研究則顯示﹐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達到15.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14個百分點。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對告訴美國之音話﹐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相對滯後以及大量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導致農村“未富先老”的問題更加突出。

他說﹕“主要是農村青壯年都出去打工或者移居城市﹐農村只剩下空巢老人﹐或者是老弱病殘在農村務農。”

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最近在北京舉行的老齡化問題論壇會上指出﹐中國大陸目前農村留守老人達4千萬﹐佔農村老年人口近四成。

*擴大社會投資*

中國國務院在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將開放老齡產業列為政策選項之一。這份報告建議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老齡產業﹐並引導老年人合理消費﹐培植老年用品消費市場。

這份報告同時提出了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呼籲加大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資源配置。

北京理工大學從事農村經濟研究的胡星斗教授說﹐和基礎設施投資相比﹐中國在老齡社會福利領域的投資目前仍然嚴重缺失﹐吸引社會資金是必然之舉。

但胡星斗認為﹐農村地區的“銀發產業”利潤低﹑風險高。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政策傾斜﹐則很難自行發展。

他說﹕“比如﹐很多人提出要去搞老齡產業的﹐要去蓋老人公寓的﹐他往往都是要求政府要拿出一塊地﹐讓他有一半地來開發成商品房﹐一半用來蓋老人公寓。如果你不讓企業家賺錢﹐而只是讓他去投資公益事業﹐這肯定是不太現實的。”

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的翟振武教授不久前接受《廣州日報》採訪的時候指出﹐被稱為人口紅利的充足勞動力供應在中國還可以持續15到20年左右。

*全面看待人口紅利減少*

胡星斗教授認為﹐人口老齡化對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變化來說不盡然是件壞事。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人口老化有助於催化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他說﹕“過去我們存在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減少﹐這對於我們的產業結構升級是有好處的。不過另一方面﹐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整體人口的平均年齡過高﹐社會養老的財政負擔的確會更加沉重。”

最近有多位學者呼籲﹐鑒於中國人口增長速度已經得到控制﹐以及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現實﹐中國政府應該考慮對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作出調整﹐以此作為緩解老齡化的另一個政策選項。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建新9月底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時更尖銳地指出﹐“一胎化”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言﹐短期來看是“殺雞取卵”﹔長遠來看﹐則無異於“自毀長城”。

*退出一胎化政策須審慎評估*

不過﹐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斗教授對美國之音說﹐一胎化政策的種種弊病不能掩蓋中國目前人多資源少的現實。中國人口政策的任何調整都必須慎之又慎。

他說﹕“我們中國的問題還是人口太多﹐而不是人口太少。一個國家﹐它的國土應該承載多少人口﹐應當有一個基本的判斷。那麼中國這塊國土﹐人口達到高峰的時候是15億﹑16億左右。我們已經是非常擁擠了。”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國務院在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中還提出﹐部份有條件的高校和職業院校應增加教育投資﹐加快培養老齡產業的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