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絕封死政改路 中式民主巧名目

  • 雨舟

儘管中國總理溫家寶過去一年數提政體改革,一再引發熱議和猜測,但是人們並不清楚政改倡議究竟是否中共的高層共識,是否政府的肺腑之言。不過份析指出,中國政改嚴重滯後不容拖延是無庸置疑的現實。

*溫總言論讓人振奮讓人惑*

溫家寶的政改言論一度“讓人振奮讓人惑”,不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被人們戲稱“光說不練,畫餅充飢”。

溫家寶上月中旬曾在記者會上對媒體說:“政治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保障。......當前,我以為,最大的危險在於腐敗。而消除腐敗的土壤還在於改革制度和體制。我深知,國之命在人心......”

不過,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持續撥批巨額國內安全經費,並且動用強大國家機器和維穩力量掐斷移植中國的“茉莉之花”,清洗活動人士、維權人士等可能動搖極權的一切“危險分子”來維持政權的“一統天下”。

*“兩絕不”封死政改路*

中國官媒不斷在報導中指出,中、西文化有別、民族迥異,因此中式民主有別於西式民主。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兼黨組書記吳邦國提出“兩絕不”觀點,即“中國絕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三權分立”、兩院制”。

中國有官方學者也指出,中國不搞西式民主,而是走中國特色之道;希望看到中國走西式民主之路的人“會失望的”。

*特色政改被稱巧立名目*

《蘋果日報》日前刊載文化時事評論員殷惠敏的文章“中國政改滯後的問題不能再拖了”,指出曾經有阿拉伯學者大談阿拉伯世界與西方世界在傳統、宗教和文化上的差異,因此對民主和人權的理解和訴求無法一致。不過,“茉莉”之火燃遍之後,燒出了民主、人權沒有地域之分、也沒有民族之別的真相。

殷惠敏的文章說,民主的本質在於它“與專制對立,有定期選舉、政黨競爭、監督制衡機制等要件”,所謂“伊斯蘭式民主”和“中國特色民主”的說法不過是“巧立名目”。

*中國民主火候未到?*

有分析說,呼籲民主的阿拉伯世界“茉莉運動”迄今沒有在中國成為燎原之火,因為中國的民主運動“火候未到”。

位於北京的社會學者維達凡對美國之音說:“老百姓縱向比較後發現,物質生活大為改善,所以他們目前無心為了追求理想而撼動既得的滿足。”

香港《開放》雜誌編輯蔡詠梅對美國之音表示,對於中國民眾追求民主和自由的迫切性,外界是是無法通過客觀的渠道進行了解的。

蔡詠梅說:“中國老百姓怎麼想其實沒有真正的民意調查。在沒有言論自由、沒有信息自由和言論高度控制的情況下,什麼是真正的民意呢? 而且,一般來說,年齡越大恐懼症越深,寧可人云亦云,有時甚至說假話。”

蔡詠梅說,認為中國老百姓滿足於現狀的想法說不通。她說:“ 中國現在跟中東比較,有些問題更加嚴重。中國的貧富差距和腐敗問題甚至比部分中東國家還嚴重。幾個發生茉莉花革命的中東國家經濟狀況也是不錯的。突尼斯曾經被聯合國等其他世界機構認為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國家,利比亞因為石油資源豐富,其平均國民收入比中國高。”

*變革被視潘多拉之盒*

《明鏡》刊文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中國當局“擔心(政改)一旦打開一個口子,將使得整個體制快速倒塌,導致不穩定和無秩序”。

維達凡《開放》雜誌的蔡詠梅說, 中國政府屢次強調實施民主將給社會帶來動亂,但是動亂是拒絕變革造成的後果,而不是變革的必然結果;統治者進行自上而下的有序改革產生的結果是疏導矛盾和化解衝突、讓政體順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