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緊隨北京“清零” 港人歡度春節恐成泡影

香港街頭的一個鋪子正在賣春聯等春節用裝飾品(2022年1月14日)

香港街頭的一個鋪子正在賣春聯等春節用裝飾品(2022年1月14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港府緊隨北京“清零” 港人歡度春節恐成泡影

近期香港政府為了達到“清零”目標,把社交距離措施延長至春節,引起不少港人和多個行業強烈反彈。部分輿論批評港府無視疫情發展,把政治考慮凌駕於醫學,和國際主流背道而馳。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週五(1月14日)宣布,由於疫情未受控,爆發風險仍然存在,一系列現行社交距離措施會延長14天,直至春節大年初三;這意味食肆餐館晚上六點後仍然禁止堂食,戲院、健身中心、美容院等也要繼續關閉。

林鄭月娥表示,延長措施橫跨春節。在這段期間,大型活動,包括年宵花市、新春市場都要取消。

林鄭月娥說:“我當然明白這措施會讓很多人失望,因為它橫跨春節。市民本來期望有一個溫馨愉快的春節,但恐怕今年難以做到。目前看來有關措施不會提早撤銷。既然我們要達到'清零'局面,就要下定決心。”

她說,近日每天有2萬港人接種第一劑疫苗,按趨勢到二月會有接近9成人接種疫苗,到時會比較安全,在疫情沒有明顯惡化或大規模爆發下,可以在要求顧客出示接種疫苗證明下重新營運。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目前社區可能仍有無症狀患者,加上不排除存在“超級傳播者”,必須減低人流以免疫情擴散。取消年宵市場是因為新冠變種病毒奧密克戎傳播力強,人群聚集之際即使戴口罩也有風險。她說,港府期望“先苦後甜”,必須先遏止奧密克戎擴散,港人才能過好日子。

香港飲食美容業遭重創

屬於親北京陣營的香港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對於港府把禁止食肆晚市堂食措施延長至大年初三,感到非常無奈和極度失望。他估計,一旦失去黃金檔期的年夜飯生意,整個行業的損失會接近100億港元。

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接受香港電台採訪時表示,美容院不能在春節之前重開對行業造成重創。

葉世雄說:“每年鄰近春節都是美容高峰期,也是全年生意最旺的月份。現在高峰期沒了。錢也沒了。政府提供的資助金額就連一名員工薪水也抵不上,更可況是店舖的損失。”

基於隱私考量化名範女士的香港人對美國之音表示,港府延長社交距離措施打亂了她的春節計劃。

範女士說:“今年的年夜飯會改在中午,以午飯的形式進行。往年我們要到很多人家裡拜年,相信今年會取消拜年,不會外出。餐館食肆的生意才剛有點起色。就連侍應也是打零工的。現在這些侍應看來也會失去工作。”

她對於港府堅持以“清零”作為抗疫目標不以為然。

範女士說:“不切實際。因為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入境香港。他們入境時有可能把病毒也帶進來。除非當局把香港完全封鎖,否則只要一天把關口打開,都很難達到'清零'目標。我相信當局的任務是要所有人都接受疫苗注射。至於經濟(創傷)就可能留待下任政府處理。”

美中對抗新冠模式截然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已接近兩年,隨著新冠病毒變種加上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一些歐美國家陸續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態度,放寬公眾場所以及旅遊出入境檢疫隔離等防疫限制措施,減少防疫政策對民眾生活、經濟及旅遊等限制。

旅居美國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表示,美中兩國對抗新冠疫情的模式截然不同。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任瑞紅提供)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任瑞紅提供)

任瑞紅說:“中國大陸是不能容忍任何一例病例。這邊(美國)只要不對社會造成大規模的醫療系統崩潰和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基本上我們允許這些病例在我們的社會裡。得了新冠的人和沒有得新冠的人在大陸是不一樣的,但是在美國基本上是一樣的。現在處於奧密克戎的狀態下,很多人就是得了可能不隔離你也不知道,因為部分人的症狀很輕甚至無症狀。你不會知道他得還是沒得。他自己自覺一點可以在家裡隔離。就算他出去買菜甚至沒帶口罩你也沒辦法。這就是所謂的'與病毒共存吧'。”

任瑞紅說:“清零”和“與病毒共存”的好壞對錯很難一概而論。

任瑞紅說:“在前期剛開始出現這個病毒時,我們對它完全不了解。因為它的致死率相對很高,傳播性極強的情況下,那時候中國的政策是對的,但是到了後期,病毒變得越來越溫和,並且我們對它的了解也越來越深的情況下,那種嚴格的'清零'就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它嚴重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秩序,讓經濟受挫,對大眾帶來的其他痛苦已大於病毒本身的痛苦。”

香港把過境旅客拒之門外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實施被形容為全球最嚴格的隔離檢疫規定,若從高風險國家抵達香港,必須先在防疫酒店隔離檢疫21天;港府更從1月8日起,限制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的民航客機著陸香港,為期14天。從1月16日起,香港機場管理局暫停英美日韓在內,約150個來自高風險國家的旅客在香港轉機及過境。

“清零”政策使香港的新冠確診病例長期維持在單位數字的極低水平,但是大多數香港居民都受制於檢疫規定而選擇留在香港。飲食等行業也由於限聚令以及遊客減少等因素,生意大不如前。

香港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以“不合比例的嚴格”形容港府的“清零”方針。

香港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 (袁海文授權使用)

袁海文說:“奧密克戎傳播能力極高,加上全球各地已逐步開放,要長期維持'清零'策略,'閉關鎖國'並不容易,尤其香港一直是出入境自由的城市,與'清零'是背道而馳的。根據外國的經驗,已接受疫苗注射人士在餐館等場所仍然有機會被感染。除非出現大規模爆發,否則不應剝奪未接種疫苗的市民前往餐館等場所的權利。”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在香港電台節目表示,不可能永續使用加強劑去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因為第三劑疫苗打完兩三個月開始,抗體數量會大幅降低。

他說,疫苗的主要功能是預防重症及死亡。聚焦預防重症死亡才是走出大流行的方向,“與病毒共存”的大前提是提高疫苗接種率至全民,從而把新冠病毒的死亡率由原先2%減低到千分之一以下,才不會壓垮醫療系統,社會及經濟活動才有可能恢復正常,到時香港將具備新冠病毒由大流行轉為風土病的條件。

黃偉國:“清零”缺乏醫學理據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中國是最先實施嚴格防疫限制的國家。時隔兩年,中國仍然奉行“清零”政策,每當發現確診個案就立即封鎖社區甚至封城,同時強製到訪的人進行檢測。這些措施往往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引起廣泛爭議。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係原助理教授黃偉國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所謂“清零”並沒有足夠醫學理據支持。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係原助理教授黃偉國

黃偉國說:“中國官方很強調自己'清零'的成就。把這作為大外宣和軟實力的表現。意識形態上追求一種純潔性。官方對於'清零'並不著眼於科學和醫學,也並不基於流行病學考慮。其實'清零'是沒有醫學支持的。(當局)透過控制疫情管控人民的資訊與行動,透過所謂封小區讓地方乾部、官員有事可干。這種控制從官方口中是必須的,但是管控本身存在反效果:當局越是控制,居民越不匯報疫情。他們擔心匯報後會'人間蒸發'。這反而導致疫情有較大機會惡化。”

部分輿論質疑,香港當局緊跟中國大陸實行“清零”政策是以防疫為名監控香港市民。黃偉國則相信, 港府有更深層政治考慮。

黃偉國說:“為什麼香港的防疫措施會延長至大年初三呢?這是因為北京冬奧將在年初四開幕。很明顯,這是林鄭月娥向習近平向中央的政治獻媚,給中央演一台戲,為了向中央表示政治忠誠、順從,乾脆犧牲香港人,就連他們春節逛花市、到外面用餐、娛樂消費等經濟活動都暫停,目的是營造一種氣氛、觀感:香港緊隨中央政策,但這(措施)是沒有醫學、科學以及公共衛生(論據)支持的。”

黃偉國說,無可否認,“清零”政策為中國大陸和港澳地區換來漂亮的防疫成績單,卻為居民帶來沉重的壓力,也就是所謂的抗疫疲勞。如果當局不正視問題,長遠來說有可能引發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