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星期三(8月17日)宣布將在初秋與台灣展開首輪談判。自中國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對台灣發動一系列實彈演習後,拜登政府官員強調,華盛頓正在採取相應作為協助強化台灣經濟韌性,以抵禦中國的脅迫與恫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一個聲明中說,美台已就6月1日宣布啟動的“21世紀貿易倡議”達成“談判授權”(negotiation mandate)的共識,雙方將通過談判深化彼此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我們計劃追求一個雄心勃勃的時程表,在談判授權的11個貿易領域上實現高標準承諾及有意義的結果,那將有助於建立一個公平、更繁榮及具有韌性的21世紀經濟,”美國副貿易代表薩拉·比安奇(Sarah Bianchi)說。
11個領域包括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反貪腐、中小企業、農業、標準、數字貿易、勞工、環境,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政策與行為。
此前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上星期五(8月12日)在一個媒體電話簡報中對美台貿易談判即將展開做出預告。
針對中國因佩洛西訪台採取報復性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問題,坎貝爾說,面對中國持續破壞和平穩定的作為,拜登政府將繼續以穩健態度採取冷靜和堅定的措施來維繫台海和平穩定並支持台灣。
他說,拜登政府官員已擬妥一套“雄心勃勃的路線圖”,將在近日內與台灣展開貿易談判以深化與台灣的關係。
星期三,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宣布後,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也在一個對媒體的電話簡報中表示,中國在佩洛西訪台後的一系列行動旨在“恫嚇、脅迫台灣並削弱台灣的韌性”,美國原已預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採取這些作為,也預期今後它將持續以這種方式作出反應,因此美國要採取相應作為來協助增加台灣的韌性。
他說,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當然是一個方式,不僅要增長美國的貿易量以及美台之間的合作,也是一個機會來協助台灣建立其韌性,確保我們之間能有具韌性及安全的供應鏈。”
在美台達成的“談判授權”中,雙方對11個領域要達成的目標做出了詳細規範,例如在非市場政策行為的部分這個文件強調,“美國和台灣是市場導向的經濟,理解實施非市場政策與行為的貿易夥伴可能造成的傷害,那些傷害威脅人們的生活,也可能傷害勞工和企業,因此雙方將謀求建立有助於雙方共同處理這些非市場政策與行為的規範。”
分析人士說,在中國日益對台灣、美國,甚至地區國家採取脅迫行動的時刻,美台強化彼此經濟貿易關係更顯重要。
前美國駐中國公使王曉岷(Robert Wang)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在北京成功地排除台灣參與大部分多邊貿易倡議,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甚至是《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情形下,美台此時展開貿易談判尤其重要。
“現在更有一個政治上的重要性必須對北京日益脅迫性行動做出回應,那些行動不僅僅是針對台灣,也針對美國和地區其他國家。”
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及國務院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資深官員的王曉岷說,在台灣解除對美豬美牛的進口限制後,美台有很好的機會能如台灣貿易總談判代表鄧振中預期的,在2023年底前或在那之後不久完成談判。
“這兩個經濟體在法規和標准上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雖然(雙方)會有其他議題和分歧必須協商,但整個過程就是需要時間,它將取決與兩方,尤其是美國,對這個過程付出多少精力。”
儘管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並沒有特別提到未來雙方是否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不過王曉岷說,這個倡議有可能為這類雙邊協定奠定基礎。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政府學系助理教授顏維婷也認為,在中國因佩洛西訪台而對台灣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之際,美台展開貿易談判是重要的。
顏維婷在一個電郵中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企圖借演習改變現狀,不僅對台灣,也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平衡產生影響,美台貿易談判若能達成協議將有助於台灣分散市場,有利於台灣的長期安全。
“台灣的經濟主要是出口,又以中小企業的出口為主,長久以來以中國市場為主要市場其實很危險,過去幾年我們都看到中國試圖以經濟來影響政治,因此在此時此刻幫助台灣拓展更多市場對台灣長遠的安全來說是重要的,我也看到在正式的negotiation mandate(談判授權)裡SME(中小企業)被當成一個項目。”
不過顏維婷也提到,雙方談判的11個領域中“非市場行為”(non-market practice)也在其中,“由於台灣的國家在市場扮演比較大的角色,哪些行為會被視為是乾預市場的行為還值得關注。”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郭哲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對美台貿易造成很大影響,它不僅提高兩岸間貨物運輸成本,也讓跨國企業必須承受的政治穩定風險提高。
專門研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郭哲瑋以全球貿易分析項目(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GTAP)進行模擬分析的結果顯示,如果中國持續在台海周邊演習並影響到全球一半以上的運輸,大約會對美國造成8千300多億美元(-83,658.76 million)以上的損失,對中國自己也會造成1萬4千多億美元(-140,054.38 million)的損失。
他說,台灣位於東亞中心,是亞洲商品運輸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必經之道,而且台灣製造的科技產品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無可替代的角色,因此美台貿易倡議可促進彼此供應鍊及企業間更緊密的交流。
“在中國時刻以威脅解放收復台灣壓力下,避免掉台美之間無謂的溝通、運輸、關稅成本因此顯得更是重要。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作為未來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敲門磚,談判的效率和成果值得台灣社會密切關注。”
對於美台在11個貿易領域中比較可能先達成協議的項目,郭哲瑋認為數字貿易應該是短期內雙方較容易達成協議的部分。他說,目前美國對台灣製造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如電動車、手機及電腦零部件有急迫需求,而台灣的消費者對美國電子商務及服務性產品如網絡影視串流Netflix, DisneyPlus, HBO max等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雙方對擴大開放市場都有需求,而且也對自己國內的政策能夠掌握,因此他對美台在此領域可以較快達成協議感到樂觀。
在美方宣布將同台灣展開談判後,台灣經貿總談判辦公室也發布聲明中說,自美台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後雙方在準備過程中都展現了“高度企圖心”,期盼儘速獲得具體成果以便簽署貿易協定,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雙方將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就11個領域上進行協商。
聲明說,台灣希望通過這個協議達到四個目標,包括強化台灣整體經濟實力、提高國際社會投資台灣的信心、強化台灣與各國的製度化連結,如此將有助於推動台灣加入CPTPP和拓展國際空間,以及強化市場經濟體制,以增強台灣應對非市場經濟政策與作為的能力。
台灣經貿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星期一在台灣一個廣播節目中說,自美台宣布啟動新的貿易倡議後,兩個月來雙方步調一致、溝通順暢,他預期年底就可以有小範圍成果,希望明年能完成談判,最終目標是雙方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中國政府對美台即將啟動正式談判再次表示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一貫反對任何國際與台灣商簽任何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經貿協定。他要求美方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及美中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不得與中國台灣地區商簽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不得借經貿名義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