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即將在本週末召開年度人大和政協會議,期間將宣布一系列有關國家今後一年走向的重大政策調整。歷年來,軍費開支和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一直為各界廣為熱議的話題。在美中關係繼續惡化、烏克蘭戰事膠著、各國普遍增加軍費的新形勢下,分析人士預測,中國的軍費一定會出現增長。另外,鑑於台海局勢日趨緊張,他們認為,“兩會”也會對台灣發出新的信號。
戰爭風險上升,各國軍費普遍上漲
中國自2016年以來軍費漲幅一直維持在個位數,去年同比增長7.1%。然而,一年來隨著國際局勢的巨大變化,從歐洲到亞洲很多國家紛紛提高軍費開支,尤其是在美、台、日等中國潛在對手的軍費都以雙位數上漲。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無疑也面臨增加軍費的壓力,尤其令人關注的是,今年的漲幅是否會接近或達到雙位數。
美國兩院去年12月通過了總額達八千五百多億美元的2023年國防預算,較前一年國防預算增長近14%。台灣去年8月的軍費開支計劃,開支增幅創15年來新高,今年的整體軍費開支將比上一年增加近14%。
日本眾議院2月28日剛剛通過的2023年年度預算案將防衛費提高到約6.8萬億日元,是2022年度原始預算的1.26倍。日本曾長期堅持的防衛費不超過GDP總值1%,但去年12月,日本更新了三份關鍵防務文件,將在未來五年內將國防開支增加一倍,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 2%。
另外,因為俄烏戰爭,各國對中國的擔憂也在加劇。
美國陸軍部長克里斯蒂娜·沃爾穆斯(Christine Wormuth)和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查爾斯·弗林將軍(Charles Flynn)本星期警告說,2023年將是阻止中國犯台的關鍵一年。兩人在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一次討論中透露,美軍將在印太地區部署新的軍力,其中包括遠程高超音速武器。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最近(2月15)發布的最新版《軍事力量對比》報告說,全球軍費在去年開始又一次快速增長,已經達到1萬9千多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6%。該研究所總幹事兼首席執行官約翰·奇普曼(John Chipman)說,烏克蘭戰爭和對來自中國威脅日益增長的擔憂推動了國防開支的增加。
“對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的恐懼也是影響亞洲其他地方軍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澳大利亞和日本。”奇普曼在發布這一報告時說。
甚至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 (Nirmala Sitharaman) 最近也提議,將2023-24財年的國防開支到726億美元,比上一期的初步估計高出了13%。
中國軍費增長“有動力”
印度馬尼帕爾高等教育學院 (MAHE) 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系的助理教授阿姆麗塔·賈什(Amrita Jash)說,中國無疑會繼續增加國防預算。她說,即使去年疫情大流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下滑,但預算仍增至7.1%。這位《中國軍事戰略中的積極防禦理念》(The Concept of Active Defence in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一書的作者對美國之音說,鑑於北京對軍事現代化的承諾仍未妥協,以及台灣、南中國海、東中國海以及中印在喜馬拉雅山的邊界爭端日益緊張,在中國是否會增加預算的問題上不應有任何任何疑問。 “而且今年,與美國的爭端加劇、俄烏戰爭以及對台灣統一的擔憂迫在眉睫等,為中國(增加軍費)提供了實質性的動力。”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指出,雖然中國2022年預算比2021年增長7%,但是軍費的實際增長近年來一直停滯不前。
中國國有資本市場諮詢機構中航證券最近的一份報告說,當前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俄烏衝突也顯著強化了全球各國的安全訴求,“全球進入軍費提速期”。
台灣退役中將吳斯懷說,其他國家軍費看漲北京也“一定會感覺壓力”。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國內經濟本身並不好,尤其是在這三年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加上他們前面一直追求的清零政策造成經濟不景氣,“但是我個人的判斷,他在特別的一些少數的,不管飛彈、或者電子戰方面的高科技的軍備上,他不會放鬆。”
中航證券在上週發布的這份報告說,他們判斷,“儘管2022年我國GDP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國加強國防建設的力度不會降。”
這家中國軍工央企所屬的唯一證券公司說:“我們預計軍工行業2023年增速有望進一步提速。”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助理教授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說,人們有理由認為,中國的國防預算會再度增長。 “尤其是考慮到美國支出上漲,日本支出上漲、台灣的支出也在上漲這一事實。”亨澤克對美國之音說,即使僅僅作為向美台及其區域夥伴發出信號,表明中國不會退卻,他預計中國的軍費也會再次上漲。
最新的另一跡象是,官方的《環球時報》星期三援引中國專家的話報導說,在世界各國軍費大漲之際,“中國有望穩步、合理擴大國防預算。”
“統一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在臨近“兩會”之際,中國本星期似乎以非官方形式在台灣問題上發出了頗為強硬信號,並對兩岸可能會出現更加緊張的局面提出警告。
全國人大代表李義虎在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說,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基本成型了”,今後統一事業的戰略目標和戰略發力點也變得非常明確,“大陸將推動國家統一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在中國加快統一的步伐的同時,美台關係則可能會進一步突破,挑戰中國。
鑑於美中關係急劇惡化、俄烏戰爭令台灣問題國際關注度大幅上升等因素,台灣去年以來非官方外交已大有斬獲,而且今年以來更有再接再厲之勢。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最近赴美會見了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喬恩·菲納(Jon Finer)、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Wendy Sherman)、國防部負責印太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伊利·拉特納(Ely Ratner)等高級官員,此外,美國媒體還報導說,五角大樓擬擴大在台駐軍人數,這些似乎已為外交新常態,而在短短數年前還令有些人難以想像。
除了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之外,今年預計中可能發生的潛在事態發展已經極有可能將台海局勢進一步推向戰爭。這些潛在的重大事件被認為包括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訪問台灣,以及台灣總統蔡英文可能訪問美國。
中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將這些訪問稱為今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干擾因素,他說:“例如傳言的麥卡錫竄台、蔡英文‘訪美’等事件一旦發生,會再度引起兩岸關係緊張。”
同樣在兩會前夕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中國的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星期三警告說,去年是兩岸關係的“重要節點”,而今後兩岸關係“甚至會出現一些前所未有的嚴峻狀況,”
“鑑於台灣與美國在軍售、高調訪問等方面的互動不斷增加,‘兩會’無疑將會向台灣發出信息。”中國問題專家賈什說。
在另一方面,作為聯繫台灣橋樑和紐帶的“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的副會長楊毅周也暗示,中國兩會的信息可能包括向台灣施以巨大的經濟好處。他說,中國式現代化“意味著將會產生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遇,也為台灣同胞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最近的一篇文章說,隨著“一國兩制”對台灣已失去吸引力,該模式已經失效,習近平需要在統一問題上引入新的理論,有其烙印的統一中國的理論。
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始人楊建利在這篇題為“習近平會給台灣一個新的出價嗎?”的文章中說,有跡象顯示,習近平已將此重任委以王滬寧。
中國在年初公佈了一份新一屆政協委員人選建議名單,其中包括政治局新常委名單中排名第四的王滬寧。 “王滬寧在‘兩會’正式就任政協主席以後,慢慢地就會幫習近平把這套理論推出來。”楊建利對美國之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