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要“聚天下英才” 中國將擴大引進人才項目?

北京街頭的行人走過宣傳習近平的標語。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習近平要“聚天下英才” 中國將擴大引進人才項目?

中國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星期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提出中國應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此外,他還鼓勵人才身懷愛國之心,並表示要堅持“黨管人才”。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國似乎格外關注科技人才,這是意在為中國的戰略科技雄心提供支撐。還有人認為,習近平在強調自主培養人才的同時提出人才引進,這有可能是中國人才引進項目進一步擴張的信號。

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均出席了此次會議,習近平在會上表示:“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

習近平還提到,希望在2025年時科技創新主力軍隊伍建設能夠取得重要進展,頂尖科學家集聚水平明顯提高,並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到2030年時,他希望能在主要科技領域及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有一批領跑者和開拓者。到2035年時,他希望中國的戰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隊伍能夠位居世界前列。

為科技雄心儲備人才?

習近平在此次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提到了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但更多提及的則是科技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似乎是在為中國的戰略科技雄心鋪路。

中國今年3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提到要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綱要寫道:“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智庫保爾森基金會的下屬機構MacroPolo在一篇分析中提到,中國更廣泛的科技目標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自力更生、根本性突破和經濟升級。

分析提到,自力更生主要是指在半導體等領域自力更生,以緩解供應中斷和製裁帶來的下行風險;根本性突破的目的則是推進技術前沿,為中國創造新的機遇,量子技術就是這種雄心的代表;所謂的經濟升級主要是利用新興技術推動製造業和農業等行業的發展。中國面臨著生產率增長下降帶來的主要結構性經濟逆風,政府再次將科技視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法寶。

“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鄧聿文表示,一般來講人才指的是各個行業的佼佼者,但是中共定義的人才主要指的是科技人才,其他行業可能並不是中共關注的重點。此前中共也一直在關注人才,但現在對人才的需求似乎更加緊迫。他還說,中共意識到人才在強國、與美國對抗等各個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戰略。

習近平在此次講話中還提到了“戰略科學家”。他說:“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堅持實踐標準,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中發現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要堅持長遠眼光,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

鄧聿文說:“戰略科學家是在中共關注的重要行業、領域和技術等方面有一定戰略思維和頭腦的領軍人才,你不單單是需要具有某一個方面的專業,你還能夠從這個領域看到未來的價值和意義,而且能夠組織一批人,將事情做好。”他認為戰略科學家可能是中共目前最需要的人。

國家安全分析師、前中央情報局官員克里斯托弗·伯吉斯(Christopher Burgess)認為中國呼籲擴大人才儲備、吸引科技人才的背後肯定是為了長期國家利益。他還在電子郵件中寫道:“中國為成功轉型為經濟強國投入了大量資金。他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和混淆視聽讓他們顏面盡失,再加上'戰狼外交'和'任意拘留',也沒有讓對華夥伴關係變得更有吸引力”。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研究分析師艾米莉·韋恩斯坦表示,人才及人才流失的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便一直是中國領導人關注的問題。在應對改革開放後的這種人才流失方面,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中國在想方設法吸引人才來到中國。

她還說,這是為了避免人才流失,確保中國既有其需要的人才來滿足其國內目標,同時也有其他人才與外國實體競爭。

引進、培養雙管齊下?

中國近20年來一直致力於人才招募。根據美國參議院委員會2019年的一份報告,中國有200多個人才超募計劃,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被稱為“千人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千人計劃”於2008年啟動,旨在鼓勵在美國從事研究和開發的個人將他們在美國獲得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傳播到中國,以換取工資、研究經費以及其他獎勵。近年來,美國聯邦機構發現人才招聘計劃成員在回國前下載了敏感的電子研究文件,在申請資助資金時提交了虛假信息,並故意隱瞞在美國資助申請中接受了中國政府的資金。

美國司法部近年來調查涉及“千人計劃”的案件數不勝數,這其中包括5月被判處監禁的風濕病學教授鄭頌國(Song Guo Zheng,音譯),2020年9月被判刑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前僱員特拉伯·魯克曼,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科學家查爾斯·利伯(Charles M. Lieber),以及2020年5月認罪的前埃默里大學教授李曉江等等。

在美國政府審查後,“千人計劃”一詞目前在中國的網絡上已經消失,但人才招募依然以多種不同的形式繼續存在。2019年,“千人計劃”下屬的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創新人才短期項目、創業人才項目、青年人才項目以及海外高層人才項目,統一併入了中國科學技術部發起的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中國科技部今年已開展2021年度國家外國專家項目申報工作,中國礦業大學等高等院校也下達通知說,將啟動2021年度國家外國專家項目申報工作。

習近平在人才會議中也提出要“引進”人才,“要加強人才國際交流”,雖著墨不多,但伯吉斯認為,這仍是對國家機構的一個指示,要求他們擴大努力,找出那些有特殊才能和知識的人,與中國合作或提供給中國。“這是'千人計劃'的擴展,也是1986年啟動的旨在加速向中國轉移技術的'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延伸。”

韋恩斯坦則表示目前似乎並沒有看到太多關於國家外籍人員、外籍高級人才和專家招聘計劃的具體內容。但這絕不意味著什麼都沒發生。她提到:“我認為製定這個計劃至少在我看來是吸收了很多其他的計劃,並找到方法來混淆它們,這樣你就不用擔心美國看到這些計劃,因為美國知道這是潛在的問題。”

習近平還在此次講話中強調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路透社報導說,隨著美國越來越多地對研究敏感專業的中國學生、學者關閉大門,並限制向其戰略對手輸出技術和交流思想,培養智力人才,特別是科學人才,已成為中國更加緊迫的優先事項。

韋恩斯坦表示,中國“肯定已經加倍努力,以回應美國和其他地方的一些審查”,但改善國內教育體系的舉措在此之前便已經開始了。她說:“比如211工程、985工程和現在的'雙一流'計劃都旨在將中國大學發展成世界級的大學。他們已明確表示,這類計劃的推進是為了讓中國學生能留在中國,這是為(表明)這些大學能夠真正培養出中國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

有人擔心中國的製度及科研環境可能對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並不能起到很大幫助,鄧聿文表示,人們其實可能會存在一些誤區。他說,過去人們會形成一種定論,便是專制國家、專制政權很難有創新力,但是其實這不一定完全正確。他還說:“中國最近幾十年創新能力及水平大有提高,真正深入中國社會的科技行業會發現可能有一些政治上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在大環境下,中國似乎也有意打破一些束縛人才的不必要的規矩和紀律。”

韋恩斯坦則表示,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卡洛琳·瓦格納(Caroline Wagner)曾做過相關研究,她得出的結論是,通過統計分析,中國的大學仍然沒有在全球體系中與其他大學一樣的運作能力。韋恩斯坦接著說:“所以, 20多年來投入資金和努力來建立一個大學系統,雖然已經得到了改善,但它仍然沒有達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