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化解民怨減少對生產生活影響 上海部分放鬆對一些社區的嚴厲封控

  • 美國之音

上海靜安區居民排隊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路上有人打著中共與中國的旗幟走過。 (2022年4月1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為化解民怨減少對生產生活影響 上海部分放鬆對一些社區的嚴厲封控

在全面封控導致生產生活陷於停頓十數日之後,中國商業和金融之都上海星期一(4月11日)出台首批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三區名單,試圖在疫情持續飆升的情況下,通過分區分級差異化管理,部分放鬆對一些社區的嚴厲封控,一方面化解日益沸騰的民怨,另一方面減緩對該市生產生活的衝擊和影響。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在星期一舉行的疫情防控記者會上表示,上海最新一輪的全市核酸普篩,截至當日上午8時,共採樣2512萬人,其中結果異常者25,996人,另有部分混管陽性結果在復檢中。

根據官方在記者會上的宣布,上海各區根據初步篩查結果和風險研判,已經劃定首批三區名單,其中封控區7624個、管控區2460個以及防範區7565個。

根據市副秘書長顧洪輝的解釋,封控區是指近七天內有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民小區、自然村或單位、場所,需實施七天封閉管理再加七天居家健康監測。七天封閉管理期間,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

管控區是指近七天內無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民小區、自然村或單位、場所,需實施七天居家健康監測,人不出小區、嚴禁聚集,但每戶每天可以在分時有序、分區限流的情況下至小區指定區域無接觸式地領取配送物資。

防範區是指近14天內無陽性感染者報告的居民小區、自然村或單位、場所,需實行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群聚集規模。要求人員減少流動,避免聚集,而且這些區域內的居民原則上只在各自所在街鎮範圍內適當活動,不得流動到封控區和管控區。

“要避免因為個人違反三區防疫規定,影響整個小區;避免一人感染,全小區又被封控,”顧洪輝說。

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超強、傳播速度超快,而擁有2600萬人口的上海人口密度又超高,因此上海本輪疫情反彈來勢洶洶,尤其是無症狀感染病例逐日飆升。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星期天零時至24時,中國大陸全境新增本土病例1164例,其中上海佔914例;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病例26,345例,其中上海佔25,173例。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上海市政府曾對浦東、浦西兩區先後實施為期四天的“分區封控”,同時在封控區內進行全員多輪核酸檢測,要求“人不流動、足不出戶”,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由於疫情持續飆升,上海市政府隨後又採取“全域靜態管理”,擴大全市範圍封控管理,不僅造成市民在家連吃喝都難以保證的窘態,而且兒童一旦確診就必須與父母分開單獨送往兒童隔離點隔離,引發家長們的抗議和請願;被送入隔離或醫療點的確診病患抱怨居住和生活條件太差;而被要求足不出戶的居民更是抱怨封控措施過於極端、沒有道理、甚至不人道。

特別令人痛心的是嚴厲的封控措施導致醫療資源偏重因對新冠疫情,延誤其他例如洗腎、癌症以及異地就醫等重症患者的及時就診,造成“次生災難”的不斷發生。

中國的互聯網和社媒上近來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影像和留言,很多上海市民不僅抱怨封控措施,而且直接挑戰和抱怨中國政府迄今為止仍在堅持的對病毒“動態清零”的政策。一些上海市民質疑,既然新冠變異株感染者的症狀已經輕於流感,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不計成本、勞命傷財地封城呢?為什麼不能參考一些中國醫學專家的意見,與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與病毒共存呢?

紐約時報此前在報道上海疫情時指出,上海的疫情危機已經超越一項公共衛生挑戰的範疇,並逐漸演變成對中國當局“零容忍”防疫政策的政治考驗。

上海嚴厲的防疫封控措施不僅給全市市民的生活按下暫停鍵,而且也讓進出上海的國際旅行近乎陷於停頓。上海疫情飆升後採取嚴厲的封控措施,讓中國諸如浙江省寧波市和廣東省廣州市這樣的都市也有樣學樣,強化對疫情的封控措施。這一切,不僅讓市民生活陷入困境,而且給生產和國際貿易也造成嚴重的衝擊。

中國歐洲商會星期一表示,它已於4月8日致信中國國務院以及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強調依賴大規模普篩和隔離的老辦法,可能無法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帶來的新挑戰。

“目前採取的試圖管控中國新一輪新冠疫情的措施正在對中國境內從後勤到生產整個供應鏈造成嚴重的混亂,”歐洲商會的信函說。

該信函還引述中國德國商會一個星期前做的調查顯示,51%德國公司的後勤和倉儲以及46%德國公司的供應鏈“因為中國目前的疫情而受到完全或嚴重的衝擊”。

不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星期六和星期天再次前往上海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時仍強調“動態清零”政策的重要性。

“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咬緊牙關持續奮戰…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孫春蘭在上海說。

民族主義傾向嚴重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星期天發表社評,也是力挺“動態清零”的政策。

“‘動態清零’是中國當前抗疫的最佳選擇。疫情越吃緊,越要全面準確堅持‘動態清零’。值得強調的是,當前一些地方給人們正常生活造成困擾的,恰恰是沒有落實好‘動態清零’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環球時報》的社評說。